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贻恭

咏虾蟆

:
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

: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
米纳功南钱纳府,只看江面水东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伛背子

:
出得门来背拄天,同行难可与差肩。
若教倚向闲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蚕

: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sāo)丝恨更长。
盈:满。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zhuó)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著:穿衣。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金刚

:
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
刚被时流借拳势,不知身自是泥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应有鬼神看下笔,
岂无风雨助成形。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拏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王给事

:
厥父元非道郡奴,允光何事太侏儒。
可中与个皮裈著,擎得天王左脚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安仁宰捣蒜

:
安仁县令好诛求,百姓脂膏满面流。半破磁缸脂醋酒,
死牛肠肚作馒头。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
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五门街望有题

:
我皇开国十馀年,一辈超升炙手欢。
闲向五门楼下望,衙官骑马使衙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谢郎中惠茶

:
三斤绿茗赐贻恭,一种颁沾事不同。
想料肠怀无答处,披毛戴角谢郎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