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qiào)十二峰。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上峡:高峡。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yuán)啼三声泪滴衣。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台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台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257-258页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桥边的池水里的月亮,真是难忘惹人怜爱。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帘子在明亮的夜晚打开,竹帘卷起时已经是很凉的天气了。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月光流转处水花湍急,蟾辉倾吐出来使得云朵也有了光彩。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月中的女神不施粉黛,她的美貌全靠这月光了。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diàn)卷已凉天。
簟:竹帘。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云叶:云朵。
姮娥无粉黛(dài),只是逞婵(chán)娟。
姮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婵娟:月亮。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竹林中的凉气渐渐侵入卧室,郊野茫茫,月光洒满庭院的每个角落。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更深露重,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时有时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自己照亮自己;栖息在溪旁的鸟儿已经醒来,呼唤着同伴。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yú)。
凉:凉气。侵:侵袭。卧内:卧室,内室。野:野外。满:一作“遍”。庭隅:庭院的角落。
重(zhòng)露成涓(juān)滴,稀星乍(zhà)有无。
重露:浓重的露水。涓滴:水点,极少的水。稀星:稀疏的星。乍有无:忽而有忽而无。乍:忽然。
暗飞萤(yíng)自照,水宿(sù)鸟相(xiāng)呼。
“暗飞”二句:一作“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暗飞:黑暗中飞行。自照:自己照亮自己。水宿:谓栖息于水。相呼:相互叫唤。
万事干(gān)戈里,空(kōng)悲清夜徂(cú)。
干戈:指战争。空:白白地。清夜徂:是说清静的夜晚易逝。徂:消逝,流逝。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然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诗人思绪向广阔和遥远的空间驰骋;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
山路犹南属,河心自北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心从北面流来。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嘹望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参考资料:
1、 卢冀宁,汪维懋著.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09:第48页2、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52-53页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次:在途中停留。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南属:向南延伸。
晚风连朔(shuò)气,新月照边秋。
朔气:北方的寒气。边秋:秋天的边塞。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shù)楼。
军壁: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戍楼:边防驻军的嘹望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hàn)会封侯。
龙庭:即龙城,汉代匈奴的政治中心。这里借指边塞突厥族的政治中心。燕颔: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颔:下巴。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兰山:兰皋山。
参考资料:
1、 卢冀宁,汪维懋著.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09:第48页2、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 (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52-53页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两句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情感强烈,笔势波澜起伏,大笔勾勒与工笔刻画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34页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xī)惶(huáng)戎(róng)旅下,蹉(cuō)跎(tuó)淮海滨。
恓惶:忙碌不安貌。戎旅:军旅,兵事。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lòng)馀(yú)春。
哢:鸟鸣,鸟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