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九日

: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01:第376页2、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

(zhàn)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湛湛:深远的样子。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白发书生:指词人自己。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niān)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cén)寂。鸿北去,日西匿(nì)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拈出:搬出来。岑寂:高而静。岑音此仁反。匿:隐藏。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01:第376页2、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斜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斜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斜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参考资料:

1、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2、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2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之一。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湛(zhàn)湛:深远的样子。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
白发书生:指词人自己。
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
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拈(niān)出:搬出来。
岑(cén)寂:高而静。岑音此仁反。
匿(nì):隐藏。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白话词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01:第376页2、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参考资料:

1、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2、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2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词人于重阳节登上高楼之作。重阳本是登高远眺的好时光,但词人却遇到了乌云密布、阴雨绵绵的糟糕天气,词人由凄凉的天气联想到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宋词三百首》:黄山书社,2011.07:第14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4217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张司业诗

: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2页2、 马秀娟.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王安石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7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老:历时长久。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jué),成如容易却艰辛。
奇崛:奇异特出。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2页2、 马秀娟.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王安石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7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淡,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郎就像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他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 .唐诗·宋词·元曲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4 :896-897 .2、 刘拥军选注 .李清照秦观词选 :巴蜀书社 ,2000年 :131 .3、 林清编译 .唐宋词三百首:注音精选本 :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年 :114 .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róu)蓝衫子杏黄淡,独倚玉阑(lán)无语点檀(tán)唇。
香墨:画眉用的螺黛。燕脂:即胭脂。揉蓝:蓝色。蓝,可提取蓝色颜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檀: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mì)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流水:隐喻时光悄悄地逝去。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乱山”比喻心烦意乱的女子。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 .唐诗·宋词·元曲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4 :896-897 .2、 刘拥军选注 .李清照秦观词选 :巴蜀书社 ,2000年 :131 .3、 林清编译 .唐宋词三百首:注音精选本 :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年 :114 .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闺怨是中国古代永恒的文学题材,因为那时候妇女地位低下,交通不便,男子为名缰利锁所牵绊,导致很多女子不得不经常承受独守空房的痛苦。秦观这首词在内容上虽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艺术成就很高。词的上阕色彩鲜明,和下阕的冷落荒凉恰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衬托了离人的孤寂,可谓一篇描写闺怨的佳作。

  词的上片刻划这个美女,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梳妆图。“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这两句虽未直说她在画眉、搽脂,但从“画”且“弯弯”,“匀”且“淡淡”中,可以体会得出她是在怎样精心地打扮自己。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后一句写她眉画好了,粉搽好了,最后的工序是把口红圆圆地涂在唇间。但“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语”,却埋下情事的伏笔。既然是“独”,却又精心打扮,这应该是在刻意为某人而为。分明画外还有一个人在,女子对恋人的回归还抱有一线希望。

  词的过片,虽也不多写情事,但也不是单纯写景,对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有明显的发展,写景之外,别寄幽情,抒发人去楼空、青春虚度的情思,是全词抒情的中心。“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花飞”二字尤其触目痛心,融凄惨的感受于寻常之景中,大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意,简洁而含蓄。“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不死的写照。结拍“乱山”两句:“行云”喻恋人的踪影,古诗词里多用以比喻薄情郎,如雍陶《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正是“乱山何处觅行云”的注脚。由于女子心烦意乱,故视群山便成“乱山”,这是移情于物的结果。女子最怕夜间孤苦,可偏偏又是一个黄昏来了,“又是”二字蕴涵着这种等待和失望远不是一次了,愁怨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全词,上片绮丽香艳,下片凄清淡远,而又以情上下贯之。全词语言清丽,语意婉约,体现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编著 .秦观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97-100 .2、 夏于全主编 .唐诗宋词 第十五卷 宋词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06 :79-81 .3、 张旭泉编著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1-10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因春天的到来池水更加碧青,花栏中即将败落的花朵依然挂着残红。她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拴住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飘拂的游丝被喜鹊绊落空中,蜜蜂采摘过的花朵如今都已落尽。小窗外、庭院中,她在雨中荡起秋千抒发闲情。

池水凝新碧,阑(lán)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池水凝新碧:因春天的到来,池塘的水渐显碧绿。老红:即将凋谢的花朵之暗红色。

鹊绊(bàn)游丝坠,蜂拈(niān)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lóng)。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帘栊:指窗帘。闲情闲绪:无聊孤寂的情绪。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的惜春之情。词人通过春光中的各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位妙龄女子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谁又能说这不是表达对光阴、青春的眷恋呢?“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二句,写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萎顿在枝头。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二句不仅写出阑珊的春意,也传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带出了惜春人,“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场景从庭院转移到“画桥东”,似乎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闷,走到这“大天地”里来捕捉春光。用杨柳来“系春风”很有情趣。杨柳与春天关系最为密切。在春风中,是它第一个睁开娇眼;在春天离开时,它又以绵绵的飞絮相送。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然而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十五女儿腰”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现在已化解了许多。

  现在我们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现在痴情的留春举动上。但春天毕竟是要情然离去的。“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鹊绊游丝是无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与无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无走了。“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愁闲绪雨声中。”又一次转换回到庭院,天气也由晴和转入风雨。这是一种心情的转换。在从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尝充满愁绪的风雨之声了。雨中秋千富于含蕴,那“秋千”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几多红情绿意!“秋千”正给读者的联想指示了一个方向,到底还有哪些“闲情闲绪”,读者自可再发挥。“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正表达了她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春愁。词以听雨结束,饶有余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13-314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13-314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21-12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河市歌者

: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我听出来了,你并不是从容不迫地演唱着《渭城曲》,你的歌声中充满了激越与不平。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可怜你在这黄昏时候面容憔悴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强打着笑容唱着,好似那春天的鸟儿,为了求友不住地啼鸣。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37-238页

岂是从容唱渭(wèi)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河市:也叫市河,要苏州城内。歌者:卖唱人。渭城:即《渭城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谱成的乐曲,又叫《阳关三叠》,唐宋时期十分流行。这里是说卖唱人唱这支流行曲,不在于它的送别友人的内容。个中:此中。当:想必。

可怜日晏(yàn)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日晏:天色已晚。忍饥面--挨饿的脸色。春深求友声:用《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典故。是说:春天黄莺叫个不停。是为了寻伴侣。这两句说:可怜他唱到天晚,还没吃口饭,依然忍饥挨饿,强作黄莺般的歌声来吸引听众。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37-238页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诗人黄昏时分行走在街上,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在卖唱,声音纡徐婉转,可是诗人从中品出了某种不平的感慨。于是他停下来打量了一下歌者,只见他面黄肌瘦,在这日暮时分还不得不忍着饥饿高歌,以求行人布施。诗写得音调和谐,起句以问句形式,为下句作铺垫,次句自答,补足题目,写出歌者的心声。三、四句使用流水对,进一步阐述歌者的歌声中何以有不平的音符,从对音乐的感受转移到直接的描述,通过“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完全表现出来,诗又以“可怜”二字领句,表明自己同情的立场。

  范成大晚年退职家居后,写了很多描写下层百姓痛苦的诗歌,诗风朴实自然,带有乐府民歌的特性,同时往往学民歌用双关、谐音词等手法,使诗活泼生动。如此诗末句,用《诗经》典故,一方面切合歌者身份,回照他歌声的美妙;另一方面又暗喻他处境困难,渴望人们同情与施舍。

  关心民瘼的人一般都很富有同情心,范成大就很富有同情心,苦难人的悲声常常使他产生感伤。像这首诗写到听人卖唱一样,他有次在寒冷的夜晚,听到门外有人喊叫卖卜,他就满怀伤悲地写下这么一首诗:“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歉明朝籴米钱。”(《夜坐有感》)又有一次,他听到卖菜人在大雪天吆喝卖菜,他便作诗说:“饭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苦命人,诗的句法与结构也很接近,合在一起,可全面地理解范成大诗作的内容与思想状况。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37-23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