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孤城漏未残,徒侣拂(fú)征鞍(ān)。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徒侣:同伴;朋辈。
洛北去游远,淮(huái)南归梦阑(lán)。
归梦:归乡之梦。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出门:外出。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外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míng)莺(yīng)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dàn)烟笼日暗神州。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7-15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0-531我觉秋兴逸(yì),谁云秋兴悲?
秋兴:因秋起兴。逸:安逸恬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将:带的意思。宜:适合,协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jī)。
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歇鞍(ān)憩(qì)古木,解带挂横枝。
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biāo)吹。
歌鼓:唱歌打鼓。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曲度:曲调。这里指音乐。神飙:疾风。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碧海:绿色的大海。没:消逝。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相失:离散的意思。茫然:犹惘然,惆怅貌。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7-15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0-53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5-296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举目远眺,万里晴空下的渭南平原像一幅展开的画图,盘豆驿地处桃林塞与蒲城之间。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白鹭鸟站立在水边,太阳已经落山了,高原上农民还趁着余晖忙着耕地。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南去的飞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一片孤云在山间悠闲地升起。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我在驿馆后轩整天依窗眺望,眼前的山山水水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1、 孙广才、吴林飞选注.《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61-1632、 丁成泉辑注.《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85极目晴川展画屏(píng),地从桃塞接蒲城。
盘豆驿(yì):古驿站,原址在陕西省渭南。极目:远望。桃塞:桃林古塞,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以东、至河南省灵宝之间。
滩头鹭(lù)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原上:高地。落照:夕阳。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凭轩:依着窗子。尽日:整天。楚水吴山:泛指大江南北的名山胜水,这里指盘豆驿一带的山水。
参考资料:
1、 孙广才、吴林飞选注.《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61-1632、 丁成泉辑注.《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85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清丽宏阔的景色,心中产生无限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艰辛,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
第一、二两句先诗人从总体上描写盘豆城。“极目晴川”,中原的天空晴明,地面平旷,看不透,望不尽,就如展开一架巨大的画屏似的,跟诗人久住大江南北所习见的“楚水吴山”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先写出这深刻印象。然后再交代出地理方位:“地从桃塞接蒲城”。盘豆城就处在河南陕西之间,东接中州,西通关中大道。“从”“棒”交代了诗人自东而西的行踪,可见诗人的行色匆匆。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在水馆后轩所看到的景象。诗人小憩于官驿里的水馆后轩,开窗远眺,首先扑人眼帘的是“滩头鹭占清波立”。原来这水馆的水另有源头,那里卓立着顾影的白鹭。一个“占”字。写出白鹭的形单影只,也道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感。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则状写平川与人们的农事,他们仍在辛勤地耕作,直至融入如火的晚霞。这两句都从平视角度写,上句写的是静态,用冷色调;下句写动态,用暖色调,相映成趣,写出了中原夏末秋初的清新气息,还隐隐透露出诗人异样的惊喜之情,晴川之上也有像江南一样的明丽景色。
第五、六两句描写诗人在晴川所见以及流露出的感情。这两句诗人侧重于一个“晴”字,诗人改用仰视角度写晴空所见“去雁数行天际没”,从有到无,虽有雁南飞而不能传书,可见诗人内心的惆怅;“孤云一点净中生”,从无到有,虽是写景,也象征着诗人的孤寂,一种飘泊流离的感伤油然而生。
第七、八两句则写出诗人的心绪。诗人靠在后轩窗棂上凝望晴川的景色,竟至长时间不肯回过头来,是因为这里的清波落照与“楚水吴山”有相类之处,韦庄曾客游江南十年,弟妹散居越中诸郡,晴川这种明净之美触发诗人对越中亲故的怀念。“无限情”三个字压尾,余音袅袅,给人留下不尽的遐思。
这首诗由“极目”起,至“凭轩”终,通篇无一字直言“愁思",结尾诗人指望着“楚水吴山无限情”,然而“尽日不回首”的身影始终笼罩着画面,“去雁”、“孤云"所带出的莫名惆怅和难言忧虑,增强深化了诗的主题,更有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5592、 高峰编选.温庭筠 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803、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997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19页2、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48页雨过一蝉噪(zào),飘萧松桂秋。
蝉噪:指秋蝉鸣叫。飘萧:飘摇萧瑟。
青苔满阶砌(qì),白鸟故迟留。
阶砌:台阶。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故:故意。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暮霭(ǎi)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黄昏的云气。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后人在此筑亭,名日竹西亭,或称歌吹亭。歌吹:歌声和音乐声;吹,指吹奏乐器。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19页2、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48页“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呈现孤单冷落之感。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反映了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684-16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