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和秦少游韵)

:
春波浅碧涨方池。池台深锁烟霏。缓歌争胜早莺啼。客忍轻归。
合坐香凝宿雾,垫巾梅插寒枝。渐西蟾影漾余辉。醉倒谁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212篇诗文

猜你喜欢

蝶恋花·送春

: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婉约词》.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46-1472、 徐庆宜.《唐宋词三百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3、 包杰.《宋词意译新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314、 刘敬圻,诸葛忆兵.《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宋代女词人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565、 王友胜.《宋词三百首新编》.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2416、 罗漫.《宋词新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527、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2168、 兰世雄.《唐宋诗词名句鉴赏》.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739、 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761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xù)。随春且看归何处。
系:拴住。青春:大好春光。隐指词人青春年华。少住:稍稍停留一下。犹自:依然。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xiāo)潇雨。
杜宇:杜鹃鸟。便作:即使。莫也:岂不也。“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婉约词》.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46-1472、 徐庆宜.《唐宋词三百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3、 包杰.《宋词意译新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314、 刘敬圻,诸葛忆兵.《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宋代女词人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565、 王友胜.《宋词三百首新编》.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2416、 罗漫.《宋词新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527、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2168、 兰世雄.《唐宋诗词名句鉴赏》.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739、 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761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353-3542、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11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丰乐亭游春·其三

: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5-46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yá)
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tà)落花。
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5-46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是说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本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调歌头·沧浪亭

: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参考资料:

1、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 .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第130页2、 施议对编撰.宋词一百首:岳麓书社,2011.01:第34页 3、 张养年 王春香编注 .豪放词 (第2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第83页4、 杨光治著 .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2版:第106页

潇洒太湖岸,淡伫(zhù)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miǎo)弥间。方念陶朱张翰(hàn),忽有扁(piān)舟急桨,撇(piē)浪载鲈(lú)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tīng)湾。
淡伫:安静地伫立着。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不久,囧果被杀。撇浪:搏击风浪。汀湾:水中港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tán)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zhào)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此时作者人在苏州。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刺棹:即撑船。

参考资料:

1、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 .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第130页2、 施议对编撰.宋词一百首:岳麓书社,2011.01:第34页 3、 张养年 王春香编注 .豪放词 (第2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第83页4、 杨光治著 .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2版:第106页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响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这首词虽侧重写太湖风景,抒发作者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谗而退隐,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隐,由忧谗畏讥转为愤世嫉俗,进而转为疏狂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的积极人生观。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 :第149页2、 张石东,王春香编注 .豪放词 图文本 注释 翻译 评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02 :第9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行舟忆永和兄弟

: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几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仿佛被冻住了。空阔的江面上没有刮风,浪也翻卷。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故乡的青山常常在眼前浮现;深秋的大雁啼鸣声声,牵动着我的思乡之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船工突然捉住了一条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

参考资料:

1、 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43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639页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lǎn)几回行。
永和:地名,今吉安县永和镇。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系缆:系住缆绳,指停船。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家山:家乡之山。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常在眼:谓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但仍时时浮现在眼前。寒雁:深秋之雁。关情:南飞之雁鸣,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lǐ),恐有音书作急烹。
长年:古代对船工的称呼。南来鲤: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

参考资料:

1、 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43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639页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这首诗首联记事,写诗人在征途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多远;领联写景,天寒风浪,突出了旅途上的艰辛;颈联开始抒发无时不在的思乡之情;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全诗蕴籍含蓄,意在言外,颇堪玩味。

  一二句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不计程”相照应。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

  三四句写景,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秋色本是迷人,更何况此次又是江行。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不是“楚天千里”的一片“清秋”,而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天寒”二字固然有诗人自己的感觉在内,“云”之能“冻”更是经过诗人感情滤化了的景物,表现了天色的阴霾、沉重。然而诗人还叙述,此刻天空是“有日”的,“有日”则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日色的晦暝,更增加了惨淡的气氛。

  再看江面,“江阔”本给人以显豁之感,再加“无风”,则更应是坦途,但“浪自生”显出了水势的汹涌。这一联描绘景色确切;“有日”“无风”,一有一无,都能宕开一步。虽是景语,但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五六也是以工整的对偶写景。上句从“家山”之变为“数点”,可见诗人自登舟离家的那一刻起,就凝望着越来越远去的故乡;从“常在眼”三字,可以想见当这“数点”“家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上句浸透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下句的“寒雁”与颔联的“天寒”相照应,点明时值深秋。凄冷萧瑟的秋天本来容易使人产生思乡之情,更何况此时大雁又正飞向诗人离别了的家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会牵动诗人满怀的愁情。这一联中的“数点家山”与空中“寒雁”本是一幅淡远迷蒙的水墨画,一声雁叫又为这画幅增添了凄冷的气氛。颔联、颈联同属写景,但前一联写的是自然界之大景,情隐含于景中;后一联写的却是与诗人关系更为密切的远景,情与景结合更为紧密,抒情性也更为明显。

  最后两句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从表面看,这首七律以“行舟”为线索,全诗四联围绕行舟分写行程之远、江行之险、家山寒雁、烹鱼取书;而究其内在的含义,忆兄弟、思故乡的情愫才是贯串全诗的一条主线,无论记事、写景、用典,其中包含的抒情成分是一层深似一层的。因此,除诗题而外,全诗无一字写及手足情,而手足之情甚浓;无一句明叙家乡恋,而家乡之恋自深。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23-112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梦扬州·晚云收

: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cè)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wéi)、花蜜香稠(chóu)。江南远,人何处,鹧(zhè)(gū)啼破春愁。
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烟雨:濛濛细雨。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恻恻:寒侵肌肤的感觉。东风软:春风柔和。花蜜香稠:《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密”与“稠”对举,义较胜。疑宋本有误。鹧鸪:鸟名。

长记曾陪燕游。酬(chóu)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tì)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biān)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实指赏赐的酬金。殢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醉鞭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翠楼:华美的高楼。后多指女子所居。佳会:犹佳期。指与所欢的约会。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2、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