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

:
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柳风兼絮坠,榆雨带钱飘。
泪翦兰膏尽,弦亏桂魄消。
祓兰流水曲,游禊一相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0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建康

: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建康古时的大都会,宋高宗南渡时的陪都。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四周群山依旧,山势磅礴,而江流却以改变,已非往昔。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曾经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华的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只有这一片清溪上的月亮,还情偏于我这远来的客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63-13642、 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会府:都会。

山势犹盘礴(bó),江流已变更。
盘礴:也写作盘薄,据持牢固的样子。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幽土:即远土。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城:又名苑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晋成帝曾于其地筑建康宫。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63-13642、 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点明建康地位的诗句,很有王勃《滕王阁序》的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过这两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绍建康的历史,而是把它放在“会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发显示出同国家兴亡的关系来,并进而说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时,句中的一个“旧”字,还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为陈迹,只可追抚,不得而再了。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继言建康的变化。山势既然盘礴,江流也当依旧,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因为改朝换代并不能使山河改观。然而,国家变了,人事变了,作者的感情也变了,所以在诗人看来山势依旧,而江流已非,这种用艺术的真实“破坏”生活的真实而成的句子,古人叫做“无理语”。“无理语”有极强的表现力,清人贺裳称之为“无理而妙”(《皱水轩词签》),并说:“理实未尝碍诗之妙······但是千理多一曲折耳”(吴乔《围炉诗话》引)。之所似能够“多一曲折”,是由于感情的作用;反过来又因为有了这一曲折,感情被表达得更集中、更突出了。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则是说这里最大的变化是这里的人。元人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忠臣良将非迁即死。“健儿”、“新鬼”包括了忠于宋室的一切人;“徒幽土”、“哭台城”则是他们最可能有的归宿。本应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华的台城,这里叙写的是建康的现实,也泣诉了作者的情怀。从写法上看,中间四句采用两两相对的形式:三、五句真事直写,朴素、有力;四、六句虚事实描,强烈、感人。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写对月伤怀。大约是山河供愁、人事催泪,所以当不堪回首的时候,作者只能掉头去看“清溪月”。也只有这月“偏于客有情”。有何情,作者不说,但从亡国以后的陪京“月”,同被俘以后解送北上的“客”的联系中不难得出答案。这里,诗篇以欲言又止的姿态刹尾,是有意留给以广阔的想象天地。无言的结果,可能敌得过万语千言。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63-136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少年·别历下

: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无,只高城人隔。
柳树一片,一望无边,画船不知人间离情,依然载着四方来客四处游荡,挂起远航的征帆。只有南山有情有意,在两岸来相无,只是高城处的佳人,却被山水隔断了视线。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两岸风光如画,秀丽动人,园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净透彻。就算能重新游一遍旧地,也物是人非,成为过眼云烟,到处飘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人已苍老,何况桃花的青春?

参考资料:

1、 宋·晁补之著 乔力校注.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40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81-282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ɡě),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官,把官道,大路。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

(yǎn)画园林溪绀(gàn)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bìn)如此,况桃花颜色。
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绀碧:深蓝色。绀:本谓青红,青而含赤色,后谓青翠之色。刘郎:刘禹锡。刘郎桃花:谓刘禹锡作桃花诗讥讽当权贾祸遭贬之事。

参考资料:

1、 宋·晁补之著 乔力校注.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40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81-282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这首词写作者独自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以白描方式突出飘泊者的凄凉,更增浓了漂泊者的悲哀。前三句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南山”两句,点出题旨。“南山”“相送”,却被“高城”隔断,无限依恋,更增一层哀伤。“南山”二句继写送故人时的无限依恋。有情之人与无情之人对比鲜明,更显离愁之深。

  词的下片,抒发人生感慨。“罨画’句写历城风光如画,使人留恋,令人难舍,赞历下林泉景胜。“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这首词上片描写行客离别是的愁绪和恋恋不舍的心情,下片“刘郎”句用刘禹锡受贬、远谪僻乡重回长安但青春已去的故事,抒发年华易逝的感喟。感叹好景不常、华年空过、有情人无缘聚首的遗憾,全词语辞清丽婉雅而不绮艳,情意缠绵真挚,韵味久耐。全词以“无根”为抒情之根本,抒情凄婉。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这首词上片描写行客离别是的愁绪和恋恋不舍的心情,下片感叹好景不常、华年空过、有情人无缘聚首的遗憾,全词语辞清丽婉雅而不绮艳,情意缠绵真挚而不软,韵味久耐咀嚼。这两句以山衬人,抒发了佳人不见的忧伤。“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

  这首词丽而不艳,清雅深婉,情义缠绵,韵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81-2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御街行·秋日怀旧

: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寂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珍珠的帘幕高高寂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尝尽了孤眠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062、 李霁野.《唐宋词启蒙》.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503、 吴兆基.《宋词三百首》.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74、 傅德岷,卢晋.《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115、 李之亮.《白话宋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5:7

纷纷坠叶飘香砌(qì)。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香砌:有落花的台阶。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真珠:珍珠。天淡:天空清澈无云。月华:月光。练:白色的丝绸。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qī),谙(ān)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无由:无法。明灭:忽明忽暗。欹:倾斜,斜靠。谙尽:尝尽。都来:算来。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062、 李霁野.《唐宋词启蒙》.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503、 吴兆基.《宋词三百首》.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74、 傅德岷,卢晋.《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115、 李之亮.《白话宋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5:7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霜天晓角·梅

: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折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00页

晚晴风歇(xiē)。一夜春威折。脉(mò)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00页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参考资料:

1、 王德明,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32、 韩文宁.《经典古词100首》.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85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xù)。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dī)归路。无绪(xù),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梦断:梦醒。无绪:没有兴致。

参考资料:

1、 王德明,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32、 韩文宁.《经典古词100首》.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85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39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