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fén)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qú)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方朔.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这句化用了北周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这两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骑在马上一往情深地忆起旧游,啊!那条映照花丛浸润翠竹的小溪流。还有那溪边罗幕里的钿筝和晃动的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披星戴月地出门离家已经太久,又怎堪离别的相思又经一秋!晚风萧瑟。斜阳惨淡,令人不胜悲愁。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赵仁圭主编.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96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diàn)筝罗幕玉搔(sāo)头。
旧游:旧时的游客或游侣。钿筝句:钿筝,嵌金为饰之筝。筝,古代弦乐器。罗幕,帷帐。玉搔头,即玉簪。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mèi)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早是:与韦庄《长安清明》诗:“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羊芊。”句式相同。可堪:那堪,怎能经受得住。分袂,分手。袂: 衣袖。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赵仁圭主编.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96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这首词录自《花间集》,写一位行役之人旅途中追念旧游的情怀。

  上片写旧日景致,幽雅缱绻,点明旧游景致之美,人之娇艳,引入对旧游情境的回忆。

  “马上凝情忆旧游”。一位游子离乡远行,鞍马劳顿之际,他凝神远想,情寄旧游。这个开头领起下文,对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感情色彩、想念的对象,都作了概括的描述,笔墨简练省净,既规定了词的下文所将叙写的情事,也为全词创造了深沉哀伤的感情基调。

  “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二、三句承“忆旧游而来,追想旧游之地和旧游之人。这两句,前句写自然环境,后句写人及情事,都是侧面着笔,以虚涵实,描绘出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片断,非常真切。上句写了三个自然事物,各用一动词来刻画,且写花、竹,避实就虚,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写其被澄明的溪水所反照、所浸渍的情形,倍觉姿态摇曳,灵动有味;那一片甜润温馨、深挚缱绻的依恋之情,更是油然溢出纸外。下句写人、地、乐器,叠用三名词,但所在地的环境,人物的美貌,尽形毕态,跃然纸上;赏心乐事,难以忘怀。

  下片写别后情况,渲染出一位在晚风斜阳中充满忧愁的旅客形象,极言旅途之劳顿与别后思念之情。 [5]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过片承“马上”,叙写与旧游分离以后的浪迹情景。别后常是披星戴月,辛劳奔波,忽忽又已经年。行役已艰辛备尝,更难堪分别日久的相思之苦。“早是……可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是……哪堪……”的句式,具有递进、加倍的作用,与上片“旧游”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比较之下,显然见得在外漂泊的艰辛与浪游人的哀伤情绪。

  “晚风斜日不胜愁。”结句再作渲染。晚风萧瑟,斜阳惨淡,游人对着这寂寞苍凉的景色,不禁触目伤情,愁绪无穷。词至这里,既回应了开头情境,使首尾相贯,浑然一体,又借苍茫暗淡的暮色,将无形的愁思衬出,收到语深意长、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按其内容来说,是典型的香艳词了。但作者却将男欢女爱、卿卿我我这样的情事有意淡化,而着重写两颗心灵的追忆与呼唤,这就使香艳词脱离了脂粉气,男欢女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与净化,风格也显得清俊明秀,空灵透脱,疏中有密,跌宕多姿。

  词是抒发追忆旧游的感情,表现上却纯用叙述手法。全词通过精心选择、描述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场景,事中见意,景中含情,使词画面鲜明而情味浓郁;再者,以首句领起全词,照管上下片,前后呼应,起承转合,脉络分明,构思精巧,结体颇具匠心,堪称“章法极妙”。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2页2、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8 :168-169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190-19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

坐云初晴,幽鸟相逐。
初晴的天气坐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绿荫下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花片轻落,默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也许会值得欣赏品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凤凰曲

: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yíng)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嬴女”二句:谓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天上的春色里吹箫。

青鸾(luán)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青鸾,传说中凤类神鸟,多为神仙所乘。此处指弄玉和箫史仙去时所乘之凤凰。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影灭”二句:谓弄玉、箫史二人登仙,人去楼空,只有其事千古流传于秦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雪晴晚望

: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参考资料:

1、 滕咸惠 程相占.唐诗精选.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02年:361页2、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3年:464页3、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773页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qiáo)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危峰:高耸的山峰。

野火烧冈(gāng)草,断烟生石松。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却回:返回。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参考资料:

1、 滕咸惠 程相占.唐诗精选.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02年:361页2、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3年:464页3、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773页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贾岛曾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为无可南游庐山西林寺赠别,最后二句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山再度为僧,与无可结近邻,但在写诗当时,是起过这种念头的。这应是“闻打暮天钟”一语含义的绝好参证。同时,作者在那首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下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几句在表现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归卧故山”的思想。

  “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静谧的,是望景。七句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泼的局面。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3-9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鹦鹉洲怀祢衡

: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祢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祢衡却把曹操当做虫蚁一样看待。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字字铿锵如金玉,句句飞动似云龙。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如同五岳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36-837 .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mí)衡。
魏帝:魏武帝曹操。祢衡: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后汉书》有传。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洲,遗址在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

黄祖斗筲(shāo)人,杀之受恶名。
黄祖:刘表部将,任江夏(今武汉武昌)太守。斗筲人:谓小人。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吴江”句:指祢衡在黄射大会宾客宴席上作《鹦鹉赋》。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zhì)(è)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鸷鹗:一种猛禽。喻黄祖。孤凤:喻祢衡。千春:语出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天刑:语出《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huì)不忍生。
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36-837 .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的前四句,首先从刻画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和悲惨的遭遇。曹操经营天下,显赫一时,而祢衡却视之为蚁类,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祢衡傲岸的性格。黄祖是才短识浅之徒,他杀了祢衡,正说明他心胸狭隘不能容物,因而得到了恶名。

  接着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极赞他的杰出才华。这样一个才华“超群英”的人,命运却如此之悲惨,令人极为痛惜。于是引出下面四句。诗人对祢衡的遭遇愤然不平,他把黄祖之流比作凶猛的恶鸟,而把祢衡比作孤凄的凤凰。祢衡被残杀使诗人哀伤不已,心中如五岳突起,不能得平。

  继愤激之情而来的是无限的哀惋。最后四句,诗人为祢衡的才华不得施展而惋惜,为他的寡识冒刑而哀伤。结句把兰蕙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似乎兰蕙也为祢衡痛不欲生了。

  诗中刻画人物十分精炼,抓住人物特征,寥寥几笔,以少胜多,突出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这两点是祢衡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正是李白所引为同调的。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黄祖之流比作“鸷鹗”,对凶残的权势者表示强烈的憎恨;把祢衡誉为“孤凤”,爱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艺术手法,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参考资料:

1、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43-34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