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鸿庆寺

: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正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駸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韩绛

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偶成

: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76.2、 王延梯.漱玉集注[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78.3、 王传胪.李清照的诗[A].四川大学学报:2000(2).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fù)赏花诗。
花月底:花前月下。相从:相伴随。赋:作。

今看花月浑(hún)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浑:尽,简直,完全。安得:怎得。情怀:心情。往时:过去。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76.2、 王延梯.漱玉集注[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78.3、 王传胪.李清照的诗[A].四川大学学报:2000(2).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占春芳·红杏了

: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123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9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shè),自然透骨生香。
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兰麝: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123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9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参考资料:

1、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29-2302、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日

: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

戴星先捧祝尧觞(shāng),镜里堪惊两鬓霜。
戴星:顶着星星。喻早出或晚归。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好是:恰是,正是。屠苏: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明月逐人来

: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红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在元宵月圆之夜,明月正圆,那些星星的光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暗淡。春天刚到,春意还不是很浓,忽深忽浅,夹杂着几分寒意。人们都到红上去看灯行乐,熙熙攘攘,灰尘滚滚,还夹杂着仕女们的兰麝细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一轮皓月,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皇帝游赏,坐在御楼上观灯。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在一起,熠熠生辉,皇帝从正门楼里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灯盏感到十分的赏心悦目。皇帝坐于轿中,此时没有风吹动,那轿前的珠帘不卷起来的。皇帝赏完灯后将要御驾回宫,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不同凡响。臣僚跟着皇帝归去,他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元宵节这些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参考资料:

1、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66页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hào)月随人近远。
明月逐人来:李持正首创的词调,词牌名取自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的诗句。星河:银河。红莲:指扎成莲花状的灯。禁街:指京城街道。暗尘香拂面:此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

天半鳌(áo)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niǎn)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鳌山:元宵灯景的一种。凤楼两观: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楼门。

参考资料:

1、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66页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红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词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上元之夜,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淡。此时春虽至,但余寒犹存,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这一句转入写灯,这一句“开”字从莲花自身生出,花与灯两种意思相关,这种手法写给人以快乐的美感。

  “禁红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元宵夜,老百姓几乎全部走到红头,去行乐看热闹,以致于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暗尘香拂面”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词云:“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作者把苏诗与周词意思糅为一句,这样一来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也正因如此词意的酣畅则有所逊色。“皓月随人近远”句,即化自苏诗的“明月逐人来”。此时作者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明月随人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作者灌入主观感情,饰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苏东坡读到这句时曾说:“好个‘皓月随人近远’!”大概就是欣赏它笔意之妙。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上片用此句结束,使词境有所开拓、对比,确是成功的一笔。

  下片又笔锋一转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着重于描写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三句,旨写皇帝坐御楼上看灯。譬如《东京梦华寻》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东京梦华录》“大内”一节云:“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镌楼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角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皇帝坐楼上看到,鳌山上千万盏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宋代皇帝一般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例如《东京梦华录》又云:“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东风静、朱帘不卷”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交融的境界全部体现出来了。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御驾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声吹奏管弦。鼎沸乐声,仿佛从云外传来。这就是“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的意思。“认得宫花影转”,这句话是说臣僚跟着皇帝回去。正像《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马,悉赐花。”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因而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此风至南宋犹存。

  观灯一事自古就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情怀温柔,将元宵盛景.化繁为简,从细微之处见盛大。写星河,写莲灯,写禁红,写尘埃,写明月:只是一些常见的事物,却写得氰氲烟生,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241页2、 王臣.只愿无事常相见 闲品古诗词之美:东方出版社,2015.07:第4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相思·吴山青

: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6页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09, :第93页 .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6页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09, :第93页 .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