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怀古

: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一个隐居南阳,一个栖身东海海滨,都是一举成功。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姜太公梦兆飞熊并写下《六韬》兵书。但转眼霸业都成空,带来无穷的遗恨。如今只看到蜀道上的寒云,渭水上的秋风。

参考资料:

1、 蔡践.《元曲全鉴 典藏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226页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0页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huì)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tāo)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wèi)水秋风。
一位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卧龙:指诸葛亮。六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分文、武、虎、豹、龙、犬六韬。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渭水: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边。

参考资料:

1、 蔡践.《元曲全鉴 典藏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226页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0页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查德卿的这首《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一个隐居南阳,一个栖身东海海滨,都是一举成功。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姜太公梦兆飞熊并写下《六韬》兵书。但转眼霸业都成空,带来无穷的遗恨。如今只看到蜀道上的寒云,渭水上的秋风

注释
一位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六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分文、武、虎、豹、龙、犬六韬。飞熊:周文得姜太公的梦兆。
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查德卿

[元](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曲,太平乐府中选录甚多。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明·李开先评元人散曲,首推张可久、乔吉,次则举及查德卿(见《闲居集》卷五《碎乡小稿序》),可见其曲名较高。其散曲作品内容有吊古、抒怀、咏美人伤离情之类,风格典雅。 2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山坡羊·燕城述怀

: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

去来兮,再休提!
归去吧,不要旧事重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青山善解人意让人沉醉,得和失到头来都是由于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得,是人家命里有;失,是我命里不济。

云山有意,轩裳(cháng)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轩裳: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

去来兮,再休提!
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官退隐归乡。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尽解:完全懂得。物理:事物之常事。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元代的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得不到当局的重用,于是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叹。作者置身燕城,不由得怀古伤今,追慕起了当年燕昭王在此筑黄金台招贤兴国的盛举。而作者身为元朝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又能如何?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把握。可悲可叹!也许只有山水林泉才是最好的归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湖上送别

: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红色的芭蕉花照映着隐隐约约的窗纱,朱红色的门帘是个小门小户的人家。绿色柳树下一位公子骑着一匹马,正在匆匆离开这户人家在断桥西边便是白堤,满湖的蒙蒙细雨笼罩着忧愁的花。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06
红蕉(jiāo)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共二十八字。红蕉:红色的芭蕉花。朱帘:朱红色的门帘。断桥:在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保佑桥,唐时称断桥。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06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首二句先写送者与行者所居环境幽雅安适。“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曲。”暗示出这是一对情侣之间的送别,实际是作者的情侣送他。红蕉花的色彩隐隐约约地映在窗纱上,小巧幽雅的宅院,门上挂着朱红色的门帘,这是多么宁静清幽的环境.这是离开人叫头看到的情景。“红蕉”多被文士比喻为美女,白居易在《东亭闲望》诗中说:“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而这里的红蕉在隐隐纱窗里,是否就是美人。 “朱帘小小人家”,娴静幽雅的小院小户,却充满一种甜情蜜意的感觉,也是离人眼中所见,那几分眷恋之情就在这种氛围里。

  三、四句写行色匆匆,没有思想准备,且又是在断桥分手,更加令人伤心。此是以动景映衬别愁。一对情侣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行人骑着马在杨柳掩映的路上匆匆离去,佳人在注目远送,挥手致意,依依惜别。行人在断桥西面的白堤上离开这个令人缱绻温馨的所在,这里曾经留下那么多美好的记忆。

  结末一句,移情于物,以满湖烟雨和含愁之花,将离愁别绪物我融一。“满湖烟雨愁花。”这时,整个湖面被蒙蒙的烟雨所笼罩,湖面上到处是充满忧伤而含泪的荷花。这一句以景托情,迷蒙的景物与迷茫的情思相统一,构成一幅凄迷的意境,风情旖旎,风情无限。同时又与开头“红蕉”照映,的确含蓄蕴藉,深得小令三味。

  这首小令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作者写离别,但送别之人是谁,始终没有露面,只以红蕉、朱帘、愁花暗示送人之人是一位女子,送别是其一对情侣之间的相送。作者没有一句言情,却通过小小人家之美,西湖烟雨之愁,尤其是含愁之花,将缠绵悱恻之爱,依依不舍之情都表现出来。是借景抒情之典范佳篇。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062、 蔡践.元曲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003、 蒋星昱.元曲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69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29页2、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42页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sè)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xiāo)萧,河汉悠悠。
双调:宫调名。蟾宫曲:是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江城,:即扬州。平山:指平山堂,在扬州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几许:多少。三生:佛教理论,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锦瑟:弹拨乐器,五十弦,瑟上花纹如锦。凉州:唐代天宝乐曲名,多表现边塞题材。留:挽留。河汉:天河,也称银河。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29页2、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42页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写出良宵美景。“扬州”在古代一直是个繁华的高消费城市。唐代在繁荣热闹方面简直可以和首都长安相比,而夜生活则远远超过长安,“平山”兼有读书、讲学、观景之功能,因为南望江南远山正与栏杆桕平而得名。这次欢送宴会大概就在这里举行。“月满西楼”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话,却天衣无缝。这三句写景如画,一阵雨过后,天气转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冲刷了天地间的一切尘埃,又给这里送来了清爽。这对于正在欣赏歌舞品尝美酒佳肴的主客无疑是一种助兴,气氛会更加热烈。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三句触景生情。转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卢挚三十七岁时曾任江东按察副使在扬州衙门,此次再到扬州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年过花甲,旧地重游,又见故人,感慨之多不难想象,人生如梦的感觉用“三生醉梦”来表达,更增加许多迷离朦胧,正逢这六月中却有凉爽的初秋的感觉,心情自然起伏难平。本来就百感交集之时,送别的场景再掀高潮,“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再转向当时场景,弹奏锦瑟的美人可能是劝酒曲或是唱着劝酒词,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蹈演员挑着“凉州”舞曲。“卷朱帘”三字属于纪实笔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厅,旁边还有一些化妆室等,所以节目按照顺序逐渐出场,而这是又一个高潮。“客去还留”则写离开时依依惜别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是写离开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虽然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却也很空旷悠远,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委婉抒发别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间叙事兼抒情,意脉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澜,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4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江引·秋居

: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268页 2、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白雁(yàn)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却:除、去。松根:松树根。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268页 2、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踏莎行·雪中雪梅花

: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雪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风流:风度、标格。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zhāo)。雪花不似梅花薄(báo)。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着:等次。薄:厚度小的。散彩:放射出光彩。帘:窗帷。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一会是一个平台上的比较,一会是各自舞台上的辉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从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阕的结构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总领全段;三四五句,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把这异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笔下、袒露在读者眼前;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从段落到全篇,这首词大体可以分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起: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转: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具体看来,梅雪争春,同样风流,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梅与雪的不同。不过,异中寻同,词人偏要说“雪花全似梅花萼”。这里,雪花与梅花同在雪花仿佛就是梅花的花瓣。是啊,梅花的美丽,在于不仅有形,而且有香。雪花有梅之形,于是就输了一段香

  词人的智慧,就在于丰富的想象力。风流,像风一样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间万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梅与雪的映衬中,明知雪花有弱点,但却把她的弱点,放在险恶的处境中,想象为是狂风夺去了雪花能与梅花媲美的资格,这是极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这样的想象,既说明了“全似”中的真实距离,也说明了这确实情有可原。这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是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这基础上,作者归纳说,雪梅的风流看似一样,但梅花其实更高一着。前面是雪花与梅花异中之同,这里是二者终有高下、毕竟不同的现实状态。“雪花不似梅花薄”,一个“薄”字,意味深长。按古代汉语,薄通泊,淡薄即淡泊,这是一解;另一解则是薄的本义,薄即草木丛生。是啊,雪是水气的精华,而梅花是草木的精华、百花的精华、生命的精华,不愧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现了略逊一筹。是啊,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装点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然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

  这就是词人最重要的比较。两种美丽的花朵,一是梅花,她挑战着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气,呼唤着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春天,也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百花;另一是雪花,她把单调的冬天变成飞花溅玉的世界,这就是异中有同。那雪与梅各展所长,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不卑不亢,绝无对梅花的嫉妒,只有与梅花的互补。即使不得第一,绝不与第一对立。这就是雪花,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显示雪花的美丽。

  可见,词中梅雪并举,映衬之妙、拟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让梅与雪刚柔相济、共迎春光。其中那个“薄”字,引出了太多的争议:其一,薄字取贬义时,即意指雪花比梅花更薄一点。其二,用作褒义时,作为和严冬战斗的宠儿,怎么能比雪花更厚呢?然而词人不会取“薄”字的贬义,因为那与词人笔下的“风流”形象太不相称。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武松打虎,不能是武松打猫,贬低斗严冬的“战友”,实际就是贬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词为第二种说法,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义的最好依据。

参考资料:

1、 穆杰主编.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第182页2、 王筱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二)辽、金、元、明、清(词):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24-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