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四首

: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江南曲: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第一首诗(绿江深见底)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虚设。“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直”字活画出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从翻空的高浪中可以看到“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豪放的笔墨。但有时候,轻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读者以启发。

  第二首诗(逐流牵荇叶)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行动细节,表现他们爱情的欢乐、热烈和深挚。

  前二句,描叙一对青年情侣合乘一叶小舟,在河上快乐地遨游。他们时而飞快地划动船桨,追逐着流水;时而把船摇到铺满荇菜的水段,高高兴兴地牵动、采摘鲜嫩的荇叶;一瞬之间,他们又沿着曲折的河岸,把小船划进芦苇深处,攀摘那青青的芦苗。“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对热恋的情侣欢乐、幸福的情态。诗人没有静止地描写环境,而是巧妙地通过情侣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水乡的风物。这荇菜飘浮、芦苇轻拂的水乡风物,又为情侣谈情说爱制造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气氛。“牵荇叶”这个细节,还具有暗示青年男女欢爱的妙用。《诗经》中的《关睢》这首描写爱情的著名诗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通过采荇菜表现爱情。所以,“牵荇叶”这一笔既是实写水乡风物,也有隐喻、象征的意义。

  三、四句,以人物的行动揭示他们的热恋之情。沉浸在欢乐爱情中的恋人,忽然看见江面上游来一对相互追逐的鸳鸯。这对鸳鸯于是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他们不愿意任何人打扰自己的恋爱,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将这一对鸳鸯惊散。因此,他们怀着爱怜、欣喜的感情,轻轻地划动船桨,悄悄地离开了。这一个细节非常富于情趣,它含蓄婉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惜,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

  总起来说,储光羲的《江南曲》,语句清新平易,质朴自然,而情真意蕴,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在他的数量众多的田园诗中,这组诗是别具一格的。

  第三首诗(日暮长江里)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第四首诗(隔江看树色)前两句对仗,后两句用典。长干:指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此诗以“长干行”的典故抒写纯真的爱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江南曲: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第一首诗(绿江深见底)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热爱之情。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虚设。“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直”字活画出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从翻空的高浪中可以看到“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豪放的笔墨。但有时候,轻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艺术效果。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读者以启发。

  第二首诗(逐流牵荇叶)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行动细节,表现他们爱情的欢乐、热烈和深挚。

  前二句,描叙一对青年情侣合乘一叶小舟,在河上快乐地遨游。他们时而飞快地划动船桨,追逐着流水;时而把船摇到铺满荇菜的水段,高高兴兴地牵动、采摘鲜嫩的荇叶;一瞬之间,他们又沿着曲折的河岸,把小船划进芦苇深处,攀摘那青青的芦苗。“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对热恋的情侣欢乐、幸福的情态。诗人没有静止地描写环境,而是巧妙地通过情侣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水乡的风物。这荇菜飘浮、芦苇轻拂的水乡风物,又为情侣谈情说爱制造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气氛。“牵荇叶”这个细节,还具有暗示青年男女欢爱的妙用。《诗经》中的《关睢》这首描写爱情的著名诗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通过采荇菜表现爱情。所以,“牵荇叶”这一笔既是实写水乡风物,也有隐喻、象征的意义。

  三、四句,以人物的行动揭示他们的热恋之情。沉浸在欢乐爱情中的恋人,忽然看见江面上游来一对相互追逐的鸳鸯。这对鸳鸯于是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他们不愿意任人打扰自己的恋爱,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将这一对鸳鸯惊散。因此,他们怀着爱怜、欣喜的感情,轻轻地划动船桨,悄悄地离开了。这一个细节非常富于情趣,它含蓄婉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惜,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

  总起来说,储光羲的《江南曲》,语句清新平易,质朴自然,而情真意蕴,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在他的数量众多的田园诗中,这组诗别具一格的。

  第三首诗(日暮长江里)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第四首诗(隔江看树色)前两句对仗,后两句用典。长干:指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此诗以“长干行”的典故抒写纯真的爱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储光羲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15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远处稀疏冷落的山峦,在船里向远处观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从长江上游出发的时候,军乐队奏乐送行,乐声晌彻整个秋空。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大地辽阔,古城长满了野草,天上的月亮很明亮,江中的寒潮很大。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按时祭祀报答神明所降福泽,并且解渔网放生。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参考资料:

1、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37-38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宇文太守:此人不详。太守,官名,一郡之长官。秦时称郡守,自汉时称太守。赴:这里是赴任的意思。宣城:据《唐书·地理志》载:“江南西道有宣州宣城郡。”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寥落:稀少、冷落。迢遥:遥远。赏:欣赏。

(náo)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铙吹:军乐队奏乐。铙,古代军中的乐器,象铃铛,有柄,但没有中间的锤。吹,管乐。秋空:秋季的天空。清响:清越的音响。

地迥(jiǒng)古城芜(wú),月明寒潮广。
地迥:大地辽阔,辽远。芜:长满野革,荒芜。寒潮:带有寒意的潮水。广:大。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gǔ)师网。
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这是一种迷信活动。敬亭:敬亭山,在宣城北,山上有庙,庙里的神叫梓华府君。解:解开。罟师:渔夫,打鱼的人。罟,捕鱼的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寄:寄托。吹五两:古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参考资料:

1、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37-38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这首诗写送友人的诗,景物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借景寓情,以景衬情。诗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也流露诗人自己的隐痛。

参考资料:

1、 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103-1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赋得秋日悬清光

: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日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日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liáo)(kuò)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寥廓:空旷深远。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圆光:指日光。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碎影:细碎的光影。闲:静。

(jiǒng)与青冥合,遥同江甸(diàn)浮。
迥:远。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阴:指阴气。殊:绝,离。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

(yú)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悠悠:形容遥远。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虫

: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本来在这阴雨连绵的秋夜就辗转难眠,暗处的秋虫还在唧唧叫个不停。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好像唯恐愁人能睡得安稳,一声声渐渐靠近卧床之前。

暗虫唧(jī)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犹恐:仍然担心。犹:相似,如同,尚且仍然,还等。恐:疑虑,恐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楼怨

: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春风吹动帐子阵阵花香飘入楼中,调高音调去弹筝以排解夜里愁怀。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为远隔关山的人肠断却又说不清,不知不觉残月已经移到帘钩之下。

香帏(wéi)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香帏:芳香艳丽的帏帐。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不解说:说不清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