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

: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崔国辅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4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更衣曲

: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博山炉飘出阵阵香雾,子夫秉红烛引武帝至尚衣轩。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长夜漫漫,天还未明,寒雁已过。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庭前雪花纷纷,松桂冒雪,与廊下的灯笼交相辉映。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堂上宾客们还在饮酒作乐,帘幕中乐声扰扰。

博山炯(jiǒng)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博山:即博山炉,又叫博山香薰,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lóng)
纱笼:纱质的灯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cáo)(zá)琵琶青幕中。
嘈:即喧闹,嘈杂。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之回

: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通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皇家有三十六离宫,其楼台馆阁之高上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在阁道上行走,仿佛可直通月宫,美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因皇帝的恩宠不能遍及宫人,至使宫人有桃李伤春之悲。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这样皇帝犹嫌欢乐之意未尽,要起銮驾金舆到回中宫去游乐。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如今万乘銮驾行出黄道,从回中返驾回宫中了,有千骑打着彩旗开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前军已至细柳营之北,后骑尚还在甘泉宫之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原来是像周穆王西行与王母开瑶池之宴一样去游宴了,现在正是兴冲冲地打道回府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阁道:楼阁中用长廊相连结的通道。步行月:言其高也。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桃李: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向回中。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回中: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万乘:指帝王。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细柳:地名,即长安细柳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水北岸。西汉周亚夫驻军处。甘泉:汉宫名。甘泉宫建于甘泉山上,北距长安三百里,可以望见长安城。

岂问渭(wèi)川老,宁邀(yāo)襄野童?
渭川老:指姜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秋暮(mù)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秋暮:一作“但慕”。瑶池宴:谓神仙之会。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全诗十六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明写美人失宠,为下一层转出恣意淫乐之意作铺垫,实则以美人自况,叹己不遇。开篇对景起兴,突兀而出,“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西都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楼台林立直逼云端,何等之高又何等之多;并且“阁道步行月”,在横悬于楼阁间的通道上,月儿缓缓移动像是悠闲漫步,是何等奇丽又何等飞动。然而如此富美佳景,只有美人空守楼台!林立高耸的楼台与孤独孑然的美人形成强烈对比,衬出美人的幽独、冷落和空寂。原来是“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帝王并不留恋这人间的美人。君恩疏远,宠爱不及,春风不度,桃李失色,不由令人追寻究竟而生出下层。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极写武帝出游回中声势之壮。先以“淫乐意何极”承上,“意何极”犹言何等极意纵情,再以“金舆向回中”启下。回中宫为秦时所建,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汉武帝元封初至雍,曾开通回中道,后多次游历赏玩。下两句极力状写武帝出游的赫赫声势。“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黄道本指日行之中道,古以日为君象,所以又指天子所行之道。这两句说汉武出游回中,只见御道上车辆万乘,兵马千骑,上有旌旗飘扬,如彩虹垂天。本来有此二句足以称盛,诗人还觉不够酣畅淋漓,又补足两句:“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这两句说车队兵马前后相续,绵延三百余里。这当然是一种极力夸张,但淋漓尽致地形象化地表现了汉武极意淫乐,构成呼应。

  相传汉武游回中,时有歌美其行,道是“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极盛出游的场面还无可厚非,那是向北方的月支、匈奴显示汉家国威,迫慑对方俯首称臣的壮举。然而诗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笔锋一转,进入第三层:“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昔周文王出猎之前曾从卜中得知可以获霸王之辅,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上遇太公,时太公垂垂老矣,而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周室因此而兴。襄野童典出《庄子·徐无鬼》,大意说黄帝将见至人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与随行人员都迷了路,问牧马童子,童子不仅知大隗和具茨之山,还告诉黄帝治天下莫过于无为。黄帝称童子为天师而告退。这两句是说,汉武出游回中,岂是像文王那样渭滨求兴霸业之贤辅,或是像黄帝那样襄野问为天下之大道,都不是,而是“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汉武所企慕的只是神仙之道,在神仙所居的瑶池来挥觞宴饮,纵享仙界之乐,归来还沉醉其中余兴不尽。

  这首诗借汉武帝讽唐明皇,因此其忧患是深沉的,而全诗的风格却是“悲懽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怨”(《诗法家数》)。诗中描写汉武极意淫乐,喜好神仙是极力烘托,反复渲染。先着力写宫馆之众,楼台之高,阁道之壮,佳人之美都管不住汉武,烘托出淫乐之极,后以“万乘”,“前军”两联的工整对仗,渲染出汉武出游的声势之威,好仙之极。这一连串的描写,空间阔大,景象壮观,极力驰骋,意绪骏快。最后笔锋一转,“岂问”两句陵地跌宕,使极力驰骋的思绪猛然一顿,在大起大落之中使其刺时叹己的主题得到了强化的表现,其鲜明如红梅映雪,空谷传音。可以说此诗蕴含深厚,豪中见悲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而在结构上上下回环,层层相生,语言上华丽缤纷,气势直下;在立意上高古典雅,超迈逸群。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77-107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别从甥高五

: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璠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璠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璠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鱼的眼珠即使堆得比泰山还高,却哪里比得上一块美玉?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贤甥就是珍贵的明月珠,声望和身价振动了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一定会成为我家的宰相外甥,如同寄居外祖父家的魏舒。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再看看我自己却缺少良谋大略,至今仍朱取得功名。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我的处境好似被绳拴任的猿猴,穷途末路,真想像赌博一样奋力一掷五木。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榴头没有池骋干里的骏马,堂上充满醉酒的狂呼。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为了酣报故友的恩情,黄金早已挥撒全无。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听说你要去陇西郡,真使我心里吃惊不已。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我与你是飘泊的人,如今又要分手各奔前途。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江水流淌有时会时弯时曲,我的心绪却难以一一发泄。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贫困的人家难于好客,笨嘴人总会感到言词繁绮。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徒然让你冷落寂寞了三日,对着蒲饭惭愧自己的无能。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嘲笑自己不是个大丈夫,生活中充满了勤劳辛苦。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心里番积着不尽的忧愁,发泄给谁才使自己获得解脱?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天地如同一片小小的浮云,我如同细微的毫毛尖。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看起来天地似乎无边无际,然而天地又被笼括进太虚。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不要说什么越走越远,面对分离的岔路口心中又充满忧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你我肝胆相近,不似楚越两地一样隔远,远离山河却如同盖一床被褥。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如果有一天风云际会,圣明的君主还会把我起用。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功成名就时,你如果想起要寻找我,我正在一溪清流、两岸桃花的世外隐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3-385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yú)(fán)
“鱼目”二句:鱼目高高堆如泰山也不如一片玉。鱼目:鱼的眼珠子。一说鱼目指夜明珠。玙璠:美玉。

贤甥(shēng)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明月:珍珠名。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阳元:晋人魏舒,字阳元。

自顾寡筹(chóu)略,功名安所存?
寡筹略:少谋略。筹略:筹画,谋略。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五木:古代博具以所木为子,一具五枚。古博戏樗蒲用五木掷采打马,其后则掷以决胜负。后世所用骰子相传即由五木演变而来。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陇西:郡名,唐陇右道有陇西郡,即渭州,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

与尔共飘飖(yáo),云天各飞翻。
飘飖:流落,飘泊。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家:一作“居”。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三朝:即三日之义。错莫:犹落寞,冷落之意。饭:一作“饮”。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非夫:非丈夫。契阔:勤苦,劳苦。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huò)
开豁:解除,消除之意。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浮云:喻不值得关心之事。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十分细微。

忽见无端倪(ní),太虚可包括。
端倪:头绪,边际。太虚:谓气这一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qīn)(dāo)
衾裯:被子和帐子。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云龙:云龙相从,喻君臣遇合。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桃花:此用东晋陶潜《桃花源记》典故。言其归隐之地。溪:一作“绿”。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3-385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此诗作为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赠诗,自然不离一些忠告和勉励的话语,同时此诗也抒发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感慨。

  诗分四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是对从甥的夸赞。“鱼目高太山,不如一玙璠”,这起句奇绝高迈,犹如飞自天外,落之玉盘。高如泰山的夜明珠,不如一块美玉。这开头的两句议论,引入入胜,又为下两句夸甥作了铺垫。下两句把从甥比作明月,评价何等之高!明月行天,万人仰看,声价动地,自不必说了。一句“动天门”,反衬动人间,一语两面,可谓奇异妙笔。“能成吾宅相,不减魏汤元”两句,用了一个典故。魏汤元即魏舒,少孤,为外祖家抚养。外家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家视魏舒少而慧,以为应验。魏舒曰:“当为外视成此宅相。”(《晋书·魏舒传》)此两句诗意,是赞从甥高才,不弱于魏舒。诗人把如明月一般声价的高五,视为“能成吾宅相”,似有贬抑之嫌,其实不然,诗人是从辈份上立论的,显然含有爱惜之意。

  “自顾”以下八句为第二段,诗人自述个人境况。他夸赞从甥“能成吾宅相”之后,自比惭愧,所以有“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之句。李白未获“功名”,是否因缺少筹略尚无定论。“从政治思想家和活动家的角度看,李白实在不算高明”(王运熙《李白集校注·前言》),但他仕路受阻,主要还是因为权贵谗毁。李白政治上受挫之后,仍怀报国之心,但也时有出世之想,泄气之辞。“五木”以下六句,直叙境况。诗人把自己比作“绳系穷猨”,不得自由,心想五木一掷,摆脱爵禄的羁绊。五木,古代赌博的一种器具。《世说》云:桓宣武与袁修道樗蒲(博戏),“袁修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诗人化用此典,内含寓意。李白蔑视权贵,而注重友情。为了报答故交的恩义,他不惜“千金散尽”;为使堂上醉人尽兴,又不惜以骏马换酒。他生性豪侠意气,鄙视黄白之物,每遇故交,慷慨解囊,兴之所至,不惜以“五花马,千金裘”去“换美酒”,“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此诗“枥中”四句自述境况,充分表现了诗人豪爽重义的情性。

  “闻君”以下十句为第三段,转写离别之情。“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听到从甥将去陇西,陇西郡乃唐代边陲荒凉之地。西行此地,不能不令人为之一惊。以下则写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意思是想与从甥同去“飘飖”,如寒鸟入荒原,雪天各飞翻。但是诗人心中又有矛盾,没有明说,只言此种心情,如江水流卷,难以陈述完全。“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是说贫家偏偏好客,语拙偏又辞繁,这种自相矛盾难以说明白。因此几天打不起精神,连吃饭也感到无由的羞愧。此番送别之情,写得细密委婉,一语三叹。

  “自笑”句以下为最后一段,开解之言。意思是:自笑我不是大丈夫,生来多有苦事难以摆脱。心中积蓄了多少忧愤,何处能得到开豁?想来犹如天地间一层浮云,此身不过是物之毫末罢了;顷刻间即无踪影,终归化入自然之气中了。古代哲人以为“万物散而为太虚”。想到如此,所以“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去去,指从甥陇西之行。临歧,面临歧路。此为宽解之语。“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帱。”《庄子·德充符篇》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诗人借此开斛,既然认为万物皆一,与自然同体,那么山河也就是床上的帐被了。诗人借庄子之言,以表豁达之情。“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意思是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感应。后用以比喻君主得贤臣,臣子遇明君。诗人借此是说从甥西行,如果云龙相从,建功立业,那么皇帝会征召入朝的。最后诗人谈到自己,则另有一番深意。“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是说:成功之后不会忘了我,找我可到有溪水桃花的地方。晋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那脱离尘世之累的自由生活所在,成为许多政治失意之人向往之处。李白曾有“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古风·郑客西入关》)之句,反映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此诗以“溪水桃花流”作结,暗含诗人隐居之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3-385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36-3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思赠远二首

: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0-471

当年只自守空帷(wéi),梦里关山觉别离。
只自:徒自,徒然。空帷:空屋。帷,一作“闺”。关山:关隘山岭。

不见里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里书:家信。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qú)傍碧潭。
攀:攀折。清阁:指官署。芙蕖:荷花的别名。傍:临近。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hān)
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0-471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傅经顺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2-8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