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偈

:

穷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会道既如此,到头亦只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本净

(667—761)俗姓张,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一作东平(今山东郓城)人。年幼出家,后嗣六祖慧能。玄宗开元初住南岳司空山无相寺,世称司空山禅师。天宝三载(744)应召入长安。次年与两街名僧辩说禅理,应对从容,大阐南宗禅法。卒谥大晓禅师。《祖堂集》卷三、《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7篇诗文

猜你喜欢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头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天色已明城门已经开启,日出城头友人就要离去。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柳枝青青人们正可攀折,一日之间路旁几人别离。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道路遥遥东望没有尽头,灞陵东去连着大树驿楼;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云影照着坐骑色如骢马,落花扑向衣服好似花绣。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路旁胡姬酒家遥遥在望,酒店宴送友人天色未晌。条条丝绳拴着只只酒坛,好酒装满玉缸色如乳浆。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灞陵道上落花淹没马路,和着夜来微雨踏成香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黄鹂翅儿潮湿低低飞过,关东故友书信醉后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友人登程东去已望不见,扬鞭策马飞驰快似利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借问为友此去何时再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之燕!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即青绮门,汉长安东面三门之一。东台:即东都留台。唐时除在京都长安设御史台外,于洛阳又有东都留台。张判官:生平未详。判官,节度、观察和防御等使的僚属。金锁:指城门上的铜锁。平旦,天亮。使车回:来京出使的车要回还。使车,出使人乘的车。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yì)楼官树灞(bà)陵东。
驿楼:指驿站。官树:古时驿道为官府所建,称官道,两旁的树称官树。灞陵:长安东有灞桥,附近有汉文帝刘恒的陵墓,称灞陵,古人常在这里折柳送别。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cōng)
征衣:远行人所穿的衣服。绣:一语双关,暗指张判官在御史台供职。骢:淡青色马。此处隐指“骢马御史”。

胡姬酒垆(lú)日未午,丝绳玉缸(gāng)酒如乳。
胡姬:胡人妇女。姬,古时对妇女的美称,也用为美女之称。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玉缸:指酒缸。酒如乳:说酒色纯,味香,即好酒。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灞头:即灞陵。花成泥:花落地上,被踏成泥土。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关东:潼关以东,指洛阳一带。尺书:指书信。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kòng)疾如箭。
须臾:一会儿。飞鞚:指飞马。鞚,有嚼口的马笼头,指马。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伯劳:鸣禽。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送别诗,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友人之间送别的一个场面,在一个优美的春日的早晨,诗人送友人到城门之外,在酒店饯别,依依不合送友人离去。

  诗的一开头就点明即将分别和送别的时间,从“青门”写起以照应题目。“城头日出”,看得出天气的晴朗,从中可以感觉到诗人心情的开朗,从而提示了全诗的基调。然而既为离别。就不免有留恋之情,这一点在诗的三、四两句所勾划的景物中含蓄地透露出来。“青门柳枝”“几人别”对诗人送别起了很好的陪衬作用。

  诗的次四句先写步出青门后所见,瞻望前路,遥遥无尽,“路”是景物的中心,与“官树”、“驿楼”一路烘托旅途气氛,隐隐流露出惆怅不舍。然后设想友人登程后情景:“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这两句既以自然美景与远行之人相联系,勾划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春日行旅图,而又暗示张判官供职御史台的身份,是一种巧妙的双关笔法。而“花扑”、“云随”又都以物的有倩,衬托了人的不舍。

  诗的又四句写酒店饯别。“日未午”与上文“城头日出”联系,看出时间的推移,也从中反映出诗人的挽留。对酒店宴饮场面并未正面细致描写,只用“丝绳”、“玉缸”和“如乳”的美酒来侧写,后文用一“醉”字加以呼应,可见此次宴别宾主都很尽兴。紧接着四句仍以酒店为基点落笔,写饮酒时所见:宾主在酒家畅饮,窗外落花满地,和春夜来微雨被踏成花泥,黄鹂在翩翩低飞,春日美景,烘托着人们的兴致。一个“醉”字,而且醉到书信懒题的程度,可见虽为惜别,而宾主豪兴不减。这一节宴别场面仅用景物来侧写,用笔极含蓄而意境极优美。

  诗的最后四句写醉后送友登程。“望君不可见”而用“须臾”,故友离去而用“疾如箭”,在诗人感觉中,友人走得太快了,透露出不忍便别;而酒后便扬鞭飞马离去,也可看到友人奔波国事的豪迈姿态。结尾用古乐府歇辞“东飞伯劳西飞燕”的成句,贴切地表现出故人深情。

  这首诗写送别,着重写送别的环境,意境十分优美,诗人的心情与诗中的环境一样是开朗而明快的。全诗共十八句,六次换韵,又间用偶句,显得流畅而婉转。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6-108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21-2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雁门胡人歌

: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0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页

高山代郡(jùn)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代郡:雁门郡。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

解放胡鹰逐塞(sài)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雨:一本作“雾”。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本作“关”。斗战:战斗、战争。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0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页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这首边塞诗反映的是边塞胡人的生活。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观,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他相信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是爱好和平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

  首联“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颔联生动地描写了雁门胡人日常的狩猎生活:“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这两句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前冠以一个又边塞特征的修饰词,突出其地域特点,很有边地特色。从胡人的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生活描写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秋猎画面。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这两句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这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这首诗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胡人的生活状态,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风习,极其新颖别致。诗中先写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后写了一个小插曲,即误将野火雨雾当作烽烟而最终释然。在诗人笔下,胡人与汉人一样,同样厌恶战争并同样富有人情味,因此赋予了此诗以凝重的反战主题。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巴陵长江侧岸的这堆石头,经历了万年的风浪,横卧成为白马驿。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江水奔涌,漩涡如电快速旋转,船棹激起的水珠在阳光下虹光灿烂。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裴侍御在水驿升堂,卷起绣帘,把刺绣的衣服赠送与我。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友情深厚,把所有的客套礼仪放在一边,为我带来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我流放途中感受的凄凉。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yì)卷缇(tí)幕,升堂接绣衣。
绣衣: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避马:用《后汉书》桓典事。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现岳阳巴陵县的时候,遇到当时朝廷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的裴侍御也在鸭栏驿,于是请李白上坐,送衣,问寒问暖。在李白特别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给于了深切的关怀,其他如宰相张镐等都给于了很多帮助。

  从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比较会交际的,关键时刻还是有朋友的援手,同时,也看到当时的人情还真有大唐的气度,不是处在那种墙倒众人推的社会氛围之中。有了这么多朋友的帮助,才有可能在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沿途都是地方官员招待,这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qī)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zhào)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此:此处。为别:作别。还:再。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袭美春夕酒醒

: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几年来无所事事漂泊于江湖,这一次又醉倒在黄公的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酒醒后才发现月亮挂在天上,花影映满全身需要有人来扶。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lú)
傍江湖:江湖漂泊,此处指隐居。黄公酒垆:原指竹林七贤饮酒之处,此诗指自己的饮酒场所。

(jiào)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qìng)人扶。
觉:酒醒。倩:请。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这是一首闲适诗。“闲适诗”的特点,向例是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出人们无牵无的悠然心情,写意清淡,但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有些佳作,在艺术上不乏可资借鉴之处。此诗是写诗人酒醉月下花丛的闲适之情。

  起句“几年无事傍江湖”,无所事事,浪迹江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反映了“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的无限自在。第二句中的“黄公旧酒垆”,典出《世说新语》,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放达纵饮的生活态度,从而标榜襟怀的高远。

  “觉后不知明月上”,是承前启后的转接,即前承“醉倒”,后启归去倩人搀扶的醉态。此处所云“不知”,情态十分洒脱;下句“满身花影倩人扶”是全篇中传神妙笔,写出了月光皎洁、花影错落的迷人景色。一个“满”字,自有无限情趣在其中。融“花”、融“月”、融“影”、融“醉人”于浑然一体,化合成了春意、美景、诗情、高士的翩翩韵致。

  这首诗着意写醉酒之乐,写得潇洒自如,情趣盎然。诗人极力以自然闲散的笔调抒写自己无牵无挂、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诗人冠绝一时的才华,而终身沉沦,只得“无事傍江湖”,像阮籍、嵇康那样“醉倒黄公旧酒垆”,字里行间似仍不免透露出一点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309-13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