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夜泊

: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
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九龄

李九龄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2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李将军赴定州 / 送彭将军

: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横出塞多。
军中大旗猎猎作响,汉家大将将要挥师出征;看他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横,遮天蔽日。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军中鼓声,悲壮激越,直达遥远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着浩荡的黄河。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

双旌(jīng)汉飞将,万里授横戈(gē)。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双旌:仪仗用的旌旗。汉飞将:指李广。

鼓鼙(pí)悲绝漠,烽戍(shù)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鼙:军中所用小鼓。悲:形容鼓声紧急,有酣畅之意。绝漠:遥远的沙漠之地。长河:黄河。天骄:原意指匈奴,此处泛指强敌。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将军》。诗当作于作者任左拾遗时。当时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钱郎二人饯行诗作,名重京畿。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用下平声五歌韵。中二联对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规范。

  此诗风格近盛唐边塞诗。定州,在今河北。首联发端,把李将军比作汉飞将军李广。“万里独横戈”,评价甚高。“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颔联写戍边环境的艰辛。出句隐括《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黄云,沙尘暴,极言边塞荒凉。王维“黄云断春色”、李颀“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王昌龄“蓟门秋月隐黄云”、岑参“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高适“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颈联写军旅的豪壮。鼓鼙,一作鼙鼓,军鼓。悲绝漠,使动用法,使绝漠悲,意为敌军闻风丧胆。对句流水,由于军威震慑,敌人入侵的烽火在黄河以北就隔断了。这两句是对出征后的祝愿,非实景。尾联劝诫,意思是不要赶尽杀绝。阴山路,敌人的退路。故兵法,围城三面,留一面让敌人逃跑,避免死战。只要打胜了,敌人要求和谈就可以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猛虎行

: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我之所以潸然泪下与听《陇头歌》的别离之辞无关,也并非是因为听了雍门子周悲切的琴声。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河南河北战旗如云,咚咚的战鼓声震得山动地摇。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秦地的百姓半为燕地的胡人所虏,东都沦陷,胡人的战马已在洛阳吃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抗敌的官兵败退守至渔关之下,将帅被诛,实是大大的失策。幽蓟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安禄山这只翻江倒海的巨鳌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静。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这就好像楚汉相争时的情况一样,双方翻来覆去,胜负不见分晓。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我到过博浪沙和淮阴市,想起了张良和韩信这两位决定楚汉命运的人物。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那时张良未遇,韩信穷苦潦倒。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张良在下邳受了黄石公的兵书,韩信还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济为生。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自古以来贤哲之士都栖栖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将青云之士却弃而不用。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昨日还在宣城作客,与宣州太守交游。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心中的郁愤无从发泄,只好玩玩赌博游戏,绕床三匝,大呼一掷,以快壮心。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是人都说张旭是位奇士,胸怀韬略而世人不晓。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三吴的官长都对他特别垂青,四海的英侠们都争相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萧何和曹参也作过沛中的小吏,他们后来都有了风云际遇的讥会。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阳春三月,在溧阳酒楼相会,楼前的杨花茫茫,使人调怅。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楼上酒筵上有绿眼的胡儿在吹玉笛,有瓯女唱着吴歌《白紵》,余音绕梁。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大丈夫相见应杯酒为乐,宰牛擂鼓大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我从此就要去东海垂钓,钓得大鱼即寄与诸位知己,与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2-225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肠断非关陇(lǒng)头水,泪下不为雍(yōng)门琴。
陇头水:古乐府别离之曲。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jīng)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xián)洛阳草。
“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jì)城。
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巨鳌(áo)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巨鳌:此指安禄山。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bó)浪沙,暮入淮阴市。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pī)受兵略,来投漂(piǎo)母作主人。
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贤哲栖(xī)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栖栖:急迫不安貌。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chè)铃交通二千石。
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官员。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zā)呼一掷。
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白。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pān)龙附凤当有时。
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lì)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zhù)飞梁尘。
白紵:即《白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chuí)牛挝(zhuā)鼓会众宾。
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情相亲:谓知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2-225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42-1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劝学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参考资料:

1、 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283、 王福.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140-14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参考资料:

1、 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283、 王福.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140-14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参考资料:

1、 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2、 杨道诚,韩清显.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665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85-86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欲把一麾(huī)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zhāo)陵。
一麾:.旌旗。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665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85-86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7-106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李判官赴东江

: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听说皇上的使臣,刚才跟着当地的官员走了。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封赏的圣旨传达给蛮夷,(赏赐)中原仕宦的服饰教化赤体纹身的人。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浓浓的树色分开扬子江,富春江充满浪潮声。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我知道你这次远去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会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远南方的人。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zào)盖臣。
皇华使:皇帝的使臣。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文身:未开化的民族。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树色:树木的景色。富春: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

遥知辨璧(bì)吏,恩到泣珠人。
遥知:在远处知晓情况。泣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