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亭

: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笔直的大道通往扬州,大道的旁边坐落一个高大的长亭。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亭的前方有一口古井,亭下还有五丈长的石头坐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砍柴的女孩可以在井边洗洁白的双脚,行人们可以在石床上歇闲歇闲。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西边的白鹭洲头,芦花摇曳犹如一片一片的白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此时此地送你离去,你再三回首,泪流满裳。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bàng)
白道:大路也。人行迹多,草不能生,遥望白色,故曰白道。唐诗多用之,郑谷“白道晓霜迷”,韦庄“白道向村斜”,是也。

前有昔(xī)时井,下有五丈床。
床:井栏也。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笔直的大道通往扬州,大道的旁边坐落一个高大的长亭。
亭的前方有一口古井,亭下还有五丈长的石头坐床。
砍柴的女孩可以在井边洗洁白的双脚,行人们可以在石床上歇闲歇闲。
西边的白鹭洲头,芦花摇曳犹如一片一片的白霜。
此时此地送你离去,你再三回首,泪流满裳。

注释
白道:大路也。人行迹多,草不能生,遥望白色,故曰白道。唐诗多用之,郑谷“白道晓霜迷”,韦庄“白道向村斜”,是也。《通典》:宣州 当涂县城即晋姑熟城也。胡三省《通鉴注》:姑熟,前汉丹阳春谷县地。今 太平州当涂县即姑熟之地,县南二里有姑熟溪,西入大江。陆游曰:“姑熟 城在当涂北。”
床:井栏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月下独酌四首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pái)(huái),我舞影零乱。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穷通:困厄与显达。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穷愁:穷困愁苦。千万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hān)心自开。
酒圣:谓豪饮的人。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乐饮:畅饮。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xiè)(áo)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金液:喻美酒。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乘月:趁着月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3、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久旱无雨,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渐渐干成了尘土;而豪门之家的花园因有井水浇灌,还在一天天扩大,景色一天天变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时值四月,许多达官显要把从外面买来正在开花的芍药花移植到新扩充的花园中,真不知道他们之中还有谁以国计民生为念?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5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页 .

绿原青垄(lǒng)渐成尘,汲(jí)井开园日日新。
垄:田埂。成尘:田野严重干旱,土干尘起。汲井:一作“汲水”。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5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页 .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吕温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其文章和诗歌,都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政治斗争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迹。《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诗中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意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类似。

  首句“绿原青垅渐成尘”,落笔便把题中“旱甚”二字,变成生动的形象状入读者眼帘,让人们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一个“渐”字,说明旱情的发展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也透露出当权者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抗御旱情。从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见出,只要执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的。句“汲井开园日日新”,紧接上句而来,但这里所书的“汲井开园”者并非是焦虑于垅亩之间的农民,而是指“权门”贵族。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权贵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仅派人“汲井”抗旱保花,而且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儿。这里的“日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乐。

  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的所作所为,点出题中“移芍药”三字。芍药带花移植本不易成活,但是,在“权门”的新“开园”中,没有怒放的奇花是不够惬意的,于是,“权门”就急令花匠奴仆“带花移芍药”。这里,“权门”所忙碌的是“移”花,而农民所忙碌的则是抗旱保苗,从这一对比中,就更可看出“权门”全然不念农民的疾苦,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享乐,从而显露出其官服下所掩盖着的丑恶来。

  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重权在握,理应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黎民的苦乐为念,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却置民生于不顾,这就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忧国”忧民的贤达,而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联系“永贞革新”的历史来看,结句不啻是从本质上宣布了特权贵族不恤民苦、不忧国事的一大罪状,具有剑与火的战斗作用。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丽于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诗题对诗句的提领也颇值称道。诗句中并没露出“权门”的字样,要不是诗题中点明“移芍药”的主体是“权门”,诗的战斗性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似剑如火的地步的;有了“权门”二字的提领,读者就可以明白“汲井开园”的主体为何人,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另外,语言清新,对比鲜明,诗意含蓄,也都是这首诗歌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qì)(zhāng)楼。
蓬丘:蓬莱山也。樟亭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楼(áo)游。
三: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五马:古太守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sà)惊秋。
飒:形容风声。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zhàng)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叠嶂:重叠的山峰。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金陵渡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9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3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9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3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6-9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村即事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5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kān)眠。
罢:完了;系:系好。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即使。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5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可能对安然入睡会有影响。

  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担心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51-6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