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那几棵残存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地摇曳。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6-407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4、564此地曾经翠辇(niǎn)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翠辇:皇帝的车驾。辇:原是车名,秦汉后特指皇帝坐的车。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香销:指美女之死。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之叶。浩:广远,宏大。据载,隋炀帝喜欢柳树,曾经在行宫外的大堤上种了成排的杨柳,春风吹拂,杨柳婀娜多姿,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zhào)歌。
行人:远行之人,指诗人自己。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6-407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4、564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这“竟如何”三字,尽情地嘲弄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这种寓严肃于调侃的笔法,最为警策。
颔联转入对炀帝罪行的控诉:“香销云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联之妙,在于实景寓意。以实景论,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销玉殒,蛾眉亡身;而且已是“云国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云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而真实可感的形象。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
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之叶。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
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这“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云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但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作者亦不明言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但联系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古贤和隐者的唱答,也正是诗人此刻的心声;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清新自然,娓娓动听,挹之而源不尽,咀之而味无穷。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4-1245页.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这首词写南方少女的欢情。作品以虚拟问句开头,以“木兰船系木兰花”写洞口之家的实景,流露出无比赞美之情。“红袖”三句继续写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现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亲昵欢快地游春谈笑的场面。
此词表现的是,世事清明,心情舒畅,岁月静好,江山无声。有的只是红颜女子引舟,春风湖面,莺歌燕语。中原战乱之中,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却有着这般恬静、悠然的江南好风光,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参考资料:
1、 拙风文化网.南乡子·其四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住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相伴,心情忧郁,独自凝神沉思。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看着昏冷的灯火回忆起往日旧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烟笼月照的碧江多么美丽,邻家门前就系着钓鱼归船。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73-27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4、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旅馆无良伴,凝(níng)情自悄然。
良伴:好朋友。凝情:凝神沉思。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寒灯思旧事,断雁(yàn)警愁眠。
寒灯:昏冷的灯火。这里指倚在寒灯下面。思旧事:思念往事。断雁:失群之雁,这里指失群孤雁的鸣叫声。警:惊醒。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更增烦愁。侵晓:破晓。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
沧(cāng)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好烟月:指隔年初春的美好风景。门:门前。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73-27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4、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随着春风郊外散步,村村一片片红花绿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田翁说春社快要临近,邀我去他家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沉醉中赞颂新上任的成都府尹,这样的好官双眼从未见过。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回头指着大儿子说,他原来是一个弓箭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名字登在飞骑兵的军籍上,服兵役的年月也最长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前几日放他回家务农,这才救了辛辛苦苦的老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差役赋税哪怕重得逼人致死,我发誓也不把全家搬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今年社日,要大大热闹一番,不知您能在这里留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接着呼喊妇女,把大瓶打开,为我还用大盆盛酒。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这种扬扬的意气令人感动,爱民正是为政之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说的话过多而且又杂乱,夸奖府尹始终不离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清晨出游,偶然来到他家,却从卯时到酉时喝了一天酒。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长久做客应爱惜人的友情,我哪能拒绝邻近老叟的挽留?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他高声叫人拿取果栗,我几次告辞他又拉住我的臂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看他指手画脚强留得无礼,我不觉得村里老头粗鄙呆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月亮来时他还一再遮拦,还生气问我喝酒管它几升几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3-184步屟(xiè)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步屧:行走;漫步。“屧”即草鞋。花柳:花和柳。
田翁逼社日,邀花尝春酒。
逼:逼近。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这里是春社,在春分前后。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酒酣夸新尹,畜(xù)眼未见有。
酒酣:有几分酒意。新尹:新上任的成都尹,指严武。畜眼:畜眼,犹老眼,是对自己眼睛的谦称。“畜”同“蓄”。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指大男:指着他的大儿子对杜甫说。渠:他。弓弩手:弓箭手。此句是说被征去当兵。
名在飞骑籍(jí),长番岁时久。
飞骑:军名。长番:唐代府兵制中,无更代的长期兵役。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xiǔ)。
放营农:放归使从事农耕生产。衰朽:即衰老,田父自谓。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差科:指一切徭役赋税。一作“差料”。举家:全家。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大作社:社日要大大地热闹一番。拾遗:指杜甫。杜甫曾任左拾遗。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zhǒu)。
取:取酒的意思。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风化首:意思是说为政的首要任务在于爱民。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杂乱:多而乱;无秩序、条理。
朝(zhāo)来偶然出,自卯(mǎo)将及酉(yǒu)。
朝来:早晨。卯:地支的第四位,上午五点到七点为卯时。酉:地支的第十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为酉时。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久客:久居于外。惜:珍重。邻叟:邻家老人。此指田父。
高声索果栗(lì),欲起时被肘。
肘:这里作动词用。时被肘:是说屡次要起身告辞,屡次被他以手掣肘(拖住或搂下)。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指挥:此指田父指手画脚。村野:犹鄙野,相当于现在说的“老粗”。
月出遮花留,仍嗔(chēn)问升斗。
遮:遮拦,就是拦住不让走。嗔:嗔怪,就是生气。升斗:借指酒。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3-184此诗开头“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是说穿着草鞋信步去玩春景。即下文所谓“偶然出”。万方多难,百忧交集,然而花柳无情,并不随人事为转移,自红自绿,故花柳上用一“自”字。与“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的“自”,含义正同。接着写田父请杜甫喝酒:“酒酣夸新尹。”酒酣,有几分酒意的时候。“新尹”,严武是上一年十二月做的成都尹,新上任,所以说新尹。“畜眼未见有!”是田父夸严武之辞,说长了眼睛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官。先极口赞美一句,下说明事实。然后他指着大儿子对杜甫说,大儿子曾被征去当兵,是个弓箭手,而且得长远当兵,没有轮番更换。现在却能放回家从事生产,他非常感激。“辛苦救衰朽”,这句是倒装句法,顺说即“救衰朽辛苦”。“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二句说田翁表示感激,欲以死报。并且要在社日大大地热闹一番,问杜甫能否留下:“拾遗能往否?”杜甫曾作左拾遗,所以田父便这样称他一声。接着的“叫”字写得很生动,叫是粗声大气的叫喊,如果说“唤妇”,便不能写出田父伪粗豪神气。浦起龙注:“叫妇二字一读,如闻其声。”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这两句是杜甫的评断;也是写此诗的主旨所在。田父的意气扬扬,不避差科,就是因为他的儿子被放回营农。因为感激,所以口口声声总离不了成都尹。即所谓“美”。“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久居在外,故人情尤可珍惜。这两句说明打扰田父一天还不走,井非为了贪杯,实由盛情难却。“指挥过无礼”中的“指挥”二字,很形象,也很幽默。“未觉村野丑”:杜甫爱的是真诚,恶的是“机巧”(“所历厌机巧”),故不觉其为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田父意在尽醉,所以当杜甫最后问到今天喝了多少酒时,他还生气。意思是说:“酒有的是,你不用问。”极写田父的真朴慷慨。关于这句,浦起龙有不同的解释,他说:“问升斗,旧云问酒数,吾谓是问生产也。见有此好宫,不须记挂口料,不怕没饭吃。吾曹今日只管开怀痛炊耳。”
严武是杜甫的朋友严挺之的儿子。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杜甫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劳动人民那种豪爽天真的品质。杜甫的这首诗虽然历代都有人称赏,但这些称赞并没有充分估量出它的份量和价值。它实是一首富有浓郁政治色彩和艺术独创的优秀诗篇。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因为这首诗明白晓畅,内容一望便知,而且诗题还概括了它的基本内容。它具体叙述了杜甫被一位农民盛情相邀饮酒的情景,通过农夫之口赞颂了严武政绩卓著以及在百姓中的口碑。诗中对老农的热情淳朴、豪迈正直写得十分生动。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83-1842、 刘文刚.论小说体政治诗《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鄱阳湖学刊,2014,02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人生在世,有什么地方能够不经历离别?在战乱年代,短暂的分离也让人依依惜别。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远处雪岭那边朝廷的使臣还稽留天外未归,近处松州一带也还驻扎着朝廷的军队。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座中的醉客们邀请我这清醒的人喝酒,江水上空明亮的晴云夹杂着雨云,风雨欲来。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成都里面的美酒可以用来度过晚年,更何况有像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当垆卖酒。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 超值珍藏版》.北京市:京华出版社,2011.05:314-315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市:长春出版社,2000.01.:496-497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gē)惜暂分。
离群:分别。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diàn)前军。
雪岭:即大雪山,一名蓬婆山,主峰名贡嘎山,在今四川西部康定县境内,其支脉绵延于四川西部,被称为大雪山脉。唐时为唐与吐蕃边境。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松州:唐设松州都督府,属剑南道,治下所辖地面颇广,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因西邻吐蕃国,是唐朝西南边塞,故长有军队驻守。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延:请,劝。醒客:指作者自己。晴云杂雨云:明亮的晴云夹杂着雨云,这里是比喻边境军事的形势变幻不定。
美酒成都堪(kān)送老,当垆(lú)仍是卓文君。
送老:度过晚年。当垆:面对酒垆,指卖酒者。卓文君:汉代女子。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 超值珍藏版》.北京市:京华出版社,2011.05:314-315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市:长春出版社,2000.01.:496-497此诗乃诗人于宣宗大中六年时所写,当时李商隐要离开成都,返回梓州,于是在饯别宴席上写下此诗。诗歌描绘了战乱时候与朋友惜别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势的思想感情。而且,该诗是李商隐模仿杜甫的风格所写的诗,《唐贤清雅集》中点评“此是拟作,气格正相肖,非但袭面貌者”。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诗人虽然有着无尽的感叹,但是调子并不悲伤。细细体味,诗中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不如以旷达处之。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思路跳跃奔腾,“大开大合,矫健绝伦”。如此读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
“晴云”、“雨云”也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除此以外,这还是“当句对”,即不但上下旬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这种手法始创于杜甫,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成熟、定型却在李商隐,他的诗歌中有大量的类似之作,如“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等,都用了这种手法。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末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有人说这是主人留客之语,如此美好的成都生活,何忍远离。但是实则“美酒”、“卓文君”这些陈述,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同时又暗指时事堪悲,一些人却沉迷于于酒色,流连忘返,着实让人不齿。从表面看是赞美,但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醉客”的婉讽。另外,在最后一句中用上卓文君这个典故,也隐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仕途上被重用的思想感情。
全诗看来,诗歌体现了李商隐关怀国事,忧虑时局的政治热情。诗人以矫健凄婉的笔力表达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思想。诗歌的艺术也颇显精密,世路干戈,朋友离别是总起,下面写“干戈”而感伤时势,接着写“离群”而感伤别离,结尾却因浓重的忧时情怀而超越了个人的离群之别。全诗脉络精细,变化重重,颇具韵味。这也是李商隐极意学习杜诗的地方。
王安石曾指出,唐朝人学习杜甫而真正得到杜诗神韵的就只有李商隐一人而已。李商隐在该诗中把时事之感融人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劲雄迈,与杜甫晚年的七律,如《恨别》、《登楼》、《秋兴八首》等诗很相近,而与诗人描写爱情的《无题》那种隐微幽深、凄婉动情的风格大有不同。不过,李商隐此诗,并非单纯的模拟,更有自己的特色,诗歌中融入了较多的个人身世之感。其体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挚,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武略.《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李商隐》.北京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1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