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一作忆友人)

: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喻凫

生活在唐代的诗人喻凫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唐才子传》卷七记载了他简短的生平,《唐才子传》中载:“凫,毗陵人,开成五年,李从实榜进士,仕为乌程县令,有诗名。”1458作为进士出身,喻凫一生创作甚丰,但《全唐诗》仅收录喻凫诗一卷又一首,计65首。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6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马诗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万里归心对明月 唐代合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3242、 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3、 徐潜.历代经典励志诗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534、 刘斯翰.唐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135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钩:古代兵器。

何当金络(luò)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万里归心对明月 唐代合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3242、 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3、 徐潜.历代经典励志诗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534、 刘斯翰.唐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135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晚春江晴寄友人 / 晚春别

: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44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第624页.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3页.

晚日低霞绮(qǐ),晴山远画眉。
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春青河畔(pàn)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44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第624页.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3页.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81-98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独有宦(huàn)游人,偏惊物候新。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
淑气:和暖的天气。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巾:一作“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这首诗造语警策。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29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5-1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襄阳曲四首

: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鞮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马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己久为青苔所没,看不清楚了。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6-178 .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dī)
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mǐng)(dǐng)高阳下。
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头上白接篱(lí),倒著还骑马。
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xiàn)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上有堕(duò)泪碑,青苔久磨灭。
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6-178 .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鞮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鞮。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鞮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鞮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鞮物的醉态,这个鞮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鞮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鞮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鞮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鞮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鞮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6-158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wěi)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qì)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而去。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景气:景色,气候。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猥:鄙贱。自谦之词。烦:打扰。辄便:就。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饭讫: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沦涟(lián),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zè)径,临清流也。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辋水:车轮状的湖水。村墟:村庄。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疏:稀疏的。静默:指已入睡。曩:从前。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春中,草木蔓(màn)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zhāo)(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当待:等到。蔓发:蔓延生长。轻鯈: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矫翼:张开翅膀。矫,举。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麦陇:麦田里。朝雊: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傥:同“倘”,假使,如果。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是中:这中间。无忽:不可疏忽错过。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6-158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