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旧卒

: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江苏:凤凰出版社,2012:3262、 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18

少年随将讨河湟(huáng),头白时清返故乡。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边曲:边地的曲调。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江苏:凤凰出版社,2012:3262、 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18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3-13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注释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
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
边曲:边地的曲调。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江苏:凤凰出版社,2012:3262、 乃珍.新编注声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3-13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河湟地区是唐与吐蕃交战之地,连年交战,使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中五年(851),张义潮率兵彻底收复河湟地区,诗中老兵即其中一员。此诗写年老的戍卒在获准返乡时,想起覆没的十万唐军,独自对着残阳吹起边曲的凄凉情景。

参考资料:

1、 唐诗观止编委会.唐诗观止.北京:学林出版社,2015: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乔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22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巴陵赠贾舍人

: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贾生您举首西眺忆念京华,如今迁滴湘水之浦可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当今圣上恩典甚于汉文帝,怜爱您而未把您迁谪到长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6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pǔ)南迁莫怨嗟(jiē)
贾生:即西汉人贾谊。这里以贾谊比贾至。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湘浦:湘江边。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怨嗟:怨恨叹息。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qiǎn)到长沙。
圣主:泛称英明的天子。此处有讽刺意味。汉文帝:贾谊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迁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挤,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在巴陵南,离京师更远。汉文帝时贾谊被谪往长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6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唐人作诗,常常喜欢把历史上与现实中有同种遭遇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西汉的贾谊是洛阳人,能文,曾被贬长沙太傅,而贾至不仅与他同姓,而且同为洛阳人,也擅长作文,被贬岳州的地方与长沙也很相近,因此诗人开首就以贾谊来比贾至。由于西汉和唐代的京城都在长安,位在岳阳、长沙的西北面,故诗中称“西望”。而贾谊、贾至本来都是朝中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贬而出,但又时时关心朝政的状况,因此诗中又用上了“忆京华”三字,这一“望”一“忆”二字,实际上已将贾至当时被贬后的失意而又关心朝政的复杂心理揭示了出来。

  正因为贾至当时失意怨望,却又时时地向往着京城,故而诗人在第二句中就开始劝慰起友人,既然已被南贬迁徙到湘浦这地方来了,就不要再去哀怨嗟叹了,次句中的“莫怨嗟”三字,完全是从首句“西望忆京华”中来的;因为“望”、“忆”之中有怨嗟意,所以才劝其“莫怨嗟”。

  李白既然是劝慰朋友,总不能空口相劝,最好能找出一些劝慰的话或事来,这样对朋友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诗人想到:贾至虽然被唐肃宗贬至岳阳,但岳阳毕竟在长沙的北面,距离京城要比长沙近些,从这一点上来说,唐肃宗还不算太薄情,他至少没像汉文帝那样把贾至贬到长沙。于是,末二句中有所谓的“圣主恩深”、“怜君”等,都是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的,都是一些宽慰之词,并不意味李白认为唐肃宗就是明君。相反,诗中话中有话,那唐肃宗与汉文帝的做法实只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屈才则同。这讽刺意味是十分委婉而深长的。

  此诗一无华词,二无想象,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着诗人对被贬友人的一片真挚之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6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9-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宋中送族侄式颜

: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敢海边死。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yú)台亦朱紫。
部曲:部下,属从。舆台:指地位低的人。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chán)毁。
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转旆(pèi)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剖符:意指任职。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zǐ)
枌梓:指代乡里。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以:用。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峥嵘(róng)(jìn)云外,苍莽(mǎng)几千里。
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zhàng)疠,动息在风水。
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贤主人:指张守珪。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
沦滓:沦落玷辱。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敢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wú)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zhé)去,江潭春草萋(qī)萋。
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萋萋:草盛貌。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云母屏风张开,龙池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jié)鼓声高众乐停。
龙池:既是地名,也是舞曲名。这里指隆庆宫。云屏:有云形彩绘的屏瓜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羯鼓: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xuē)王沉醉寿王醒。
漏永: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计时器。漏永形容漫漫的长夜。薛王:唐玄宗弟弟李业之子。寿王: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杨玉环先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又将其立为贵妃。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唐玄宗沉湎女色,荒废政事,招致国家大乱,有所讽刺和批判。但说到唐玄宗霸占儿媳——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时,却采取了“为尊者讳”的态度。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晚唐以后,诗人咏玄宗杨贵妃的作品渐多,但对玄宗霸占儿媳的秽行,大都讳莫如深。李商隐的这首诗,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嘲讽。

  诗选择了唐玄宗与其子李瑁会面的一个典型环境:玄宗在兴庆宫的龙池畔大摆筵宴,敞开云母石的屏风,内外无间,宫中女眷与男性亲属一起参加了盛大的酒会。次句继写酒宴上欢乐场景:羯鼓,其声促急,“破空透远”,响遏行云。这里借用羯鼓震响这一细节,透露出最爱听羯鼓演奏并会击鼓的玄宗的兴高采烈,同时也透露出宴会作乐也已进入得狂欢的高潮。

  上面把狂欢醉舞的气氛写得这样热烈,是为烘托后两句: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第三句是纪实,但也是烘托寿王的“醒”,在这漫漫长夜中,他似也有“似将海水添官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宫怨》).那样的感觉吧。

  这首诗通篇白描,但内蕴深远,一个“醒”字严于斧钺,尖刻地揭开了在礼义廉耻封建帷幕重重遮掩下的极其丑恶的乱伦关系。较之“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李商隐《骊山有感》)和“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杨万里《题武惠妃传》),虽柔婉多了,而深讽冷嘲却犹有过之,是一首语极含蓄而讽意弥深的好诗。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新竹

: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新竹上的苞叶才刚刚褪去,就已透出青冷的翠色。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柔垂的枝干偏偏布满竹粉,渐渐招来清风,枝叶沙沙作响。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高低疏密有致的叶片透过很多阳光,还没有密密挨挨的挤在一起。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但那一团团竹节,不管大小,都透着坚贞的气韵。

新篁(huáng)才解箨(tuò),寒色已青葱。
新篁:新生之竹。亦指新笋。解箨:竹笋脱壳。

(rǎn)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冉冉: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寥落:稀少。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