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峒氓

: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jùn)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青箬裹盐归峒(dòng)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趁虚:即“趁墟”。赶集。

鹅毛御腊缝山罽(jì),鸡骨占年拜水神。
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公庭:公堂,法庭。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置法,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鹅毛御腊缝山罽”,写峒氓御寒之物,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24-5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

注释
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
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
趁虚:即“趁墟”。赶集。
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
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
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公庭:公堂,法庭。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参考资料:

1、 松龄 杨立扬 等.宗元.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十年期间,心情一直很郁闷,经常纵情于山水以消忧,不大与人民接近。调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转变。于是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关心他们的疾苦。《柳州峒氓》这首诗,就是写他在柳州跟峒氓生活接近的情况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24-5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置法,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鹅毛御腊缝山罽”,写峒氓御寒之物,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24-5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70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登总持寺浮图

: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登上宝塔站在半空,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屡次经劫从初地开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编著.孟浩然全集:崇文书局,2013.03:126

半空跻(jī)宝塔,时望尽京华。
总持寺:在长安城中。浮图:塔。跻:登。宝塔: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竹绕渭(wèi)川遍,山连上苑斜。
渭川:渭水、渭河。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qiān)陌逗人家。
四门:四方之门。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

一窥(kuī)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弥益:愈益。道心:向道之心。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坐觉:自然感到。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编著.孟浩然全集:崇文书局,2013.03:126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大江分九流,淼(miǎo)漫成水乡。
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流:一作“派”。淼漫:一作“淼淼”。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利涉:船的代称。至:又作“逗”、“经”、“过”。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五湖: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湖泊。一说太湖。经:又作“过”。三湘:漓湘、潇湘、蒸湘(或沅湘、潇湘、蒸湘)。泛指湖南一带。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涛:一作“潮”。枚发:枚乘《七发》曾写“广陵观涛”一段。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

魏阙(què)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魏阙:宫门外阙悬法之所,因一代帝王所居。恒在:指常在。金门:金马门的省称。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遥怜上林雁(yàn),冰泮(pàn)也回翔。
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冰泮:冰融,解冻。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空囊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世人共卤(lǔ)莽,吾道属艰难。
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cuàn)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爨:烧火做饭。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谓袋中无钱。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66-2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楼

: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东楼:在秦州城。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但:只。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楼角临风迥(jiǒng),城阴带水昏。
凌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昏:昏暗。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节:使节。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乌夜号

: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在这波涛拍岸梦里相隔的江水边,一眼望去是漫无边际的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枫自悲吟。
有鸟儿在林间,通宵达旦的悲啼鸣叫。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此时正是个没有月亮的黑夜,四周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就像听见人生离别的哭声,声声痛入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静悄悄的夜晚还很长,空山中的悲啼之声久久不绝。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我这远方来的人听不下去,坐在这里发愁都白了头发。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假如啼叫的不是帝望化成的杜鹃,也大概是桓山鸟了。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桓山鸟所生的四个儿子长大分赴四海,它们的母亲至今还在哭泣。

层波隔梦渚(zhǔ),一望青枫林。
梦渚:即云梦泽。

有鸟在其间,达枫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是时:此时。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华发:花白的头发。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蜀帝魂: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桓山禽:源见”桓山之悲“。本指悲鸣的鸟。形容鸟鸣悲切。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