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少年行

:
千点斓斒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缠騣.鸣鞭晚出章台路,叶叶春依杨柳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韩翃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4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

: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从青草湖开始远行的旅程,在这黄梅时节独自前行。夜宿岸边潭头,风翻暗浪拍打在船上,我的忧愁没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bó)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黄梅雨:夏初梅子黄熟时的雨。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太行路

: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太行山的道路崎岖不平,往往使得行走其间的车子损坏掉,但是和人心比较起来,太行山反而成为平坦的道路了。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巫峡的水能够使行经其间的船只翻覆,但是如果和人心比较起来,巫峡的水反而成了波澜不起的川流了。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人的爱好与厌恶之心反覆不定,喜欢这个人的时候,可以喜欢上了天;厌恶这个人的时候,就说这个人满身都长了疮疤。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和夫君结褵不到五年,突然间,两人就从原本恩爱的牛郎、织女星,成了难以相见的参星和商星。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古人说“色衰爱弛”,当时的美人还觉得很怨恨呢。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更何况是我的容貌还没有改变,夫君的心却早已改变了呢?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了夫君,我把衣服薰得香喷气四溢,夫君闻到兰麝的香味却不觉得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为了夫君,我努力的梳妆打扮,夫君看到我满头的金翠却仍然觉得颜色如土。

行路难,难重陈。
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也很难陈述啊!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生在世间,最好不要生做女儿身,因为身为女人,百年的苦乐都要随人而定。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比登山难,比入水难。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不只人间的夫妻容易有反覆,近代的君臣关系也是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你没看到吗?左边“纳言”,右边“纳史”;早上才承受皇上的恩典,晚上就被皇上赐了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人间路实在很难走啊,不在山之高,不在水之深,只在人心反反覆覆之间而已。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太行:山名,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形势险要。

巫峡之水能覆(fù)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水急浪高,舟行极险。安流:平静的水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牛女:即牛郎织女。此处借指人心相距很远,水火不容。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luán)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鸾镜:梳妆用的镜子。古代西域一个国王有一只鸾鸟,三年不鸣。他的夫人说,鸾见到影就鸣,可以挂起镜子来照它。鸾鸟见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悲鸣起来。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shè)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盛容饰:着意加以打扮修饰。无颜色:即无光彩。

行路难,难重陈。
陈:陈述。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纳言:隋唐时期门下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纳史:应作内史,隋唐时期中书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此诗首先用了两个对比,以太行之路险能摧车和巫峡之水急能覆舟来与多变之人心相比,指出前者与后者相比实在是平坦之途,从而读者可想见人心之险恶了。

  接着诗人连用四个典故来进一步说明人心易变的具体表现。一个是赵壹所说的当别人说你好时仿佛羽毛能从你的皮下生长出来,而当他不喜欢你时,同是这一层皮他却能说成是生疮溃烂。另一个则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虽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但却非常恩爱,但没有想到这样看似非常牢固的情感关系也会反目成仇,就像参、商两个星宿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一样,变成了“有你没我”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第三个典故也是古人非常熟悉的汉武帝与李夫人之事,是讲女人取悦于自己的男人是因为其青春貌美,而随着其年长色衰男人就不再宠幸她了,李夫人就是为自己这个遭遇而怨恨的。但这个典故还只是一个铺垫,下面的第四个典故“鸾镜”进一步说明,女人爱照镜子,当她还在为自己依然充满活力的形象而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想到她的男人就已经变心了。

  接着诗人用了两个排比句,讲失去了男人恩宠的女人,无论她怎么做,都无法让其回心转意了:为男人用香兰、麝香熏衣服,但变了心的男人却不闻其香;为男人盛妆打扮修饰,男人看着这些金玉饰品却不见其色。

  接下来诗人对上述表现进行总结,强调“行路难”,为女人的依附性地位及其遭遇发出了呼喊,并对诗一开头就提到的山、水之险进行回应。但这还只是诗人表面的目的。此诗的深层目的在于为君臣关系中处于弱势的臣子的遭遇而鸣不平。朝中的高官可以是早承恩而暮赐死的,可以说在朝做官是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诗人认为,行路难,其实不是说的那些平常的山水之路,而是那些君臣交往(当然也可以扩展为所有上下级交往甚至于一切人际交往)之中的难测的“圣心”。变化莫测的圣心就像上述典故中的男人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抛弃自己的臣子。

  诗人在诗中毫不留情地对最高统治者展开了批判,其勇气可嘉,但也让人为其政治前途感到担心。当然诗人敢于这样写的原因在于在他写此诗时,与他想法相同的还大有人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促成他敢于放言。另外诗人指出这一点的目的是希望最高统治者能设法改善君臣关系,对臣下多一些宽容和尊重,这样对唐王朝本身也是有利的。

  这是一首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的诗歌,诗人灵活地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并且通篇运用比喻,结构紧凑、首尾相应,使全诗在展现批判力量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想见此诗发表的当时,是颇能引起广大士绅的强烈共鸣的,但这也为其他不满诗人的一些保守官僚提供了最好的攻击借口。后来诗人遭到贬谪此诗可能就是一个导火索。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住一师

: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zhōng)晓忆西峰。
无事:无端。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帝城:指京城长安。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西峰:指庐山。

炉烟消尽寒灯晦(huì),童子开门雪满松。
炉烟:亦作“ 炉烟 ”。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参考资料:

1、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1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牡丹

: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参考资料:

1、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95页 2、 韩盼山,品花诗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03月第1版,第62页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 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 红、白、紫三色。占断:占绝。独占的意思。好物华:美好的景物。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zhāo)霞。
洛川神女,即“洛神”。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洛川:洛水。破:突破,超出、胜过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95页 2、 韩盼山,品花诗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03月第1版,第62页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I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 “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参考资料:

1、 苏宰西编著,唐诗六百首作法 插图本,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12,第54页 2、 虞河编选,国色天香 牡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4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书

: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幽居在这偏远地方丝毫不问世事,每天只低头把唐尧、虞舜钻研。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从上下千年细察古今世事,其间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遇到高兴的事便暗自窃笑,感到悲哀时只好无奈叹息。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看的次数太多,裹书的帙套都已解散,书卷的前后紧紧相连。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打开书本刚读时觉得清清楚楚,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一天到晚可以和谁去说话?只能与书籍日夜相伴。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疲倦了便倒头而睡,睡够了精神又渐渐恢复。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伸伸懒腰舒展肢体,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中自觉愉快。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之意契合,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就闭口,心情闲散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那些心机巧妙的人会认为我拙笨,那些聪明的人会认为我愚蠢。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阅读史书足以使自己快乐,何必为追求名利而劳碌?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躯,不要为名利所驱使!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洪迎华.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20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yú)
幽沉:幽谷沉论。指诗人被贬在穷乡僻壤。谢世事:不问世事。谢,谢绝。俯默:低头不语。窥:窥探,研究。唐虞:唐尧、虞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起伏千万途:指历史长河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xū)
欣:高兴。戚:悲伤。吁:叹气。

(qiǎo)(zhì)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缥帙:用青白色帛做的书套。这里指书卷。逾:越过,超越。

瘴痾(kē)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瘴疴:泛指南方湿热蒸郁引发的各种疾病。瘴,瘴气;疴,病。灵府:心灵。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wù)若无。
临文:打开书本阅读。乍:刚刚,初。了了:佛教语,清楚明了。彻:通“撤”,撤除。彻卷:丢开书本。兀:犹兀然。依然还是。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竟夕:一天到晚。竹素:指书籍。古代在使用纸张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简或书写在绢子上。俱:在一起。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更:一作“便”。熟寐:熟睡,睡足。苏:苏醒,引申为精神恢复。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欠伸:伸伸懒腰。吟咏 :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自愉:心里自觉愉快。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世儒: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道尽:把书中的道理阐述清楚。捐:除去,抛弃。囚拘:拘囚,束缚。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巧者:乖巧的人。为:谓,说。智者:聪明,智慧的人。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qú)
勤与劬: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劳苦。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贵:珍惜。尔:你。躯:身躯。六尺躯,疑为七尺之误。名:名利。驱:驱使。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洪迎华.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20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诗反映了诗人读书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前六句为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中间十六句为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后六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全诗语言简洁传神,风格古澹平和,与陶渊明诗风很相近。

  第一层,谈读书的起因及收获。“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起笔不凡,身遭贬谪,幽谷沉论,远离朝庭,似乎不问世事,然而默默地读着圣贤书。“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诗人博览群书,从中知道古今的兴替和社会变化的道理,思考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一会高兴,一会悲伤,一会叹气,与书中人物命运同悲欢。说明作者的感情并没有麻木,追溯历史是为了面对现实。

  第二层叙述了读书的困扰与乐趣。因为经常翻阅,所以“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书看的次数多了,裹书的账套都已松散,书卷的前后相连在一起,说明读书的勤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会长吴文治认为这二句的意思是“把几种书都摊开,前后翻阅,互相比较。”这样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讨、钻研精神。“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因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了心境,诗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30多岁就已早衰,疾病缠身,最显著的症状是遗忘,“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打开书本刚读时似乎都清楚明了,丢开书本又像是一无所知。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说“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每读古人一传,数纸已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这与诗意互相印证。“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一天到晚只有与书相伴。“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读书疲倦了就倒卧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遂又恢复,继续攻读。“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休息时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身体,声调抑扬地吟诗读书心中自觉愉快。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王充《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说经为世儒。”作为崇向尧舜之道的柳子,其思想体系主要是儒学,但对那些只会传授经学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顾的。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的意义相契合,而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读书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精神获得自由,抛弃了拘囚的束缚。

  第三层反映了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体现了诗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高尚情操。“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柳宗元的“智愚说”受佛学的影响,也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内涵深刻、丰富。在诗中,他不为世俗偏见、流言蜚语所左右,公开讽刺那些逢迎投机、争名夺利的世儒。最后四句立意更深:“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阅读各种书籍,了解圣贤、历史,已足以使自己快乐,又何必要为追求名利而劳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躯,不要为名利所驱使。

  此诗展示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时而自笑,时而悲戚;倦极了便倒头睡下,醒来后伸展一下肢体,吟诵几句诗文,其境若此,如何不乐?所以诗人不由地感慨说:“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由读书之悦悟到虚名之无益,并以旷达之语作结。通观全诗,可见柳宗元在谪居生涯中不乏足于其心、自得其乐的一面,由此形成平和古澹的诗风,与陶渊明诗风甚为相近。有专家认为该诗写的是子厚“夜读”,实质上是其读书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全篇主要是叙述、议论,但写得“萧散简逸,秾纤合度”,“诗亦无穷起伏”,是了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洪迎华.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