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夜坐

:
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窦群

窦群(763—814),字丹列。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于毗陵。韦夏卿荐之,为左拾遗,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武元衡、李吉甫共引之,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辅政,复荐为中丞。后出为湖南观察使,改黔中,坐事,贬开州刺史。稍迁容管经略使,召还卒。诗二十三首。 2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楼夕望招客

: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参考资料:

1、 李希南,郭炳兴(编著).白居易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09-291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pàn),星河一道水中央。
四畔:四边。星河:银河,也叫天河。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平沙:平地。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shǔ)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就:近,到。消暑:消除暑气。较:又作“校”。

参考资料:

1、 李希南,郭炳兴(编著).白居易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09-291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山川形势,气象壮阔。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联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亲切、诙谐,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登上江楼,向东望去,总览余杭山川形势,只见海天一色莽莽苍苍,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钱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旷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层白霜那样清寒。

  于是,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又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

  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但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张黔、吕静平.白居易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150-1512、 白居易.白居易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160-1613、 张少康主编;邓芳选编.古诗名家诵读本 白居易.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444、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795、 姜洪伟注评.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119-1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夏州城楼

: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2、 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寒城猎猎戍(shù)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戍之旗。危楼:高楼。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pò)晋英雄。
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千古魂魄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hóng)
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jūn)弓。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2、 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颔联,诗人“怅望”着这块苍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两句诗写得极有气魄,它纵横千万里,上下千余年,尽收入诗人的诗思画意之中。

  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写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充斥于诗人眼前耳边的是萧萧的马鸣和翱翔天际的塞鸿。“离心”,即离愁别绪,说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满着离愁,实在不忍听那边马悲鸣之声。下句是说自己的坎坷往事,应随着塞鸿而远去。

  尾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将调子再度昂起。诗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脱去,穿上盔甲,手持弯弓长戟,做一名边关戍卒,要在边关上建功立业。这两句虽只罗列了兵器名称,却好像有千钧之力,掷地有声。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诗人这首七律诗写的是登临边城,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慕往昔英雄豪杰,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着有力,诗歌的脉胳起伏有致。笔力豪劲,感情深沉,是诗人诗歌中颇为难得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杨道诚,韩清显主编.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01: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宝函钿(diàn)雀金鸂(xī)(chì),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桥春雨时。
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香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香如丝”,一个“香”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香”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幽涧泉

: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拿起白玉拨子,拂动琴弦,我开始弹奏心爱的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山涧,清幽而深远,像是满载着绵绵不断的淡淡忧愁。我弹琴的技术娴熟,弹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拨弄下闪动出美妙的音符,纯净而美妙。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琴声中诉不尽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声似乎承载了我太多的凄怨。幽涧边的松树高耸入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诉不尽我心中凄苦的寂寞。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一只愁猿吊影危处在山涧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它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丛林中更加凄厉哀绝,久久不散。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座中听琴的过客,有哀时失志的,听到琴声感慨万千,泪湿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琴曲接近尾声,我缓缓拨动琴弦,结束了此曲。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我只是借琴声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真不知道古今以来与我有同样情怀的人竟是如此之多。

幽涧泉,鸣深林。
琴声如幽涧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在深林中鸣荡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jiàn)(qiǎo)兮流泉深,善手明徽(huī)高张清。
愀:忧愁的样子。善手:高手,这里指弹琴的高手。明徽:徽,指琴节,这里代指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宝物装饰以显示琴的明亮晶莹。高张:弹琴的手法。古代有诗:“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sōu)(liú)兮万寻。
寂历:寂寞。寻:八尺为一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lín)浪以沾襟(jīn)
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乃缉(jī)商缀羽,潺(chán)(yuán)成音。
缉商缀羽:指奏乐。商、羽都是五声之一。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写:通“泻”,流出。这里指发出声音。

幽涧泉,鸣深林。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幽涧泉》,乐府旧题,属于《琴曲歌辞》。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他的抑郁苦闷之情无处可倾诉,只能借幽咽的琴声来传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溪居即事

: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吹动,一直漂进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有客人来,急忙跑去打开柴门。

参考资料:

1、 杨大中编,唐宋绝句五百首,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09,第310页2、 冯亦鹤,汤克友主编,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2,第127页

(lí)外谁家不系(xì)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溪居:溪边村舍。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系:栓,捆绑。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疑:怀疑,以为。柴门:木制的门,诗中泛指家门。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这里指关闭柴门的栓卡、钩环之类。

参考资料:

1、 杨大中编,唐宋绝句五百首,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09,第310页2、 冯亦鹤,汤克友主编,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2,第127页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诗人偶然遇见的一件日常小事。此诗的头两句是写,作者无意中发现,不知是哪一家的“不系船”随风飘进了钓鱼湾;后两句是写,一位小童正在宅前屋后玩耍,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以为是有客人来。全诗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读罢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一个春日,诗人也许是在湾边垂钓,或许是在欣赏春景,忽然看见一只小船随着上涨的春水,顺着风势,悠悠荡荡飘进钓鱼湾来。诗人暗想,一定是哪一家粗心,劳作完毕忘了把船系上。诗人在此仅用两笔即勾勒出溪居生活的恬静平和、生意盎然。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船不系,随流飘荡本是一件普通不过的小事,诗人并没有太多地在意。然而,正在室前屋后玩耍的一位小童却注意到了。他看到飘进来的船儿,以为是客人来了,赶快跑回家,急急忙忙打开柴扉,迎接客人。“疑”“急”二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儿童好奇、兴奋、粗心、急切的心理。

  在诗人笔下,水边的小村,掩闭的柴门,疏落的篱笆,飘荡的小船,构成一幅宁静、优美、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图画。诗人还捕捉了这幅图画中一刹那间发生的一件生活小事,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从诗人的描写中,读者仿佛体味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领略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即既有大人的成熟与老练,又有儿童天真、可爱的童心。有了这样的“赤子之心”,才能观察到人人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才能写出人人眼中所有笔下所无的妙趣。以这样的心情去面对普通、烦琐的日常生活,才能坦然旷达,心胸开阔。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主编,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4,第508-50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