朝元引四首
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
正殿云开露冕旒,下方珠翠压鳌头。
天鸡唱罢南山晓,春色光辉十二楼。
万宇灵祥拥帝居,东华元老荐屠苏。
龙池遥望非烟拜,五色曈曨在玉壶。
宝祚河宫一向清,龟鱼天篆益分明。
近臣谁献登封草,五岳齐呼万岁声。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奔鲸沛,荡海垠。
巨鲸恣意翻腾,大海摇荡无宁。
吐霓翳日,腥浮云。
妖孽吞云吐雾,遮蔽日月星辰。魔头排污泄垢,腥及太虚浮云。
帝怒下顾,哀垫昏。
高祖动容顾盼,哀怜蒙灾子民。
授以神柄,推元臣。
降旨授权讨伐,首推孝恭出征。
手援天矛,截脩鳞。
孝恭手持长矛,歼灭公祏逆臣。
披攘蒙霿,开海门。
拨开层层迷雾,开辟郡邑海门。
地平水静,浮天根。
朝野地平水静,夜缀明星天根。
羲和显耀,乘清氛。
太阳光芒四射,天空大地晴明。
赫炎溥畅,融大钧。
红日普照万物,人间歌舞升平。
奔鲸沛,荡海垠(yín)。
沛:行动迅速。垠(:岸,引申为边际,尽头。
吐霓(ní)翳(yì)日,腥浮云。
霓:副虹,位于主虹外侧,色带内红外紫。翳:遮蔽。
帝怒下顾,哀垫昏。
垫昏:指百姓困于兵灾。
授以神柄,推元臣。
元臣:指赵郡王李孝恭。
手援天矛,截脩(xiū)鳞。
脩鳞:巨鱼,鲸鱼,喻辅氏。脩:同“修”,长。截脩鳞:意谓李孝恭击败辅氏,字面意义是,除却鲸鱼的长鳞。
披攘蒙霿(méng),开海门。
披攘:拨开。霿:同“雾”。
地平水静,浮天根。
天根:宿星氐(dǐ底)的别名,二十八宿之一。
羲(xī)和显耀,乘清氛。
羲和:神话中太阳的御者,这里指太阳。乘:升、登。
赫炎溥畅,融大钧。
赫炎:旱热。赫:红如火烧,炎:火光上腾。溥畅:普遍通畅。大钧:天,泛指自然界。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岂料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做客呢?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人何须枉自老泪长流呢!
五载客蜀(shǔ)郡(jùn),一年居梓(zǐ)州。
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梓州:四川三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如何:犹岂料。关塞:边关;边塞。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ōu)。
世:一作“万”。黄发:年老。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不:一作“何”。
此诗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意思是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在严武当政时期,为了照顾诗人贫困生活,曾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诗人性忠直难被群僚所容,时受讥讽,因此不久坚决辞职归草堂。严武在世时尚且如此,此时他人亡职歇,更待不下去了。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诗人前往,因为那边有可以投靠的亲友故旧,如舅父崔伟,朋友韦之晋、裴虬等人。
颈联说: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困苦生涯,莫此为甚,不能不悲愤交集,“黄发”、“白鸥”联成对仗,表示行廉志洁如故,决不肯为穷困改节。由此结出尾联的反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清人蒋士铨有诗赞杜甫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这位诗圣的高尚情操。
这首四十个字的短小五言律诗,总结了诗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笔调堪称恢宏寥阔。而此诗尾联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更是一篇精髓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