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夜泉

: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shuāng)欲结。
结:凝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这幅幽静的山泉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鸟忽鸣”,应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点明秋天的时令。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暗地里还是照应一个“白”字。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正是这是白色的基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山白”是山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王籍所描绘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不管两者有无联系,总让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结”,表现出视觉引起的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着冷光像要结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华映照,银光闪烁,简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却独从视觉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雪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郢中游春曲二首

:
春在画桥头,殷红照碧流。
几回看去马,一笑荡轻舟。
夜月梨花梦,春风燕子愁。
愿为原上草,岁岁藉芳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绣林阻风远望

:
雨中新柳净江头,燕子穿花立钓舟。
东去湖湘多大泽,春来天地少安流。
南平驿路何时尽,北渚风烟渺自愁。
石壁沉沉收落日,一痕渔火动沙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诸陵月下送潘尚宝二首 其一

:

野客无名隶奉常,朱藤皂帽踏清光。石桥印月深深雪,松鬣摇风暗暗香。

官道马嘶灯火密,长陵钟动履声忙。祠臣谁带烟霞气,白发鬖鬖尚玺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美人临镜

:
薤叶依稀印,香绳取次松。
睡眸犹少力,酒晕不销浓。
髻就山争出,眉成月又重。
若非形与影,未必肯相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怀四首 其三

:

大运无终尽,细柳不常灼。金樽盛美酒,郁郁胡不乐。

以手摸头颅,隆隆一具骨。暂时属我身,谁知非我物。

转盼忽如电,微躯戢一木。乌鸦鸣其上,青蛙叫其足。

白蚁如白粲,行行相蚀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感怀诗五首 其二

:

轻帆止江涯,家山在烟雾。振衣入郭门,城烟已非故。

朱门涌清波,长堤亘衢路。手携门前柳,亏蔽成高树。

道逢小儿子,长揖向阿父。入门眷属惊,猛犬狺狺怒。

昔时携手人,大半先朝露。感旧有余悲,叹逝伤情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武昌坐李龙潭邸中

:
比来三食武昌鱼,今日重留静者居。
我有弟兄皆慕道,君多任侠独怜予。
尊前鹦鹉人如在,楼上元龙傲不除。
芳草封天波似雪,卷帘对雨读新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秋三首 其三

:

水气抱柴扉,林阴夜凛冽。风至如有人,芭蕉一声裂。

暗暗梅花廊,残月如凝雪。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怀四首 其一

:

大堤有垂杨,郁郁垂新绿。北风一以至,苍然换故木。

四时递推迁,时光亦何速。人生贵适意,胡乃自局促。

欢娱极欢娱,声色穷情欲。寂寞寄寂寞,被发入空谷。

胡为逐红尘,泛泛复碌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