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运锄(chú)耕劚(zhú)侵星起,陇(lǒng)亩丰盈满家喜。
农父:年老的农民。斸:锄地用的农具。
到头禾黍(shǔ)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抛:抛弃,这里作卖掉解。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飒(sà)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飒飒:形容秋风吹的声音。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相向:面对面。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心曲:心事。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唯所思:(分别后)只有互相思念。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歌。此诗一、二句是离别的时间和环境,写的又是在秋天。中间两联诗句内容相重,强调地描写了两人因离别而泪眼相看、欲说不能、伤心之极的情景。最后两句写的是离别人的将来,两人只能在明朗的月光下共同想念了。表示了他们真切、坚贞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离愁:“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交代离别时的节令,并用“飒飒秋风”渲染离愁别绪。接下去是写一对离人的表情:“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相向,就是脸对着脸、眼对着眼;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
抽抽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抽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原先对“离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嘱咐几句什么话,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了。“却难说”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
最后用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具体而动人。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抽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因为女主人不在了,鸡犬也散去,林园也变得寂寥。
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花从树上默默地落下,水依然各自无情地流淌到池中。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狂风吹荡使宴船开始破漏,雨淋着歌阁,导致其欲倾斜。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看到前庭后院,让人想起很多伤心的事,只有春风秋月知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失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qī)。
欹:]通“倚"。斜倚,斜靠。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满天飞舞的大雪携带着春风而来,雪花在空中回旋乱舞。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参考资料:
1、 丁新彦选注 .幼读古诗一百首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84年02月第1版 :55 .飞雪带春风,徘(pái)徊(huái)乱绕空。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丁新彦选注 .幼读古诗一百首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84年02月第1版 :55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洛阳城中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的讽刺。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直呼,诗人用曲折的笔法,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飞雪带春风”首句不说春风吹雪,却道是飞雪“带”春风。“带”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劲。飞雪先行,春风随后,可知是严冬刚过,春风初度,余寒犹厉的季节。第二句具写飞雪情状,字字都与写风糅合。“徘徊”写出雪片在风里轻缓地旋舞,又似乎冬寒还恋恋不肯即逝;“绕空”显出气流回荡中雪的整体动态,再用一个“乱”字,更给人纷繁迷茫之感,显然这初春的风雪也并不存心要给人间装点什么美景吧。从画面看诗情,作者此际没有沉浸于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回、怅惘而烦乱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转,着笔于洛阳城东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语状美。用花拟雪或用雪拟花,诗中常见,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们对春花的联想和期待,韩愈的同名诗篇中就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时却无意于“似花”之美,而专注于似花之“处”。与其说他产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说他是按审美经验设想着他人的赏雪快感——洛阳城东的阔人们正在把春雪当春花观赏作乐哩!两句写景是虚,抒感是实。用“君看”这个呼语力转,也正为此“君看”和“君不见”在旧体诗中常用来引起人们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强调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上渔者》)。
刘方平所触目动心之处的“洛城东”,是唐代东都洛阳贵族豪门的第宅园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里“公子王孙芳树下”的赏花典型环境就是“洛城东”。春雪只有在这样的大片园林亭榭才能装点出奇艳的景观,也只有权豪贵眷才能金炉香兽,华筵美酒,无虞春寒,尽情观赏。第四句中一个“偏”字就着力点到了这种特殊条件和特有的兴致。“偏”字又与第二句的“乱”字关合:春雪本自乱绕乱落于人间,也竟如同专为豪贵作美,正是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得以偏享,长期隐居,“不乐仕进”的刘方平,以他较多的平民意识颇触着了人间不平的深处。
然而《春雪》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长安有贫者”(罗隐《雪》)那种直呼,也不作朱门白屋的对比,诗人只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编 .唐诗汇评 中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05 :1351-1352 .2、 尹贤 .唐诗绝句选讲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年01月第1版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