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金山画像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72、 丁炳启编著.古今题画诗赏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45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72、 丁炳启编著.古今题画诗赏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45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诗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参考资料:

1、 杨抱朴编著.《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注释
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72、 丁炳启编著.古今题画诗赏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诗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参考资料:

1、 杨抱朴编著.《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公元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选注.苏轼选集:齐鲁书社,2005:1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7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秋晚登城北门

: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地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951-9532、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蔡义江.陆游诗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1-1024、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108-109

幅巾藜(lí)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卷地: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yǐ)楼。
山河兴废:指北方沦陷区至今还没有收复。兴废,这里偏用“废”字。供,令人,使人。身世:指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遭遇。

横槊(shuò)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梁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关中地区。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951-9532、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蔡义江.陆游诗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1-1024、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108-109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最后一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热情跃然纸上。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作者在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951-9532、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108-1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探梅

: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老来惜花之心虽已减,爱梅还绕江村去探寻。玉溪梅花一枝先报春。毫无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洁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欣赏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为梅花写下清新词句。竹林下流水带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记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黄昏。。

参考资料:

1、 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22、 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33、 王明辉.辛弃疾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734、 弓保安.宋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319-320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gèng)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老去:谓人渐趋衰老。心已懒:情意已减退。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开。一枝,指梅花。破,绽开,开放。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叫玉溪。花态度:谓花的柔媚之态。态度,姿态。雪精神:如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qú)(zhù)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渠:他(方言),此即指梅。著句清新:写清新的词句。浑:简直,全。

参考资料:

1、 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22、 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33、 王明辉.辛弃疾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734、 弓保安.宋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319-320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懒”,用笔逆入,以扫为生。次句“爱梅犹绕江村”,“犹”字与“已”字相对,突出梅花与众卉之不同。年齿老大,无意赏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陆游咏梅词云“幽姿不入少年场”,把少年繁华与烂漫花事并提,可见烈士暮年,偏赏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写所见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闭锁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写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溅玉之声。“更无”两句,仍以梅花与一般花卉对比来写。众花开时,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招蜂引蝶。所谓“花态度”,乃娇媚俗艳之品。自来审美鉴赏中,有冰清玉洁、骨冷神清、风清骨峻等语,所谓“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洁多种审美因素。“花态度”与“雪精神”之别,实为雅俗之辨,志士与庸人之分。

  上片写梅之高洁可爱,下片写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过片承“爱梅犹绕江村”句,谓寻梅直至溪山深处。“胜向空山餐秀色”,隐用前人诗句。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鲜肤一向润,秀色若可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说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可爱。这两句意谓:我最爱到这山水幽静处,饱餐梅之秀色,为它写下新诗佳句,沉吟细品,觉沆瀣生牙颊间。“竹根流水带溪云”,是写梅之周围景物,也是词人醉卧之境。宋人咏梅,往往以水云萦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艳之物,皆不得滥入。结尾两句,见词人之忘情。醉来与梅花晤对,惬意舒心,留连忘返。卧枕竹根,仰观流云,耳边溪水溅溅,梅花清香沁人,人间是非,一时净尽。可以说,这既是一首咏梅词,也是一首记游词。词人乘兴而来,踏月而归,一日清赏,可抵十年尘梦。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对,亦可免寂寞矣。

参考资料:

1、 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9-1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近

: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积雪覆盖的山峦像银白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绽放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东风里透露出春之将至的讯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穷愁潦倒的徘徊在尘世,老态龙钟晚境将临。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想要乘桴飘向茫茫大海,可风高浪险,哪里能找到安全的渡口?

山雪银屏(píng)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津:渡口。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此诗是借景抒怀之作。前四句写春近之景,后四句抒怀。

  首联展示一幅春日将临的画面。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屏风。一“晓”字,不只使人感受到银装素裹的洁白,还强烈感受到那晨曦透射下晶莹的闪光。静踞的山峦,眠伏的积雪,顿时都带上活气。一“春”字,不必细描寒梅的情景而其花满枝头的倩影自在人们想像之中。      

  “溪梅玉镜春”已经包涵了“东风露消息”之意,次联首句偏一语道破,是为了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使诗境陡然得到展拓和升华,抉发出春给万物带来的那种生机蓬勃的内质。

  也许是春的生机太刺激了诗人的“索莫”身世之感吧,强烈的对照,酿出了浓郁的气氛。

  尾联前一句暗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语意,虽说是显示出他的从宦海中引退避世的人生态度,但那持道不移、守志不阿的精神仍然激扬其中。不过风横浪险,恶波无涯,还没有找到安全的渡口,前途还是渺茫难料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梅花绝句·其二

: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fèn)着花迟。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自分:自己料定。著花:开花。

高标逸(yì)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格,俊逸的风韵。标,标格,风度、气概之意。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摇曳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和李花还要柔美。在春天里吹着笙,唱着歌随意交游,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天气晴好我们连夜吟赏美景,就怕一场雨就带走这春天美景。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侵晓再饮美酒,只愿长醉不醒。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shēng)歌烂熳(màn)游。且莫管闲愁。
烂熳:亦作“烂漫”。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扶头:指饮酒。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柳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这首词是写春游的。它以抒情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春光明媚以及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趣,轻松活泼,饶有趣味。开头二句写春光明媚怡人。在这里,作者取了桃李和杨柳加以描写。桃李临风起舞,妩媚动人。杨柳的长条袅娜于春风之中,故作者说“杨柳更温柔”。句中“妩媚”、“温柔”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热爱。如果说以上两句侧重“春”字,而接下去四句侧写“游”字。其中前两句是把歌儿舞女换来尽情游赏,“且莫管闲愁”,全身心投入到游乐活动中去;而后两句则说趁着天气晴好,连夜赏花,表达了作者惜春爱花之意。前四句词使用“柳熳游”与“管闲愁”等词语,集中而突出地把作者游兴之高描叙了出来。结尾二句写醉酒。言其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侵晓再饮扶头酒,以便长醉不长醒,暗示其有借酒消愁之意,和上片“且莫管闲愁”相照应,说明作者看似玩得潇洒,其实并未忘世,内心仍然很凄苦,和一般人不同的是,能够及时行乐,借以超越苦痛而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