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民

:
黛拂双粉衬毫,翅烘晴日伴相遭。
戏勾穉子从花远,恐惹游丝莫斩高。
栩栩倏来仍易散,深深交舞为谁劳。
吴王花草腾王笔,千载风流敌楚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迎燕

: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zhí)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咫尺春三月,百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百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百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百相伴过年华。百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上

: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正月二日

:
小巷春阴独掩扉,峭寒著尽过冬衣。
老来情绪无多子,禁得梅花似雪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湖泛舟入灵隐山

:
晴岚漠漠水溶溶,落叶遮船翠盖重。
秋色尽为渔者占,山光多向道人浓。
云连合抱前村树,磵绕飞来小朵峰。
送罢夕阳凶素月,楼台高下自鸣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谢耕疲乏一犁春雨图

:
耿耿思田舍,修修倚钓竿。
一犁歌短阙,十口饭长安。
老觉驱驰倦,生知稼穑难。
画图诗卷在,留与后人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玩蝶

:
粉翅来何许,春风卒未休。
众芳皆旧识,微雨是新愁。
斩舞围墙角,贪香缀蕊头。
与花俱不语,相可自风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睡少

:
睡少秋难晓,吟多食愈贫。
南柯无近阙,差尽梦中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亭

:
小亭终日坚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
苍藓坐连湘竹紫,绿阴深映蜀葵红。
猎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
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尝青梅

:
疏影横斜处,匆匆入自看。
绿阴遮得暗,青子结来酸。
因病全疏酒,如痴犹凭栏。
杨花无藉在,风急正漫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