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昨天夜里山中月色甚是美好,不知不觉便想起远隔千里的你。
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清浅的月光映照在我的枕头上,窗外的习习凉风让人倍感舒畅。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你我之间的深厚情谊从未改变,只可惜我们想要共聚一堂仍是遥遥无期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清光到枕上,袅(niǎo)袅凉风时。
清光: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xié)手期。
惜:感到遗憾,哀痛。携手:指聚首,聚会。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杜牧司勋的字是牧之,一首《杜秋娘诗》就像清秋一样高远清新。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因为江总也是以“总持”为字以“总”为名。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心如铁石般坚定,胸存甲兵锋利就像干将莫邪剑刃,纵然鬓丝如霜雪垂肩也不必去伤叹悲吟。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26-39272、 陆永品.李商隐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7-98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00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杜秋诗:指杜牧的《杜秋娘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江总: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陈、隋三朝。因得名于梁。故诗称“梁江总”。
心铁已从干镆(mò)利,鬓(bìn)丝休叹雪霜垂。
心铁:指胸中自有武略。已从:已共。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汉江”又转指杜牧。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诗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羊祜:晋人,任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他立碑,据说看到此碑的人都会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26-39272、 陆永品.李商隐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7-98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00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李商隐蕴藉的风格。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写杜牧的官职、名、字和诗作,语言轻快跳脱,很富诗情。《杜秋娘诗》这首诗叙述杜秋娘沦落的悲惨遭际,抒写自己对世事无常、士林升沉荣悴的感慨,所谓“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诗为杜牧刻意精心之作,颇能代表杜牧诗“刻意伤春复伤别”之基调、诗也为李商隐所称赏,故以之作举。开头以此句笼罩全篇,定下了盛赞与劝勉的主题。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应字总持”,从名字比拟,称颂杜牧的文才。江总,唐代诗人多将其属于梁,连杜甫也有“远愧梁江总,还家尚头黑”之句,所以李商隐拿他来比拟杜牧文才的超群和非凡。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这二句为理解全诗的关键。上句称赞杜牧的军事才略,下句则对他进行慰勉,不要为衰老而兴嗟叹。这里用干将、莫邪名剑作喻,赞颂他对国事时局的筹策,一为执政所用,即平刘稹,收回纥,所向披靡,极赞其军事韬略的正确,绝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然而杜牧平生自负以文才武略,可谓志大才高,但却一直屈居下位,抑郁不得志,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是常常有的。他一则说“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即离独酌》),再则说“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飓落花风”(《题禅院》),所以李商隐则以积极的态度劝勉他勿再嗟叹。这里的意思不过是说,您杜牧的韬略已为世所用,且有功于国,如此,那又何必在意于您个人的遇与不遇,而为此叹老嗟卑呢!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二句叙述杜牧奉诏撰写韦丹碑文事。这两句是说,杜牧文才超凡,奉诏撰写的韦碑,必将如羊祜碑一样流传千古,不朽于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诗赞其文才,继而赞其武略,最后“总见文章必传世”。至此,对杜牧的称赞达到极致,诗亦随即作结。诗人对杜牧的盛赞情真意切,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绝无无聊文人虚妄浮夸之嫌,因而,劝勉也就格外有力。
这首诗用思极为精巧,第一句用两“牧”字,第二句用两“秋”字,第四句用两“总”字,第七句用两“江”字,五六两句用“铁”和“干镆”、 “丝”和“雪霜”重叠,第八句又用两人名字重叠,通篇只第三句一句单行,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自己蕴藉的风格,调子既比较明快,又不失凝炼深沉豪迈之气,个中旨趣全由诗的格调和情感而出。纪昀对义山诗多有微,对此诗却尤为称道:“自成别调,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亦可谓中肯之辞。
诗人的政治遭遇远比杜牧不幸得多,但却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他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
参考资料:
1、 安焕章.李商隐诗歌导读:广陵书社,2015:99-1022、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08-1010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共受皇恩同职凤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参考资料:
1、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3、 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禁城:宫城。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
千条弱柳垂青琐(suǒ),百啭(zhuàn)流莺满建章。
弱柳:嫩柳。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百啭:鸣声婉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剑佩声随玉墀(chí)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须佩带的宝剑和玉佩。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惹:沾染。御炉:御用的香炉。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zhāo)朝染翰(hàn)侍君王。
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朝朝:天天;每天。染翰:写文章。翰,笔。
参考资料:
1、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3、 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
这首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对青琐的描写,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却不突出在所难免。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读者如果能体谅贾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会明白诗里那些臣子为什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就会较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华丽的宫殿上演出着一幕什么样的大戏。
参考资料:
1、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2、 莫砺锋,《唐诗三百首》佳作解读——四首《早朝大明宫》诗的优劣[J],《文史知识》.2011,0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昔年:往年,从前。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浦沙头水馆前。
湓浦: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08月:第174页2、 吴庚舜.杜甫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05月:第95页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lǒng)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qiāng)兵入巴蜀。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河源:在青海省境内。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qiū)后鸿鹄(hú)。
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骨肉:这里指兄弟。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08月:第174页2、 吴庚舜.杜甫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05月:第95页“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99-200页2、 杜甫.杜甫诗集: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5年:第174-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