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平生不知道掩盖别人的优点,所以无论到哪里逢人就赞扬项斯的人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1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度:次。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犹规范,楷模。晋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竞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
平生不解藏人善(shàn),到处逢人说项斯。
不解:不会。善:优点,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1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成为人们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未见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有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的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处”“逢人”为之赞扬,完美的表现出一种高尚品德。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多次读到你的诗又总是觉得很好,等到看见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首句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所知道的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之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人不直接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物应该重视才德,古今皆然。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平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份。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的,缄口不言,唯恐人家优秀了会成为自己仕途的障碍的;诗人于此明确表示“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即不会这样做,他的胸襟度量是超过常人。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并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压制人才,对人才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个人的得失,是否会被人讥笑为“自我标榜”。他的古道热肠,令人钦佩。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这种难得的、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参考资料:
1、 陈长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1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lún)。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绝:断绝,隔绝。风尘:指尘俗的世事。柳市:汉长安地名。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到门市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市外,尽管主人市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屋里:室内。
闭户著(zhù)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lín)。
闭户:闭门,关门。种松:栽种松树。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1-172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5-676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09淮(huái)阳多病偶求欢,客袖(xiù)侵霜与烛盘。
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求欢:指饮酒。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与:对,向。
砌(qì)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lán)干。
砌:台阶。谁此:谁人在此。阑干:即栏杆。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5-676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09“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参考资料:
1、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1583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嵩山的太室山与少室山相携高凌青天,少室山上的贝多树一年可开三次花,紫烟氤氤。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山中有蓬莱海上仙客,宛如麻姑仙女。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大道在心,喧尘莫染,心迹高韬,浮想联翩。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饥时就餐桂花的金鹅蕊,闲暇时每每精读青苔纸写的道书。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宇宙八极恣意游憩,长在天宫九垓交际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一瓢饮尽颍河水,身骑舞鹤来到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晚上还归空山去,身披秋霞独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明月如鸾镜挂在女萝藤间,夜晚松风呖呖如鸣琴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潜影晦光隐居中岳嵩山,锻精炼魄栖息在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霓裳飘飖,凤声呖呖,绵绵不绝。
霓裳何飘摇:“裳”一作“衣”,“飘摇”一作“萎蕤”。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愿你与西王母一道来看看我这个下谪人间的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如果焦炼师你可以收到我这封紫书,我将铭心刻跟你学习仙道。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7页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时餐金鹅蕊:“鹅蕊”一作“蛾药”;屡读青苔篇:“青”一作“古”。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7页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天下有几人精于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还年轻。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画成停笔便觉松梢长风起,满堂观者无不动容叹神奇。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两株古松暴裂着长满苔藓的皮,盘绕的高枝有如青铁交错而屈曲。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剥蚀的树干好像龙虎的白骨,阴森的树叶好像低垂的雷雨。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松很处一位西域僧人在静息,眉发斑白神情超脱无拘羁。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袒露右肩光着双脚,身前松子落满地。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韦侯啊韦侯尽快来相见,我有一匹好素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其价不亚于锦绣缎,舒展时能把光影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我已让人把它修饰得平展,请您挥笔画直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04-105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2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yǎn)少(shào)。
韦偃:《历代名画记》“偃”作“鷃”,是唐代著名画家,本为京兆人,后寓居于蜀。毕宏: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jiē)神妙。
绝笔:谓画成而搁笔。长风起纤末:形容此画之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嗟:赞叹。
两株惨裂苔藓(xiǎn)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屈铁:比喻松枝弯曲而色黑如铁。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太阴:这里指阴森黑暗。
松根胡僧憩(qì)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胡僧:西域僧人。憩:休息。庞眉皓首:长眉白头。住著:佛教用语,即执著。
偏袒(tǎn)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偏袒右肩:佛教徒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韦侯:即韦偃。数:快。东绢:四川盐亭县有鹅溪,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锦绣段:精美的丝织品。光凌乱:指素绢舒展时光影凌乱的样子。
请公放笔为直干。
直干:指树干挺拔的松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04-105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2此诗起句语调平缓,“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总出韦偃善画松且正当年,接着,突然发出警语:“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是说当韦偃画成搁笔的时候,松树梢末忽起清风,满堂观画的人都为之动色,惊叹松画的神妙。这与“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惊人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体描绘韦偃《双松图》中的景象,诗境即是画境。“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意思长满苔藓的双松树皮,已经坼裂,屈曲如铁的松枝,交错回环。“白摧”、“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诗意,就“皮裂”和“枝回”作进一步的形象描绘。“白摧朽骨龙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龙虎的朽骨,韦偃用枯淡的笔法画枝干,所以说“白摧”。“黑入太阴雷雨垂”,形容回环枝干上的松叶,好像下垂的阴云雷雨,韦偃用浓润的笔触画树荫,因此称“黑入”。“松根胡僧”以下四句,描写松下入定僧,神态宛然。须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双脚任其袒露,寂无声息,似乎在休憩,连松叶中的松子掉下来也不知道。
诗人喜爱韦偃的松画,于是备绢求画。“韦侯韦侯数相见”,可见诗人与韦偃已是熟识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减锦绣段”的“好东绢”,请画家纵笔作画。韦偃画松,以屈曲见奇,画直干松就难以显示出他画技的长处,杜甫却请求他“放笔为直干”,这里是说:你能纵笔画直干的松树吗?强人所难,戏之也。也可见两人交情深厚。全诗别无“戏”意,直到结句才照应题上的“戏”字。
题画诗最基本的艺术要求是,诗人应当进入画的实境中,把绘画美转化为诗艺美。此诗开头四句和结尾五句,从《双松图》的艺术效果着笔,渲染韦偃画艺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诗人的极大兴致,出绢求画。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写《双松图》的画面,画的实境是双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绘双松宛转盘曲之态、烟霞风云之变,着力表现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潇洒脱俗的神情,着力再现人物的灵异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灵异,融为一体,构成整幅《双松图》的绘画美。诗人用诗的语言再现了它们,造成了奇峭的诗境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