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韩仲止

:
塞户低眠畏北风,诗来唤起自江东。
林迷久已随牲鹿,磐止何曾有渐鸿。
常日锥刀希楚富,千年向椠讳丘穷。
莫将新意翻棋局,一等成亏付国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叶适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318篇诗文

猜你喜欢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欧阳修词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74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là)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雪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尝爱:曾经爱。尝:曾经。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腊雪:冬雪。方销:刚刚融化尽。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红英:红花。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shēng)歌,艳态相萦(yíng)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谋:图谋,营求。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风情:风月之情。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剩把:只管把。芳樽: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欧阳修词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74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上片写作者第一次于早春时节赏游西湖的情景。西湖之春来得早,去得快,蕴含时光易逝的遗憾。“尝爱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与暮春相对比,表明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早春虽是“腊雪方销”,乍暖还寒,但“已见桃开小”,预示好景在前,风光无限。而暮春却是“顷刻光阴都过了”。“倾刻”句表明在作者的感受中,美丽的春天一下子就过完了,很快就看到那绿叶苍翠成荫、红花稀少凋零的暮春了。这种感受中作者伤感的不仅仅是春天过快地逝去,他伤感的是韶华和生命如这春光一样无情而逝,充满了悲怆的味道。只余“绿暗红英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这同下片“老去”构成对应,使人明白他为什么喜爱早春了。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早春图:冬天的雪刚刚消融,桃花就蓓蕾初绽,显得特别美丽可爱。西湖的春天可谓既来得早又很美丽。不过,在此时的作者眼中,美丽的西湖春景稍纵即逝。

  下片以阔达的胸怀宽慰自己,抒发作者趁有余年以及时行乐的心态。“且趁余花谋一笑”的“余花”,表面是指“红英少”,但实际是指作者余年。虽有“笙歌”、“艳态”“萦绕”周围,但已无“风情”可言,只能任人斟酒,以谋一醉。即使光阴易逝,也要把握现在的美好,快乐地生活,所以趁着西湖还有几朵余花,赶紧欣赏。何况此时身边还有佳人在吹笙歌唱助兴呢。这是作者自我宽解之辞,词情转为旷达。然人老了,无论怎么样尽情畅饮,但毕竟不如少年风情,不可能再有少年时的浪漫豪放情怀。“老去”句,词情又一转,旷达中又有几分无奈。

  全词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变而为旷达,转而为无奈,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人微,形象生动。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昭君怨·梅花

: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野人家:野外村民家。

冷落竹篱(lí)茅舍。富贵玉堂琼(qióng)(xiè)。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一般:一样,同样。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

  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行藏:指出处或行止。无端:谓无由产生。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良匠: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形容:形体和容貌。当风:正对着风。

才得吹嘘(xū)身渐稳,只疑远赴蟾(chán)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xiāo)中。
吹嘘:吹助,指风吹。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碧霄:青天。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假如有人把你的相貌绘于风筝之上,即使你相貌英俊,恐怕也不会高兴,或许要勃然动怒,或者告他个侵犯肖像权或者恶语相向或者诉诸武力了。然而侯蒙却没这样做,他不但不动怒,还见之大笑,并为此写了一首词,题写于风筝之上,可见侯蒙绝非一般人物。

  绝非一般人物的侯蒙写的词又如何呢?

  这首词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风筝来写诗人个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

  未遇行藏谁肯信?是自问亦是自答,自己其貌不扬,又年长无所成就,谁又能了解自己呢?世上的人有谁不以貌、以权、以钱取人呢?人们看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修养才学志向抱负谁又能看到呢?不为人理解相信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诗人的名声却一下子显扬起来,原来不知是哪个画家把他的形象绘制于风筝上,他也就随着风筝飞上了天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成或者无成何尝不是如此呢?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机遇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机遇,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们,你们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样子,和你们似乎一样;但你们要知道,一旦风起,那临风飘举就是我!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志向。

  才得吹嘘身渐稳,是写风筝已飞上天空迎风飘举的样子;只疑远赴蟾宫,是诗人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业。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是也是诗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哪怕来得晚一点,但诗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表面是写绘有诗人形象的风筝飞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们都在观看;其实是借风筝飞翔碧空来表达自己的不凡志向。正如《红楼梦》中贾雨村借月亮来表达的自己志向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一样,诗人要表达也是同样的志向。

  或许我们今天看似一样,但谁又能知道明天会如何呢?明天,就在明天,我们也许就会判若霄壤,因为你们是“翱翔蓬蒿之间”的蜩与学鸠,而我则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你们是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而我则是志向高远的豪杰之士。

  非豪杰之士不能写出豪杰之词,此词便是豪杰之士写的豪杰之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

: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窗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窗踪迹。罗帐熏残,梦回窗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窗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月光下,花朵上挂满了晶莹透明的露珠,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愁思得过度了,就使人昏昏沉沉,如同醉酒一般无力。离她那么近,近在“咫尺”,还要写信去试探她是否有情。那情那景,恍如隔日,像“云散”一样无影无踪了,想起来真让人烦啊!香料已燃完了。夜深了,我在梦里见到你的情景,醒来后全不见了,一片虚无冷落的气氛。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轻红腻白,红是胭脂,白是铅粉,你打扮得很美;以至于你走过后,都能留下一路诱人的花香味。你本来很纤细,再戴上金手镯,益发显得无力,但正是这样,更能显出你的袅袅轻姿来。长久以来都没有消息,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这回忆与以前不同啊,那时候懂得什么是愁呢?而今,贬居他乡,孤处异地,才真正识尽愁的滋味了,所以一想起你,就让人一刻儿也安宁不了啊!

参考资料:

1、 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7-1782、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3、 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80-81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zhǐ)尺,曾寄青鸾(luán)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xūn)残,梦回无处寻觅。
露颗:即露珠。此字宜用仄声,故用“颗”。月彩:月光。中酒:醉酒。无力:形容酒后疲劳无力。。洞房:深邃的内室。青鸾翼:喻书信使。青鸾,鸟名,似凤。熏:指点染香料。熏残:《花草粹编》作“春残”。

轻红腻(nì)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轻红腻白:谓脂粉。兰泽:涂发的香油。约腕金环:腕上金镯。存济:此意云身心安顿不得也。

参考资料:

1、 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7-1782、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3、 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80-81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窗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窗踪迹。罗帐熏残,梦回窗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窗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此词以男主人翁的口气写出。时当春夜,庭院里花朵上染有颗颗露珠,显得分外的鲜艳明丽。月光从窗户的缝隙中投进来,照着孤眠独宿的男主人公。此刻他满怀春思,好像醉酒一般,浑身窗力。他想起从前所爱的女子,相距不远,曾经有信给他,信中自然向他倾诉一腔爱慕之情。“洞房咫尺”,有室迩人遐之意。既相距咫尺,却还托“青鸾”寄书。因为当时封建礼教甚严,男女授受不亲,故须托人(例如丫环侍女)传递情书。可是过了不久,他们分别了,就像易散的彩云,一去窗踪。“云散”一辞,比较含蓄。宋玉《高唐赋》云:“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传统诗词中,便以“云雨”比喻男女幽会,而以“云散”比喻离别。所以在“云散”一辞的背后,当隐藏着一段爱情故事,此处被词人省略了。因此下面接上“罗帐熏残”一句,便有睹物思人之感,并寓有春宵梦短之义。男主人翁所做的梦,自然是与恋人的欢会。一旦梦回,伊人不见,便彷徨窗主,到处寻觅。寻觅不见,便黯然伤神。

  下阕前半,是回忆伊人。在这里刻画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浓妆艳抹,脸上涂着脂粉,头上搽有香气馥郁的发油。走起路来,散发着阵阵芳香。在她手腕上,还戴着一副金镯。词笔至此,可以想见,他们之间是如何稔熟。前面所说的洞房间隔,只是一时而已,此后他们当时时接触,以至曾经欢会。

  下阕后半,转向今时,也就是起首二句所揭示的规定情境。此刻男主人公在想,伊人是否平安窗事。前云“云散窗踪迹”,此云“一向窗消息”,是层层加码法。人去窗踪,消息全窗,往日的青鸾竟然断翼,不再传书送信。难怪这位男主人公辗转反侧,“片时存济不得”了。

  此词语言通俗,以方言入词,倍见浅俚。然而在浅俗中有含蓄,在艳情的描写中避免粗俗径露。试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欧阳修)、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彦),便有贵妇人与倡伎之别。”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

: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鬓远,归心欲与云平。
向往归居的心已有多年,仕途上风尘仆仆人已疲倦,双鬓如今已经白发点点。想想看追逐名利怎如平淡之鬓长远,我隐野的决心之大能比得上天。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到那时将有无数一醉方休的流连,看花开花落,每日都是快乐的一天,更喜爱那雨后明媚的青山。我将用我的小船装满美酒,邀好友相聚畅饮不断,再不让美好的情景溜走,徒将我的时光空闲。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闫潇宏,毛桂香 .范成大集:名家选集卷: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

长年心事寄林扃(jiōnɡ),尘鬓(bìn)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长年心事寄林扃:指长久以来希望隐居的心愿。星星:鬓发花白貌。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花残日永:花已凋谢,白日也更显漫长。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闫潇宏,毛桂香 .范成大集:名家选集卷: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这首词表现了范成大对仕宦生涯的厌倦、淡漠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上片,就云水写怀。“芳意”当指仕宦之情,“归心”则是摆脱官场的退隐之心。词人认为前者“不如水远”,后者却“欲与云平”,所以他才会“长年心事寄林扃”,无时无刻不心向往之。下片,写归隐山林的乐趣。过片三句,设想春景明媚之时,携酒出游,流连一醉,山林间必也其乐陶陶。结尾二句发誓说,从此以后我要载酒船中随意漂游,绝不把大好春光白白错过。全篇表现了一种恬淡的心境,呈现了一个散漫疏阔、洒脱不羁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词与辛弃疾那些豪放纵横的词相比较,便会明显地感受到另一种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我们读这首词,便会有这种“心平气和”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闫潇宏,毛桂香 .范成大集:名家选集卷: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