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思归

:
来时犹暑服,今已露漫漫。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
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何处无留滞,谁能暂问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别得书字

: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日落时分愁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喜观鱼儿跃水。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凤吹笙曲

: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仙人十五爱吹笙(shēng),学得昆丘彩凤鸣。
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玉京:道家所谓天庭。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jiē)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jù)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未忍分:即不忍分别。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重吟真曲和清吹:重吟,谓再行吟唱或歌吟。清吹,此指清越的管乐,如笙、笛、萧之类。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gōu)氏山。
紫气:星名,即紫气星,又名景星。追随木星在东方青龙位处,为祥瑞吉庆之星,故有“紫气东来”之美号。函关,即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莫学吹笙王子晋”二句:嘱元丹丘语,冀其对己长存顾念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这是李白写给元丹丘的一首送别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作《凤吹笙曲》。《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凤笙篇送别》”。王琦注云:“此诗是送一道流应诏入京之作。所谓‘仙人十五爱吹笙’,正实指其人,非泛用古事。所谓‘朝天赴玉京’者,言其入京朝见,非谓其超升飘举。旧注以游仙诗拟之,失其旨矣。”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并谓:“此送一道流应诏(当为应玉真公主之邀)入京之作,其人当为元丹丘,其时约在本年岁末。”此说大致可从。此诗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天然自成而又缠绵悱恻。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巫山曲

: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qiào)十二峰。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上峡:高峡。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yuán)啼三声泪滴衣。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台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台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257-2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岘山怀古

: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登临岘山顶,寻找游览古迹,凌空看襄阳。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气晴和,远处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辽阔。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看到游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后,更加怀念西晋时的征南将军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

访古登岘(xiàn)首,凭高眺(tiào)(xiāng)中。
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凭高:登临高处。襄中:指襄阳城一带。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山公:即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江花月夜二首

: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江边两岸花开艳丽、草木繁盛,江面春色动人一派生机勃勃。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明月倒映江中,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轻轻晃动,那逝去的时光仿如春天盛开的百花般短暂。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月光皎皎,将石潭映照的格外清晰明亮,水边的浣纱人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交甫看着昔日二位神女相赠的瑶珮,感叹那般美好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江水潺潺,夜色下的江面更是深沉凝重,遥望那无边夜色,心中渐渐泛起了愁绪。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在那样一个美好的花开月圆之夜,交甫与二位神女相遇。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气色:景色;景象。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huàn)纱人。
分明:明亮。

交甫(fǔ)怜瑶珮(pèi),仙妃难重期。
交甫:即郑交甫。相传他曾於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瑶珮:美玉制成的佩饰。仙妃:此指郑交甫所遇江汉二仙女。

沉沉绿江晚,惆(chóu)(chàng)碧云姿。
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