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
登楼遥望秦宫殿,
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
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
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
迎归大内中。
登楼遥望秦宫殿,
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
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
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
迎归大内中。

  这首词上片写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有景生情,融情于景。下片也写登楼所见,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首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这首词不事藻饰,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袒露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全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可是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即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

  “登楼遥望秦宫殿”,起调写景入手,直笔陡起,因景入情,渲染气氛。古人登楼,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此时贵为天子的李晔,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忧愤危惧,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中,欲归不得。因此“登楼遥望”所见何如,作者不好明写,也不忍明说。而承之以“茫茫只见双飞燕”,言外之意是说,长安宫殿可望而不可及,则能看到似乎是“旧时堂前”构巢停息的“双飞燕”,也是慰情聊胜于无了。

  以下两句“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融情于景。渭水连接着长安与华州两地,相距并不很远,但“千山万丘”蔽掩阻挡,因而长安宫殿无由得见。言“千山万丘”是比况政治上的障碍。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过片承上接下,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从字面看,仍然是写登楼所见,其实新意别具。作者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然而惟见“烟笼碧树”“行人去”,徒增空寂无依之感,“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结拍两句,则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凄楚悲怆。

  全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怆怀国事,寄意深沉。看来这位在政治上一筹莫展的晦气天子,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不减唐宋词名家之作,为后人所称道。

参考资料:

1、 张石东,王春香编注.豪放词 图文本 注释 翻译 评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02:502、 姜斌编著.月笼轻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0月: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楼西望皇都宫殿,宫阙显盛无边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
原野上的云雾烟气,笼罩着碧绿的树木,田间路上行人点点,匆匆而去。怎么样才能够盼得一个济世戡乱的英雄豪杰,铲平逆贼,平息叛乱,迎接我们重新回到长安皇宫里边,继续我朝之大业。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秦宫殿:借喻唐宫殿。
茫茫:宫阙显盛貌。
渭水:河名,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野烟:指原野上的云雾烟气。
陌上:田间的路上。
行人:出行的人,即行子。
去:往,走。
英雄:指昭宗可依靠的实力人物
大内: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参考资料:

1、 吴肃森.敦煌歌辞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05月:1002、 张养年,春香编注.豪放词 (第2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公元896年(唐末乾宁三年)六月,凤翔节度使茂贞带兵入朝。七月,进逼京师。后一些宦官劫持昭宗李晔到了凤翔。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攻入凤翔,在那里昭宗受其掌握,形同傀儡,却又无可郁郁不乐,经常登城西的齐云楼以遣怀,这首词就是这时期所作,是为抒写自己的志愿。

参考资料:

1、 苏轼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豪放词:黄山书社,2016.03: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有景生情,融情于景。下片也写登楼所见,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首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写景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这首词不事藻饰,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袒露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全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可是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即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

  “登楼遥望秦宫殿”,起调写景入手,直笔陡起,因景入情,渲染气氛。古人登楼,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此时贵为天子的李晔,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忧愤危惧,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中,欲归不得。因此“登楼遥望”所见何如,作者不好明写,也不忍明说。而承之以“茫茫只见双飞燕”,言外之意是说,长安宫殿可望而不可及,则能看到似乎是“旧时堂前”构巢停息的“双飞燕”,也是慰情聊胜于无了

  以下两句“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融情于景。渭水连接着长安与华州两地,相距并不很远,但“千山万丘”蔽掩阻挡,因而长安宫殿无由得见。言“千山万丘”是比况政治上的障碍。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过片承上接下,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从字面看,仍然是写登楼所见,其实新意别具。作者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然而惟见“烟笼碧树”“行人去”,徒增空寂无依之感,“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结拍两句,则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凄楚悲怆

  全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怆怀国事,寄意深沉。看来这位在政治上一筹莫展的晦气天子,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不减唐宋词名家之作,为后人所称道。

参考资料:

1、 张石东,王春香编注.豪放词 图文本 注释 翻译 评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02:502、 姜斌编著.月笼轻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0月: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晔

李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5篇诗文

猜你喜欢

示金陵子

: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金陵城东是谁家的女儿,偷偷听碧纱帐里悠扬的琴声。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她像天上的一片落霞,跟随情人一起渡过西江的流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用吴语唱楚歌,声娇字不正,似能非能最是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谢安正要邀请东山妓女,携着手在林泉间畅游。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90-991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9-170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qiè)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琴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西江:西来的江水。后人因此泛称吴越之地的江水为西江。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jì),携手林泉处处行。
要:同“邀”。东山妓:东晋名士谢安每游东山,常以妓女相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90-9912、 周啸琴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9-170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前六句专写金陵妓。开头两句,诗用行人“窃听琴声”发端,琴声自“碧窗里”传出,表明弹琴的人是女子,琴声能引来行人窃听,可见琴声悠扬优美,弹琴的人技艺娴熟。这两句描写金陵城东的歌妓善弹古琴。“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以一片落花喻指金陵子,形容她好像仙女,气韵不凡,自天而降落人间,随人们一起渡过西江水,来到金陵。“楚歌吴语”二句,描写金陵子富有情致:金陵子能唱楚歌,她操一口吴侬软语,娇滴滴未成腔调先有情。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小妓金陵歌楚声。”李白对这位才艺、容貌双全的歌妓曾倾心过。他写的诗句“我亦为君饮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倾”(《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四),透露过这个消息。

  最后两句,诗人以摅写自己的心迹结束全篇。他借用晋朝谢安的典故,喻写自己的意愿。谢安旧时隐居于会稽东山,后来居住金陵,他便筑土山以比拟东山,常携妓纵情游赏。李白的《东山吟》也写过这则典故,他在题下自注:“去江宁城三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诗云:“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这首《金陵子》结句与《东山吟》意义类似。“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诗人正邀约金陵子,携手在林泉佳处游赏。谢安志在东山,李白志在林泉,诗意故作放旷,而不满现实、退隐青山之志,隐然可见。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的事迹:云:“ (太白)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按,谢灵运封康乐公,魏氏误以谢灵运为谢安),故世号李东山。”

  摹写歌妓,如果着意于容貌、服饰和纤秾艳丽的色彩,必流于平庸。李白却用宕逸轻灵之笔,清新洒脱的语言,形容金陵子的才艺、气韵、情致,不落俗套,情意缠绵。结句切金陵城,借用谢安典故,比喻自身意绪,就地起兴,喻意恰当,妥贴自然,更增添了诗篇的超逸神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9-1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城东即事

: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hán)白芷(zhǐ)
一道:一条。穿:穿过。演漾:荡漾。涵:沉浸。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凡:总共,一共。

(cù)(jū)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sì)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漾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漾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两句又转换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漾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漾感受到年轻漾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漾,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在《寒食城东即事》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漾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漾认为,如果想要在短暂的时光中去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终究都不牢固实在,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闺怨二首·其二

: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陇山底我们哀叹长相别,伤心流泪竟沾湿了衣襟。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在分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说什么,那就是一场生离死别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44

陇底嗟长别,流襟(jīn)一动君。
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极度悲哀。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幽咽:谓声音低沉、轻微。此处形容哭泣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44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本首诗应该是写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根据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考证,此诗为征南诏而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月十日即事

: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下.吉林市: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年:273页2、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761页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shāng)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下.吉林市: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年:273页2、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761页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参考资料:

1、 林莽.李白诗词选.合肥市:黄山书社,2007年:1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农父庐舍

: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到家里把门关上睡觉去了。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东风:春风。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chéng)流水处,耒(lěi)(sì)平芜(wú)间。
沟塍:田埂和田间的水沟。塍:田埂。耒耜:古代一种象犁的翻土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饭牛:喂牛。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平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

  起句看似平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平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是具体地写。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