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方响

: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⑾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清池上的花朵盛开,如见清泉漫流一样,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凉州》曲。乐女快步,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一声声敲击,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chuí)玉板奏《凉州》。槌风环佩过秦楼。
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玉板:击节的拍板的美称。《凉州》: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环佩: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秦楼: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jiàng)河秋。
远汉:天河。漠漠:密布。鹊桥:神话中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喻恋人相会之处。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⑾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上片,以衬托之笔,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花满银塘水漫流”,点明演奏情景。“花满”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水漫流”喻乐声如清泉漫流。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故有“花满”、“水漫”的效果,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由乐声、花满、水漫流,即是由听觉、视角、视角的挪移,给人以愉悦的美感。“犀槌玉板奏《凉州》”,点明方响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凉州》曲。“犀槌”与“玉板”,说明了乐器的贵重。《凉州》曲,说明了乐曲的广泛。 “顺风环佩过秦楼”,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顺风”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环佩”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过秦楼”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整个上片,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赢得了美好的效果。

  下片,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远汉碧云轻漠漠”,写方响声穿透了“远汉”、“碧云”的艺术效果,即感动天地。“今宵人在鹊桥头”,写方响音成为传媒,成全“鹊桥”聚会的恋人,即感动神明。“一声敲彻绛河秋”,写方响的音响彻“绛河”的秋天,即感动时节。

  全词,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运用衬托、用典与想象之笔,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苏轼让其重见天日,重现灵光,重传原音,重显价值,表明了苏轼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池上的花朵盛开,如见清泉漫流一样,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凉州》曲。乐女快步,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
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一声声敲击,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方响:又名瓯(ōu),古磐类打击乐器。由16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chuí)击奏,声音清浊不等。
⑶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⑷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⑸玉板:击节的拍板的美称。
⑹《凉州》: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⑺环佩: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
⑻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造的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
⑼远汉:天河。
⑽漠漠:密布。
⑾鹊桥:神话中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喻恋人相会之处。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苏轼在凤翔签判的官任上。苏轼妻王弗曾经以有乐女弹琵琶,银塘内跃出方响一片,物类相感如此,这一故事劝谏苏轼常慎于行事和结交朋友,苏轼作该词以赞叹此故事。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上片,以衬托之笔,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花满银塘水漫流”,点明演奏情景。“花满”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水漫流”喻乐声如清泉漫流。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故有“花满”、“水漫”的效果,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由乐声、花满、水漫流,即是由听觉、视角、视角的挪移,给人以愉悦的美感。“犀槌玉板奏《凉州》”,点明方响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凉州》曲。“犀槌”与“玉板”,说明了乐器的贵重。《凉州》曲,说明了乐曲的广泛。 “顺风环佩过秦楼”,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顺风”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环佩”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过秦楼”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整个上片,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赢得了美好的效果。

  下片,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远汉碧云轻漠漠”,写方响声穿透了“远汉”、“碧云”的艺术效果,即感动天地。“今宵人在鹊桥头”,写方响音成为传媒,成全“鹊桥”聚会的恋人,即感动神明。“一声敲彻绛河秋”,写方响的音响彻“绛河”的秋天,即感动时节。

  全词,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运用衬托、用典与想象之笔,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苏轼让其重见天日,重现灵光,重传原音,重显价值,表明了苏轼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7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酒泉子·长忆西山

: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时常看见白猿攀上高树,长啸一声便不见了踪影。告别西山之后,我曾多次将所见美景画下来,但始终觉得画中峰峦不如实景美丽。

参考资料:

1、 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71页2、 高远主编. 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M].2001 ,46.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酒泉子: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 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 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 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三伏也用来特指末伏。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lán)看,终是欠峰峦!
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啸:撮口长呼。画阑:彩绘的阑干。此代指画廊。欠峰峦:欠,欠缺;不足。此指画中 的山峦不够美。

参考资料:

1、 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71页2、 高远主编. 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M].2001 ,46.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上片以“三伏似清秋"写出灵隐寺、玲泉亭古木参天,凉爽宜人;下片以白猿攀树,长啸远去,写灵隐山冷清幽静,最后以画不如真景,反衬灵隐山峰峦之美。该词词意含蓄沉稳,绘景采用白描、想像和反衬等表现手法,清幽神奇,自然美感。

  “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景物,便是脱胎于潘阆的。“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在灵隐寺前。上句是远景大景,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三伏似清秋”,意思是说在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已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阑,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交替使用了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然不像精雕细刻的风景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游,然而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已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至产生急欲亲往一游的迫切愿望,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M].2016 ,340-3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太湖恬亭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青翠的山峦。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事情。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

(jiàn)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xǐ)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密州上元

: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参考资料:

1、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47-492、 《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42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shuāng),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shēng)香吐麝(shè),更无一点尘随马。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山城:此处指密州。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垂,靠近。

参考资料:

1、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47-492、 《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42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二月二十四日作

: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村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只求麦子熟了,能吃上几顿饱饭,又怎敢议论,说谷价贱了会伤我田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可湖南张浚什么时候才能被再度起用?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也胜过侯王升封!

参考资料:

1、 张永鑫.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1-22、 钱仲联.陆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4

(táng)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棠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社:此指社日,古代祭拜社神(土地神)的节日,分春秋两社。

且祈(qí)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敢说:岂敢说。谷贱伤农:指丰年米多,商人压低米价,农民们因此受到损失。

崖州万里窜(cuàn)酷吏(lì),湖南几时起卧龙?
崖州:宋代辖境相当今广东崖县等地,治所在宁远(今崖县崖城镇)。窜:放逐。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湖南:宋代荆湖南路的简称,今属湖南。卧龙:本指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这里借指宋杭金名将张浚。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廊庙:庙堂,指朝廷。书生:陆游自指。侯封:封侯。

参考资料:

1、 张永鑫.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1-22、 钱仲联.陆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4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这首诗和同期所写的《夜读兵书》等诗一样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三四句突然转折,写农民只不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践伤农。这样写,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接着,由此联想到该窜逐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同时希望朝廷尽快起用抗战志士张浚,使天下贤才能云集朝廷,让有才能的贤人来治理国家。结尾两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强烈愿望:只要天下贤人都能云集朝廷,国家中兴有日,即使自己穷死山村亦胜于封侯。充分表现了诗人不计一己之穷通崇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用“棠梨花开”起兴,塑造了一幅春枕日的美好景像,继而又用“杜酒浓”,“鼓冬冬”作更细致的描绘,反映容社日的欢乐、热闹。这种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的方法,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张惠荣.陆游诗词选析: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

: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清澈的溪水多次淋湿了溪里的芙蓉,吹过水草的秋风泛过了词人所坐的小船。水中倒影空灵明净,水汽凝成了露珠,词人静静地随着溪水沉思。仿佛银河近在咫尺。遥想琼楼玉宇,天上人间,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苏东坡走后,有谁能识得此夜此景,有谁能识得这清秀景色。披散头发吟唱商曲,自己的发簪也好像沾上了露水,有谁能陪伴词人在这良辰夜景下吹笛,只有默默的回忆逝去的时光。害怕一晚的秋风吹散了眼前的景色。闲来无事,只能饮一大碗酒,独自唱歌。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331页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biāo)泛凉吟艗(yì)。洗玉空明,浮珠沆(hàng)(xiè),人静籁沉波息。仙潢(huáng)(zhǐ)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清溪:清澈的溪水。苹:生长在浅水中的一种水草。苹飙:吹过水草的秋风。艗:词人乘坐的小舟。旧时于船首画鹚.故称船为艗。洗玉空明:形容月光倒影入水中.如水洗的玉石般空灵明净。沆瀣:夜间的水气。仙潢:潢:潢污(积水的低洼地),潢洋(水流深广、宽阔的样子),潢井(沼泽低洼地带)。仙潢:喻指银河。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zān)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生此夜此景:“此生此夜此景”。吟商: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吟商:吟诗放歌。簪花弄水:插花,游泳。浮大白:饮酒。大白:大酒杯。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331页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词上片前五句起笔写人间的清凉世界。吴兴自古以来号称“水晶宫”,多溪流湖泊,每到夏秋时节,十里荷花,满塘莲子,一派“水佩风裳无数”的景色。旧时船首画鹢以骇水神,故船也称为鹢。秋雨潇潇,洒在荷花丛中,清风习习,从白苹洲上吹来,词人的画舫在湖中荡漾,渐渐远去。转瞬间雨停风息,溪上寂静异常,四无人声。皎洁明月倒映于清澈明亮的小溪里,荷面浮动着夜露凝成的水珠。一个“点尘飞不到”的清绝境界!绝无俗世的喧器,也无世间悲欢喜怒种种情绪的困扰,心境可谓清澈。“逸兴横生,痛饮狂吟”的发泄此时变为一种宁静的怅想。于是天人合一,落想天外,引出上片的后五句:银河低垂横跨过夜空,遥想天上的牛郎织女,此刻正两地相思,盼望着七夕重逢,在天上世界里今夕何夕呢?

  下片抒写高人情怀。是说自从苏东坡去世之后,再也无人能领略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语气自负而又矜持,大有与古人以心会心的意味。词人们蓬乱着头发,吟咏秋歌,簪花弄水,在船尾吹起悠扬的笛曲,岁月流逝,如同落叶一般。既然如此,因此不必为区区尘事而烦恼,于是斟满大酒杯,唱一曲醉歌吧。

  作者在词序中已经提及,这两次秋游是摹仿李白泛舟采石矶、苏轼泛舟赤壁,这一点值得注意。周密在记述这两次雅游活动时曾这样说:“坡翁谓自太白去后,世间二百年无此乐。赤壁之游,实取诸此。坡去今复二百年矣,斯游也,庶几追前贤之清风,为异日之佳话云。”(《草窗韵语》卷二)正因为追慕苏东坡,所以作者的词中可见多处化用苏轼诗文的地方。在词中有许多的前人成句,而作者却能做到的同已出,不露一丝痕迹,不显一丝造作,自然贴切,这的确是一件易事,从中亦可见作者艺术造诣之深。

  这首词的语言平易浅显,流畅明快,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但在可以对仗之处,作者还是雕琢字名,尽量“字字敲打得响”。如“散发吟商,簪花弄水”、“洗玉空明,浮珠沆瀣”等,清人的词话还把它们奉为“工于造句”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154-215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