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敛红烟,垂钓向绿川。
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已渐渐消退,我手持钓竿慢步到绿水边开始垂钓。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看那白云倒影在水中,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河水被阳光照耀,鱼儿慢游就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清澈可见。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阵阵浆声划破水边的宁静,有的鱼儿受惊时时跳出水面,有的对着鱼钩揣测、试探,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香饵的诱惑,被牵了上来。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江河垂钓,水流湍急的地方,难以施手,而潭深水静的地方流速缓慢,鱼易聚集,正好下钩。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学姜子牙钓鱼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那样的伯乐;虽然明君招贤纳士,我也并非郭隗、乐毅那样的人才。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垂钓是乐趣无穷的事情,钓者专心致志志地看着香铒被鱼儿吞下,鱼儿又禁不住香铒的诱惑,纷纷抢食铒料上钩入筌,真是人欢鱼跃啊!
朝日敛(liǎn)红烟,垂钓向绿川。
钓竿:汉乐府铙歌名,晋鼓吹曲亦有《钓竿》。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jí)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避楫:躲避船桨。惊透:极度惊惧。猜钩:猜测鱼上钩没有。误牵:错误牵动钓线。
湍(tuān)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湍危:急流危险。理辖:整理船辖。辖,鱼匣。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钓玉:即钓誉,比喻选擢人才。君:指同钓的人,也可以是泛指他人。徒尚:徒然崇尚,空自崇尚。征金: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南筑台,置千金于其上,延请天下贤士,号称黄金台,征金意为以黄金征,招贤能之士。未贤:未曾贤德。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quán)。
筌:捕鱼的竹器。
这首五言排律,写的是“纶钓嬉游”之事。此诗格调流畅而谐趣,内容朴实而清丽,既洋溢生活气息,又饱蕴人生哲理,虽不无寓托,但格调轻松愉快。“情多、兴远、语丽”。诗的前八句咏钓,生动描画出一幅垂纶绿川,鱼跃人欢,趣味横生的游钓图。尾联“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夹叙夹议,照应题目收结全篇。“为看”二字说明了观鱼人专心致志,“贪得”二字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可理解为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巧妙地以鱼喻人,警诫世上求王取金、夺取私利的贪婪之徒难免不被世网所牵。诗中“人如天上坐,鱼绿镜中悬”,把坐在船上的情境想象得奇妙有趣。
这是闲适、优雅、幽默的个人叙述。诗分三个段落,每段两联。
第一段写景叙事,着重于描绘自然景色,借景色的变幻表明时间、地点的推移转换,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首联的起句“朝日敛红烟”,描绘早晨宏丽的景象。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渐渐消退。这个“敛”字下得实在好,将人人看得见道不出的“朝日”与“红烟”的关系,形象逼真地表达出来了。红霞的产生和消失本都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能将灿烂的红霞聚敛来,又能将它收敛去。云霞散去,大地苏醒,手持钓竿的人垂钓于绿水之上。这对句“垂钓向绿川”,既切题“钓竿”,又点出了地点;既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出其雅兴的浓郁。这个小层次叙述垂钓者一大早就出来了。
第二联“人疑天上坐,鱼绿镜中悬”,紧承首联从人的感觉和视觉表现“绿川”的澄澈宁静。由于白云倒影于水中,以致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河水被阳光照澈,鱼儿缓慢游动的瞬间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这两句诗出自王逸少的《镜湖诗》:“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但较之王诗意境更鲜明,音韵更优美,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里写景能够虚实结合,境界清幽,引人入胜。
第二段着重描写人与物的情态。第三联“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是描摹游鱼的情状。阵阵浆声,划破“绿川”的宁静,鱼儿受惊时时跳出水面。“避楫”写出了鱼儿的警惕;“猜钩”进一步表现出鱼儿的精细来。它们对着鱼钩揣测、试探,最终抵挡不住香饵的诱惑,还是被丝纶牵了上来。两句诗十个字,将鱼儿诡谲可爱的形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第四联“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描绘的是钓者“乐亦忘返”的情态。绿川观鱼跃,兴趣盎然,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扁舟穿行无牵绊,急流险滩何所惧,且不要打理车马回家的。因为那边风景独好,明洁平静的潭水尚未尽情欣赏。人未尽兴舍不得离去,诗却不直说,反说潭水欲留客,物我融洽化一。文意曲折,文势跌宕。令人读来兴味无穷。
第三段抒情寓意。第五联转为抒情。“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上句话用姜尚谓滨钓鱼的曲故,下句话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钓玉”语意双关,“玉”与下句的“金”相对,“玉”借为鱼,是实指。但“钓玉”又可理解为“钓玉鱼,玉鱼指代皇帝赐给官员的玉带金鱼(佩饰),引申为官爵。唐制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并给随身金鱼佩饰。这两句诗的含意较复杂,绿乎以揶揄和自嘲的口吻在与对方说话或自我解嘲:钓鱼嘛!你(君)学姜子牙,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虽然明君招贤纳士,我也并非郭隗、乐毅那样的人才。言外之意不无怀才不遇的感慨:你我还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呢?那都是不现实的,悠悠乎天地之间,垂钓于绿川之上,岂不快哉!
尾联“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夹叙夹议,照应题目收结全篇。“为看”二字说明了观鱼人专心致志。“贪得”二字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两句诗构成一幅鱼跃人欢谐趣横生的游乐图。当然也可理解为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
这首五言排律诗,篇幅不大,但气局严整,属对工丽,脉络清晰分明,开合相生,铺叙转换极其自然;用事贴切不着痕迹,形象生动逼真,色泽明丽鲜艳,意境清幽广远。简而言之,即“情多、兴远、语丽”(唐僧皎然语),不愧为排律的佳篇。郑振铎评价说:“状物陈形,已臻佳境。在排律中,气度虽未若杜甫的阔大,波澜虽未若杜甫的澎湃,然而是不易得的东西了。”
参考资料:
1、 安元 重庆.为看芳饵下 贪得会无筌──唐沈佺期《钓竿篇》赏析.中国钓鱼,2000(5)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76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诸离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日调:每天征调。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军令未闻诛马谡(sù),捷书惟是报孙歆(xīn)。
马谡:三国时蜀国将领。孙歆:三国时吴国都督。
但须鸑(yuè)鷟(zhuó)巢阿(ē)阁,岂假鸱(chī)鸮(xiāo)在泮林。
鸑鷟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岂假:怎能容让。鸱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可惜前朝玄菟(tú)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前朝:指汉朝。玄菟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骸:尸骨。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阵云:战云,杀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竭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竭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yàn)滪(yù)堆。
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tái)。
迟行迹:迟一作“旧”。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鹳(guàn)雀楼西百尺樯(qiáng),汀(tīng)洲云树共茫茫。
鹳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西:一作“南”,一作“前”。汀洲:水中小洲。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为:一作“知”。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风烟:一作“风尘”。起:一作“是”。思归:一作“思乡”。远目:远望。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蜂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洲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洲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