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 “缠臂”、 “纸鸢舞”、“香飘”、“对酒”、“ 争渡”、“ 呐喊”、“ 凭吊”、 “诵君赋”、“ 吞楚”、“ 垂涕”、 “对泣”等是为“动”,“ 虎符”、“粽叶”、“ 艾蒲”、“ 青翠”、“新亭”、“ 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 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69-2470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云旗知知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船上彩旗知知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共骇(hài)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骇:惊骇。木兰舟:这里指龙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cáo)嘈殷(yīn)碧流。
青汉:云霄。殷:震动。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终古:从古至今。
江亭暇(xiá)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暇日:空闲。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
《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zòng)。金盘送。生绡(xiāo)画扇盘双凤。
妖艳:红艳似火。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chānɡ)蒲(pú)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ménɡ)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浴兰:见浴兰汤。惊破:打破。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竞渡:赛龙舟。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殒: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谩(màn)说投诗赠汨(mì)罗,身今且乐奈渠(qú)何。
谩说:犹休说。汨罗: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艾人: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人形,称为“艾人”。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沉死:沉江而死。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shāng)昌歜(chù)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觞:古代盛酒器。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风兼雨:下雨刮风。陈昔冤:喊冤陈情。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bó)鸠(jiū)喧。
舍:房屋。鹁鸠: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编 李之亮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374页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shū)衣纨(wán)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yōng)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束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结束:妆束、打扮。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xǔ)。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shǔ)。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角黍:粽子。把似:假如。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编 李之亮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374页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肩舆(yú)任所适,遇胜辄(zhé)留连。
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辄:总是,就。
焚香引幽步,酌茗(míng)开静筵(yán)。
酌茗:品茶。静筵:指素斋。筵,酒席。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biàn)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旷(kuàng)荡亦所便。
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耿(gěng)耿清不眠。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宫衣:指官服。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细葛(gé)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zhuó)来清。
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斡波:划水。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桡:桨板。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文身:刺花的身体。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前四句“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交代节令、天气、环境,渲染赛前热闹的气氛。
第五、六句写州郡长官前去观看竞渡。第七、八句用“罗衣”、“银钗”借代观看竞渡的女士,从味觉、视觉两方面形容观看比赛的人多。
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绘第一次竞渡的情景,所用比喻特别多,例如以: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以“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以“霹雳惊”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以“虹霓晕”形容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写竞渡双方的情绪,“两岸十舟五来往”写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使竞渡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中的“各东西”意思是塞外以后各自分开,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的意思是刚赛完,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
最后四句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感慨,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