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远书

:
两转三回读远书,画檐愁见燕归初。
百花时节教人懒,云髻朝来不欲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9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忆昔二首

: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忆昔先皇巡朔(shuò)方,千乘万骑入咸(xián)阳。
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阴山骄子:指回纥。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yè)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关中小儿:指李辅国。上,指肃宗。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叨,忝也,自谦之词。“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qí)(yōng)防西羌(qiāng)
“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岐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犬戎(róng)直来坐御床,百官跣(xiǎn)足随天王。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yì)犹藏万家室。
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稻米流脂粟(sù)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
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九州道路无豺(chái)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豺虎:比喻寇盗。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

齐纨(wán)鲁缟(gǎo)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问。

百馀(yú)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岂闻一绢(juàn)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一绢,一匹绢。直,同“值”。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伤心不忍问耆(qí)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耆旧:年高望重的人。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lù)(zhì)
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我皇:指代宗。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2、 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君问归期(qī)未有期,巴山夜雨涨(zhǎng)秋池。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共剪(jiǎn)西窗烛(zhú),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却话:回头说,追述。

参考资料:

1、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2、 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送赵纵

: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bì),由来天下传。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君:指赵纵。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3、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17-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襄阳怀孟浩然

: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楚山的青翠山峰巍峨耸立,汉水的碧波浩浩荡荡。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山水的灵秀凝聚成为气象,在孟浩然手下变成文章诗句。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今天我吟咏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篇,好像来到他的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清风没有人继承,日暮下只留下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向南遥望鹿门山,仿佛闻到了山中树木花草的香气。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不知他隐居何处,只知道在那云树苍茫处。

参考资料:

1、 袁湘生著.白居易诗词新释: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07:第145页2、 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07月第1版,第231页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shāng)(shāng)
岩岩:高耸貌。汤汤:浩荡貌。

秀气结成象,孟汤之文章。
象:形象,有形之物。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讽遗文:吟咏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篇。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ǎi)若有余芳。

鹿门山:在襄阳城东南,孟浩然曾隐居于此。蔼:树木茂盛貌。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参考资料:

1、 袁湘生著.白居易诗词新释: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07:第145页2、 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07月第1版,第231页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该诗首联山水相对,第二联接前联之笔,由描写山水转入对孟氏诗文进行赞誉。第三联写明白氏来襄阳的原因,第四联描写了故居的坏境,末二联承接第四联的情绪,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传达下来。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叙事较为理性,后半部分毫无过渡地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山水相对,“楚山”与“汉水”扣题,点明了作者描写的地方不是别处,而是位于楚地的“襄阳”。二句皆以“碧”字来形容当地山水之色泽,初看觉得重复,但当细品后文内容,这一反复出现的“碧”字却有着强调的意味,它体现出天地间一片青绿的美景 ,令人遥想到孟氏诗歌的景物色彩.以及能由此体味到他那清丽的诗风。而其后以“岩岩”突出山之险峻,“汤汤”展现水之奔流浩荡,铺绘出颇具气势的襄阳山水。此联二句描写清秀壮阔的景色,“赋”中带“兴”,不仅向读者展现出当地的秀丽美景,亦对后文赞誉孟氏涛文奠定气氛,可谓是一举两得。

  居其境,怀其人。诗歌第二联接前联之笔,由描写山水转入对孟氏诗文进行赞誉;如此壮丽的山水聚结而成的气象.正是孟氏诗文所散发出来的气势与风格。

  前二联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在景物的画卷中体味孟氏之作;虽未能多读孟氏诗作之人,亦能经由此景联想到其作品之风味。

  第三联似有说明白氏来襄阳的原因:因诵读他留下来的作品而思念他,来到他的故乡。能令一个人由读其文而产生“至其乡”的想法的,其涛文必是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二句文辞平白,直书其事,却在字句间深蕴了对孟氏的景仰,而且。亦可从侧面使人感受到孟氏涛文所具有的魅力。

  然而,来到孟氏故里的白居易所生发的极大感触又是什么,白氏在第四联中对孟氏之后再继无人的现状怅惘愁叹。再也没有谁的作品能如孟氏的诗文那般。散发出清淡畅逸之气。这样的心境有些苍凉和无望,就像日暮时分所带给人的感觉一般;而这样的诗坛。也像夕阳中空荡的襄阳城那样清冷。前句书写感想,后句以带有空凉之气的日暮景色烘托心境,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前三联对孟氏的高誉跌入了对后继无人的慨叹之中。

  末二联承接第四联的情绪而有所平缓。襄阳城东南面的鹿门山曾是孟浩然隐居的地方。于今当白氏南望此山之时,草木郁郁葱葱,好像还有当年留下来的芳草树木,好像还有当时隐者留下来的余韵。但这一切都只是好像。事实是,旧时的隐者已寻不到踪迹。只留下望不到边的苍郁林木。寻隐者之踪影不见,是令人失落之事;但对于白氏来说,真正的失落是在这世上,再也寻不到如“旧隐”孟浩然一样,能创作出那般清逸诗篇的人。惟留下一片苍茫。末句“云深树苍苍”颇有些以实写虚之笔;虽然触目所见的是林木莽莽,但心中所感受到的,实则是“旧隐不知处”而“清风无人继”的空空荡荡。

  全诗可以对半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景叙事较为理性,对孟氏诗文进行了类比和高度赞誉.字里行间令人能够想见孟氏诗文的风格与成就,感受到白氏对孟氏深深的景仰。而后半部分毫无过渡地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人无人继之的伤感中。虽只是欲借诗抒发个人情绪,但这一前一后的截然变化和情绪一高一低的对比,却使得无论是赞誉仰慕还是伤感慨叹,都抒发有力,情绪随之跌宕,对诗作者所表达的赞与叹皆感受深刻。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爱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南长江中。

洲势逶(wēi)(yí)绕碧流,鸳鸯鸂(xī)(chì)满滩头。
逶迤:曲折绵延貌。绕:全唐诗校:“一作还。”鸂鶒:水鸟名,多紫色,较鸳鸯为大,成双游水中,又称紫鸳鸯。滩:全唐诗校:“一作沙。”

滩头日落沙碛(qì)长,金沙熠(yì)熠动飙(biāo)光。
沙碛:浅水中的沙石。熠熠:闪光貌。飙光:风吹水动,沙光闪耀。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锦缆:华美的系船缆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

君行采采莫相忘。
采采:盛貌。此就鹦鹉洲的风光言。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势”以下,即着意描写鹦鹉洲的胜景:碧流、水鸟、夕阳、沙石、舟人、浣女、明月、芦花、江风、杜若等,从傍晚到月夜,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体,依次写来,浓墨重彩,声光满纸。最后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结,点出送王迥出游之意。鹦鹉洲的故乡的象征,“采采”是对上面所写繁花胜景的概括,又暗寓作者送行的感情,于是作者劝友人此行不要乐而忘返,以至忘了家乡和友人的一片深情,全都包含在这一句的临别赠言之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