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

乾坤剖兮建两仪,刚柔分兮有险夷。咨中岳兮分崔嵬,叹衡林兮独倾亏。

增陊峭兮甚䧢陁,鲧莫涉兮禹不窥。仰王禽兮又崎危,俯泷渊兮怛以悲,岸参天兮无路蹊。

石纵横兮流洄洄,波隆隆兮声若雷。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

汎舟楫兮有不避,沉躬躯兮有玄池。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泛随流兮殆忘归。

懿贤后兮发垩英,闵不通兮治斯溪。蹶巨石兮以湮填,开切促兮导曲机,推六泷兮弱其势。

遏泌汨兮散其波,威怒定兮混灡灡,息聊啾兮逝□□。

□□□兮蛟龙藏,陆夫唱兮舻人歌,名冠世兮超逾伦。

今称扬兮铿流沙,功斐斐兮镇海裔,君乎君乎寿不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郭苍

郭苍,字伯起。曲红(今韶关曲江)人。富有文学,举茂才,为荆州从事。汉灵帝熹平三年(一七四),太守周憬开导昌乐六泷,流通商旅,苍为撰碑铭,以纪其德。明黄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四、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卷四有传。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孔子世家赞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乡:通“向”。适:往。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布衣:没有官职的人。《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折中:取正;调节。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战城南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在桥梁上筑起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参考资料:

1、 (北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2-13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zàng)乌可食。
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野死:死于野外。乌:乌鸦。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同“嚎”,大声哭叫,号叫。

野死谅(liàng)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谅:当然。安:怎么。

水深激(jī)激,蒲苇冥(míng)冥;
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

(xiāo)骑战斗死,驽(nú)马徘(pái)(huái)鸣。
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驽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梁:表声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参考资料:

1、 (北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2-13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写一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也可以理解为死去的战士为自己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他们悲鸣几声。

  “水深激激,薄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9-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青陵上柏

: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第2版):56-572、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89-291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jiàn)中石。
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生:生长,生活。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此句言人在世上,为时短暂,犹如远道作客,不久得回去。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斗酒:指少量的酒。薄:指酒味淡而少。

驱车策驽(nú)马,游戏宛与洛。
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洛:洛阳的简称。

洛中何郁(yù)郁,冠带自相索。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盛热闹的气象。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冠带是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索:求访。

长衢(qú)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衢:四达之道,即大街。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què)百余尺。
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

极宴娱心意,戚(qī)戚何所迫?
极宴:穷极宴会。戚:忧思也。迫:逼近。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第2版):56-572、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89-291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这首诗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是反诘句,如果用现代汉语肯定语气说,便是:没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5-1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马篇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 一作:名在)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2、 邢孟志.从侠文化解读《白马篇》[J].作家,2013,16.

白马饰金羁(jī),连翩(piān)西北驰。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金羁:金饰的马笼头。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游侠儿。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yì),扬声沙漠垂。
去乡邑:离开家乡。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秉良弓,楛(hù)(shǐ)何参(cēn)(cī)
宿昔:早晚。秉:执、持。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ròu)(zhī)
控弦:开弓。的:箭靶。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

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
左、右是互文见义。接:接射。飞猱: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
狡捷:灵活敏捷。勇剽:勇敢剽悍。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边城多警急,虏(lǔ)(jì)(shuò)迁移。
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弃身:舍身。怀:爱惜。籍:名册。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献身。赴:奔赴。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60-612、 邢孟志.从侠文化解读《白马篇》[J].作家,2013,16.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 一作:名在)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楛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山采蘼芜

: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时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故人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夫说:“新妻虽不错,却比不上你的好。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美貌虽然也相近,纺织技巧差得多。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从门娶回家,你从小门离开我。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上山采蘼(mí)(wú),下山逢故夫。
蘼芜: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故相信蘼芜可使妇故多子。

长跪问故夫,新故复何如?

新故虽言好,未若故故姝(shū)
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故从门入”的时候,故故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故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故比新故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手爪:指纺织等技巧。

新故从门入,故故从閤(gé)去。
閤: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

新故工织缣(jiān),故故工织素。
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将缣来比素,新故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故夫则回答:“容颜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弃妇则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心怀愧意的故夫急于表白,于是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这首诗的本意是咏唱弃妇不幸的命运,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出了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至于那位“新人”的命运也就不难猜测了。

  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不错,故人是以弃妇的面目出现的,但问题在于是被谁弃?从历来许多观点中,大都认为诗中的故夫是造成故人痛苦的主要根源。在反复味嚼这首诗后,我以为故人的被弃,责任不在于故夫,也不在于新人,而在于第四者的强制手段。诗中出现的三人可以说都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故人被弃的原因。我们知道,由于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决定了那时的农村妇女是个体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在当时买卖婚姻制度下,媳妇就等于是男方家庭用“礼金”买来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能力的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是评价媳妇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婚姻的离合,妇女的劳动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尽和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们嫌她生产太少,成为她被迫回母家的重要借口之一。在《上山采蘼芜》中我们看到,故人的劳动能力明显比新人强,颜色也不差于新人,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所谓“择优录取”原则,故夫怎会选取新人而摒弃故人呢?显然故人不是因为不能满足夫家的劳动要求而被赶走,也不是与《诗经》中的《氓》中的女主人公相同,因年长色衰而被弃,据此推知,故人被弃的原因,很可能是“无子”。

  “长跪”二字形象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知书达理。试想女主人公尽心服侍自己的故夫,如今青春不再,故夫竟无情地将自己抛弃,如今相遇,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充溢于胸膛可想而知,而她却没有发脾气,没有回避,而是恪守着礼节,对抛弃自己的故夫“长跪”,如此气度,可惊可叹!女主人公虽然身体跪下了,但内心却比任何人都坚韧!一句“新人复何如”,表面上语气平稳,但内心的被抛弃的伤痛对妇人的折磨可想而知。女主人公再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定是心如刀绞。但她仍然勇敢地问了出来,想必面前的故夫对自己前妻的这份气度亦是十分敬佩,面对如此坚强的女子,故夫内心中对于抛弃她的后悔之情已经油然而生了。

  作为偶遇故夫的开场词,这句话问得十分巧妙而得体。看似闲话家常般信手捏来,但一句“新人怎么样啊?”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的自信。这句话也具有一定的挑衅意味。面对女主人公这样的发问 ,一般的男人通常会说“很好啊,我们在一起很幸福”之类的话,且不说幸福与否,男方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通常都会不甘示弱。

  这篇诗歌中的男子却没有这样回答。相反的,男子不断地称赞前妻的相貌、手工技艺都远远胜过“新人”。字字感情真挚,女主人公听了男子的让步和忏悔,心中自然洋溢着些许的得意,这个时候女主人公便乘势追击,“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出”,女子好像在说:“知道我这么好,你却从新门迎娶她,使我从边门离开?”一句话表面似是责斥,却又含缠绵深情,大有玩味之处。

  男子见女方开始责难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是挽回自己心爱女子的机会,便不再给自己留后路,对女主人公所抒发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刻,一句“新人不如故”坦荡直言,很是笨拙,想必已经把女主人公逗乐了。

  本来是前妻故夫相遇的尴尬场面,到最后却如此喜感地收场,读至此,不仅使读者会心一笑,为诗人驾驭诗歌的能力所大为折服。

  男子在回答中,不顾自己大男人的情面,一味地表达对面前的前妻的无限怀念之情。前妻聆听时的感动亦可想而知。男子语气卑微而真挚,写到末尾,恨不得发出“我们重归于好吧”的感叹。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则毫无保留地抒发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思恋之情。

  从男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男子不顾自己的情面,表达了对前妻的深深怀念之情。但若不是这次偶遇,是不是男子永远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心事了呢?自从分离后,男子便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前妻,时时处于无限后悔之情中,但男子却没有去找自己的前妻请求复合。这不是因为男子不想复合,也不是因为男子抹不开面子。而是因为男子抛弃了女子,男子深知是自己错在先,因此自己没有资格腆着脸去找自己心爱的女子。对于男子隐藏在诗歌中的丰富感情不亚于女主人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