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2-183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jiǎo)声一动胡天晓。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2-183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
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军队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2-183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邯郸客舍歌

: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我这个游客从长安来,策马走上了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令人伤心的是,在那丛台之下,一旦长满了丛生的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客舍的大门向着漳水边,垂杨下系着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邯郸的姑娘晚上也卖酒,挑亮灯光对着客人大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已是月上中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狂歌一曲就在酒垆上酣眠。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876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8-139页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hán)(dān)道。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唐时置邯郸县,即今邯郸市。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丛台:战国时邯郸的名观之一。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gū)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沽:卖。

(mǐng)(dǐng)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lú)上眠。
酩酊:形容大醉。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876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8-139页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郸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全诗采用五七言杂用的短古形式。前四句五言叙写自己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上的经历和丛台访古的见闻感受。纯用简笔叙事抒情,即使是丛台怀古这样一个可以写一首长篇七古的题目,也只用“伤心丛台下,一郸生蔓草”二语轻轻郸过。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题为“邯郸客舍歌”,前四句主要是用来交代行程,引出“邯郸客舍”,笔墨不宜在丛台怀古上黏滞;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在此之前已写过一篇《登古邺城》的登临怀古诗,此处再写丛台访古,意蕴、笔法均易重复。

  后六句改用七言句式,押韵也由前四句之押去声转为平声韵,显示出所写内容、意蕴的转换。五、六句先写客舍所在:门临漳水,水边垂柳挂丝,下系渔船。寥寥二语,信笔点染,风光如画。而这钓鱼船所钓的鱼又正是乡间旅舍现成的下酒佳肴。从而自然过渡到下句的“沽酒”,衔接自然,有神无迹。

  七、八句正面写客舍主人——“邯郸女儿”,却不对她的容貌装束风姿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夸数钱”的镜头。这位年轻的女店主,一边卖酒,一边在面对客人挑亮灯盏,在灯下数着酒钱。“夸”字或谓是“大”的意思,恐非。夸即夸耀、夸示,“夸”字要和“对客”联系起来品味。这位邯郸女儿生长于客舍,见惯邯郸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客商,有少女的天真无邪,却无半点少女的羞怯,她对自己的经营颇为自豪,竟面对着陌生的旅客在夸耀式地大声数钱,展示自己的业绩。“数钱”的字面也许跟“河间姹女工数钱”有些关系,但“对客挑灯夸数钱”这个细节绝对是来自亲历的生活体验。这幅素描,将“邯郸少女”的神情姿态、口吻性情描绘得生动、逼真而传神,而且把中世纪路边客舍之夜的气氛也渲染得极富情趣,较之前两句纯写客舍景物显得更富生趣。

  在这种气氛熏染下,生性好奇而浪漫的诗人不禁为之心醉。于是而沽酒买醉,痛饮狂歌,喝到尽兴时酩酊大醉,于一曲狂歌声中颓然眠卧于酒垆边。这时一轮明月,正挂中天。这两句写身为客子的诗人身心俱醉的快感,写得情景交融,畅快淋漓,具有浪漫色彩。

  丛台荒芜,表明历史的无情,难免伤心;邯郸姑娘的大方爽直,尚保存一点燕赵儿女的豪爽之气,又留恋不已。这几种复杂的感受,诗人一时难以融和,只好接着酒力去消解,于是就有“一曲狂歌垆上眠”的举动,由此也就使这首诗郸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诗的前后两段,一写邯郸访古,一写客舍夜饮,一简一繁,适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509-511页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138-1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江晚景

: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miǎo)然。
那:同“哪。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渺然,犹眇绵之意。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佳处:一作“佳气”。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薄暮(mù)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余花:残花。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九龄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紫薇花

: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一支初绽的紫薇在秋露里迎接晨光,而不是在早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无言的桃花、李花现在不知道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30-131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牧: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72-174

晓迎秋露(lù)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上春:早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无言:意谓桃李不说话,不夸耀自己。艳阳人:指在艳阳春天里开的花。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30-131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牧: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72-174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紫薇夏季开花,开谢相续,花期长达三、四月之久。杜牧这首诗即围绕紫薇花花期长的特点着笔,赞美紫薇花不争春的谦逊品格。

  “晓迎秋露一枝新”,首句写紫薇花开花季节时令。秋天的早晨,紫薇花迎着秋天的寒露开出一枝枝新鲜的花朵。一个“迎”字,赋予紫薇花以人的精神,它不怕秋寒,迎着寒露开放,为人间装点秋天的景色。

  “不占园中最上春”,春天时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紫薇花不与百花争春,它夏季开花,一直开到秋末。诗人在这里赞美紫薇花不与百花争春的谦逊品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现在秋天到了,秋风萧瑟,无言的桃花、李花,不知今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诗人寄情于物,在赞美紫薇花的谦逊品格时,也赞美了具有谦逊美德的人。

  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30-1312、 炎继明.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医药文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5-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端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极目望尽南天。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端盘。
常听说有五六仙人,在此端乐。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坛石崖耸立。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落在陵阳山,黄鹤呼叫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子安的在这里羽化骑黄鹤上日月,乘长风驾云雾,与鸳鸾比翼。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下视茫茫宇宙之间,四海皆是波澜壮阔。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双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艰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人生百岁,现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预期。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强食的瓜儿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我愿跟随仙人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sǒng)麻姑坛。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白龙降陵(líng)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yuān)(luán)
鸳鸾:一作“鹍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lán)
皆波澜:一作“空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

: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普天皆灭焰,匝(zā)地尽藏烟。
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