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庸画松十韵
妙思通灵素,玄阴接帝青。抗颜躬蹇蹇,蒙帝发星星。
飒爽龙羞豢,萧疏鹤鍊形。壁虚生地籁,斗近界天经。
蝶梦春涛涌,虫疑晓日冥。云生停斝候,风入倚窗听。
屈曲车连轸,腾挐簴列庭。恋乡思海岱,封爵鄙云亭。
月落孙生啸,天寒屈子醒。雄姿轻虎豹,浮迹陋鸥鶄。
妙思通灵素,玄阴接帝青。抗颜躬蹇蹇,蒙帝发星星。
飒爽龙羞豢,萧疏鹤鍊形。壁虚生地籁,斗近界天经。
蝶梦春涛涌,虫疑晓日冥。云生停斝候,风入倚窗听。
屈曲车连轸,腾挐簴列庭。恋乡思海岱,封爵鄙云亭。
月落孙生啸,天寒屈子醒。雄姿轻虎豹,浮迹陋鸥鶄。
“将军铁甲夜巡关,丞相朝衣晓立班。日上三竿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这是元杂剧中的上场诗。诗中的“闲”偏于“闲暇”之意,而本曲的“闲”则作“闲散”解。两者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在支持结论的方法上却异曲同工,即都使用了比照。
曲中的比照法比较独特,分作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以互成鼎足对的三句并列,分别出示武将、文臣、渔父的日常生活景象。将军镇守雄关劲隘,雪花纷纷落满铁衣,气象凛肃,这一句代表了建功;文臣在宫中的白玉陛栏旁,应制赋诗,花团锦簇,气象富贵,这一句代表了扬名;渔父一叶扁舟,徜徉于月夜的黄芦江岸边,气象超逸,这一句显然是代表清闲。三句在表面上不分轩轾,提供让“君试拣”,但作者随即便亮出论点:“立功名只不如闲”。也就是点出了“乐闲”的题面。
而第二层则运用李白、许远及严光的三则典故,分别作为第一层三句的诠释和补充。由于两层间本身存在着从现象到本质的跃进,令人憬然惕然,于是“名”、“利”与“闲”的孰优孰劣,顿时高下立判。而作品的警拔峭严,也就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参考资料:
1、 李伯钦.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年03月:第224页2、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年06月:第336-337页参考资料:
1、 李伯钦.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年03月:第224页2、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年06月:第336-337页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我们理解这些之后在分析这篇小令就很容易了。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二“每日相催逼。”每口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也极其形象生动,是相思的女子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同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二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颦丁: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丫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而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蜕,如果偿还算是要同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这通篇都是比兴,能够对应如此明白就已经很精彩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年06月:第336-337页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灯花占信又无功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灯花占信又无功油灯芯爆结成花形,喜鹊在窗外啼叫,这一切只有闺中的有心人才会注意到,并将它们作为占卜的吉兆。然而,“又无功”说明带来的失望远不止一次,“耳过风”也说明一回回“佳音”的靠不住。三、四、五三句,补明了闺中人占信卜兆的缘由,是丈夫远出,独守空闺,“因此上惨绿愁红”。“惨绿愁红”本是暮春的大自然景象,曲中用来代替人物心境,颇为新警。结尾三句以好梦惊残、愁听鹃声的特写,坐实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独居的悲伤。全曲皆以思妇的口吻表出,似断似续,忽东忽西,如闻喁喁泣诉,十分动人。
这首小令写思妇的闺怨,多用婉曲之笔代替平直的陈述,如以灯花占信无功、鹊报佳音成空,表现良人久出不归,以“惨绿愁红”代表内心的凋残悲伤,以“杜鹃声啼过墙东”,暗示思妇对行人“不如归”的期盼,等等。施展这类的小巧是散曲的擅长,而在闺情、闺怨题材中,恰可起到使情致更为绵邈婉曲的增饰作用。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灯花占信又无功参考资料:
1、 悦读坊.如歌的诗词曲赋(下).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78-2792、 傅德岷 余曲 等.元曲名篇赏析.成都:巴蜀书社,2012:117-1183、 谷云义 冯宇 等.中国古典文学辞典.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216-12174、 尚 儒.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165、 张文珍注析.元曲三百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2参考资料:
1、 悦读坊.如歌的诗词曲赋(下).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78-2792、 傅德岷 余曲 等.元曲名篇赏析.成都:巴蜀书社,2012:117-1183、 谷云义 冯宇 等.中国古典文学辞典.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216-12174、 尚 儒.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165、 张文珍注析.元曲三百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2这首曲子描绘了春宴现场的情景。
梅花托着白雪,柳枝随风飘拂。小楼台在玉梅、白雪的映照下,在柳枝的围护下,盛酒和盛肉的樽俎,摆满了宴席,主人与宾朋一面欢宴,一面观看歌舞,好不热闹。“柳倚东风望眼开”是说柳枝倚靠这东风,随风摇摆,像少女睁开的眼睛一样,一张一合。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柳枝的妖娆。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42、 赵其钧.元曲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3、 蔡践解译.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3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
已到鬓发稀疏的年纪,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赵洪云.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第四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01:第10页2、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04:第195页屏风围坐鬓毵(sān)毵,绛(jiàng)蜡摇光照暮酣(hān)。
毵毵:毛发细长稀疏。绛蜡:红蜡。暮酣:夜长。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参考资料:
1、 赵洪云.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第四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01:第10页2、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04:第195页此诗描写了作者独处在屋子里,独坐屏风前的所感所思。诗中寓情于景,用平淡自然的言语,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鬓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日“鬓毵毵”。第二句写红蜡的烛光在夜深中摇曳跳跃。
以上两句诗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死寂冷清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幔”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鬓毵毵”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夜深。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很难抵御夜深的漆黑,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诗的第二个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诗人从26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寞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
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全诗言语平淡而自然,但却含有丰富的底蕴,浓浓思乡之情藏在淡淡哀愁之中。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春之卷:陕西古籍出版社,2004.04:第195页2、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