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sù)琴。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zhōng)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钟期:指钟子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参考资料:
1、 傅正谷选释.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03:29-30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04-906 .晨趋(qū)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紫禁:犹言皇宫,皇帝所居之处。金门:即金马门,汉宫门名。汉代东方朔曾待诏金马门,这里以翰林院比金马门。
观书散遗帙(zhì),探古穷至妙。
帙:书套。散帙,即打开书套读阅书籍。散帙者:解散其书外所裹之帙而翻阅之也。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yíng)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青蝇:比喻小人的谗言。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白雪: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因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biǎn)促诮。
疏散:意谓爱好自由,不受拘束。贻:遭致。褊促:狭隘。诮:责骂。
云天属清朗,林壑(hè)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qiáo)。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桐庐溪: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江,江边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传说是严光当年游钓之处。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客是其小名。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县。峤:山尖而高叫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谢人间:意谓辞别世俗,遁隐山林。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04-906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如果发现有只言片语恰恰道出心曲之事,便会乐不自持、掩卷而笑。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局促在宫禁之中,整日在嫉妒与谗毁中度日,不仅是对人格的迫害,也是对人性的压抑。此时此刻,诗人不禁回忆起昔日委运自然、遨游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惬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明媚的云天与幽静的林壑,清风徐来,倚栏长啸。一个“闲”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机所在。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55-356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伊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伊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角色。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鸾凤忽,麒麟不来过。
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圣达有去就,潜(qián)光愚其德。
圣达:才智高超的人。就:归、趋、从。潜光:指避世。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fù)说(yuè)情。
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一朝和殷羹(gēng),光气为列星。
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páo)佐皇极。
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miù),仲尼将奈何。
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命运。缪,差错。仲尼:孔子的字。
鸾(luán)凤忽(cháo),麒麟不来过。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宵济:夜渡。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1、 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铜陵文史资料第4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