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僧辩诗

:

故人总连率,方舟下汉池。玉节交横映,金铙前后吹。

聚图匡汉业,倾产救韩危。昔时明月夜,荫羽切高枝。

冲天势已远,控地力先疲。各言献捷后,几处泣生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18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其二

: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少年郎?顺着河流乘坐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若要问我的心情如何,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gě)
素舸:不加雕饰的大船。素,白也,这宜指白帆、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若为:若何,如何。就:从,自。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这一首诗乃是女子的应答。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可爱哟,谁家的小伙子?在江中驾驶着那白帆船。这两句与上首对应的两句只是变换了三个字,其余都是相同的。民间对歌多是如此,对歌的人往往接过挑歌的人的歌词稍作变换就脱口而出,显得机敏而风趣。这里以“郎”称呼对方,已露爱悦。在古代女子看来,男子肤色白、饰物白就是美,在诗中常见有称美“白面郎”、“白帽郎”、“白马儿”的语句。这里的“素舸”也是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她看到可爱的少年乘坐素舸,又听到他以热烈的情歌相赠,可以相见心中必是欣喜非常的。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是说:要问我的心情怎么样,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这是一句隐语。上首男子以月比女子,这里女子应当也是以月比自已,向云中落下,意谓并非遥远不可得,已是来到你面前了。还有一种理解,认为月堕天黑,正好幽会。这也可以说得过去。不管如何理解,这都是情许的表示。听话听音,素舸郎听到女子这深情的歌唱,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9-70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五言

: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日落泛澄(chéng)(yíng),星罗游轻桡(ráo)
澄瀛:即澄湖,水色清澈之湖。星罗:星罗:像星群样罗列分布。轻桡:借指小船。桡:小桨。

(qì)(xiè)面曲汜(sì),临流对回潮。
憩:休息。榭:供人游息的木构敞屋。建在水边的叫“水榭”,建在台上的叫“台榭”。曲汜:犹曲岸回水。汜:指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回潮:江潮回涨。

(chuò)策共骈筵(pián),并坐相招要。
辍:中止,停止。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头上有尖刺。骈筵:并坐共席。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本诗中指并排。筵:竹席。招要:亦作“招邀”,邀请。要:同“邀”。

哀鸿鸣沙渚(zhǔ),悲猿响山椒。
渚:小洲。山椒:山顶。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biāo)
亭亭:遥远的样子。浏浏:一作“飀飀”,形容风疾劲。飚:疾风。

斐斐气幂(mì)(xiù),泫(xuàn)泫露盈条。
斐斐:轻淡。幂:覆盖。岫:山洞。泫泫:指水流动貌、水下滴貌或露珠晶莹貌。泫:水珠下滴的样子。条:树枝。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瞩:注视。祛:除去,驱散。幽蕴:浓重的黑暗,指隐积在心中的烦愁。蕴:积。荡:清除。喧嚣:喧闹嘈杂之声。

晤言不知罢(pí),从夕至清朝。
晤言:相对而言。罢:通“疲”,疲倦。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诗的开头两句:“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点出“泛湖”题意,写日落星出时湖中泛游情景,楚人称湖泊池沼为“瀛”,前面着一“澄”字,极写湖水的清澈。在太阳已落,夜色渐深,群星灿然,布列空际的时分,诗人乘坐着小船,轻摇着短桨,泛游湖中,景色清幽而心情悠然。在星光下,他和朋友们舍舟登岸,回到住处,这一层意思在诗中省去了,而直接以“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紧扣题意,写他们泛湖归来之后,游兴未尽,又踏着星光夜色出楼游览了。他们一会儿在台榭小憩,临流观景,赏爱着绕旋台前、分而复合的曲流回波。一会儿又丢下竹杖,纷纷呼朋邀友,摆设酒宴,将要连筵接席,共度良宵。

  正当诗人和友朋互相招邀而欢谈笑语时,蓦然传来哀鸿悲猿清异的叫声,引出另一番情趣。于是,诗人顺手拈出了“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两句。沙洲空旷,山丘荒寂,忽有宿鸿哀鸣,夜猿悲啼,响彻空江深谷,显得格外凄清。乍看起来,这两句似乎只是闻之于耳而信手写来,其实它与上下文都有内在的关联,有一种人语惊猿狖,“月出惊山鸟”的意蕴。深夜里,万籁俱寂,洲上征鸿和山中群猿也早已睡去,是人声的喧哗使它们惊醒过来,因而哀鸣悲啼,一片骚动。此刻,恰好又是“亭亭映江月,飀飀出谷飚”(飀:应为“风旁加刘”),夜空远处,一轮明月映澈清江;而幽谷深处,忽然又刮来劲疾的大风。寂静的夜晚,在人语、鸿鸣、猿啼、风吼的交响中喧闹起来了。真有一响俱响、一动俱动之感。而此时此刻,那明月却依旧静静地照着水面,全不为一派喧闹声所动,显得孤高而又清真。此诗题为“玩月”,或许,诗人正是想从这月的品质中领悟一些什么。

  在皓月的映照下,一切景物都因银光素辉而显出清幽迷人的景色。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斐斐气羃(mì,覆盖)岫,泫泫露盈条”,远处的夜雾云气,轻轻飘浮,像帷幕一样遮掩着峰峦,近处的露水如珠,清润晶莹,满满地挂在枝头。远看近看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引起无限的清思,可以畅心怀、绝尘俗,祛除胸中的郁闷,荡涤人间的烦嚣,故而说:“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xuān,声音大而嘈杂)嚣。”这里所表现的不止是视觉感官的满足,而包含着面对清景,气清神清,自摅心愫的审美意向。诗的最后两句:“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晤言”,对言、交谈之意。在此清景面前,诗人和朋友们不禁逸兴遄飞,清言妙语纷涌吐出,不能自休。不觉中,东方既白,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这终夜的晤言,足证那高洁的湖上月色,对于诗人们心灵的澡涤,是何等的清畅,对于诗人们心灵的启迪,又是何等的深邃!

  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相当成功的,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以“亭亭”形容“月”,以“飀飀”(风声)形容“飚”,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陈祚明评此诗云:“甚得叠字法,清出有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八)诚然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长信宫中草诗

: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园中已经色衰翠减的青草好似知晓节令一般,阵风吹过,枯草丛中飘来阵阵余香,它们仍希望有情之人来亲近自己。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履迹日日如此稀少,以致于中庭的草儿蔓延滋长,简直要向石阶延伸过来了。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知节:知道时节。

全由履(lǚ)迹少,并欲上阶生。
履迹:足迹。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宫怨诗。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德容兼备,初时颇得宠幸,便成帝后来移情于另一淫而妒的妃子赵飞燕,班婕妤被迫离开皇帝,自请迁往长信宫,与太后同住,在那里度过了寂寞而凄凉的岁月。班婕妤的遭遇在宫廷妇女当中具有代表性,因而成为历代诗人反复歌咏的一个题材。但本诗的构思却非同凡响。诗人不是泛泛地歌咏其事,而是抓住长信宫中草这一小小的景物,即小见大,即物见人,在这一习见的题材上翻出令人难忘的新意。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深秋季节,当班婕妤在长信宫庭院中漫步之时,她看见本来的满园青草如今都已色衰翠减,一片枯黄。这些草儿仿佛知晓节令一般,当秋风渐紧、严霜频降临之时,便收敛了它的翠色。但阵风吹过,枯草丛中飘来阵阵余香,似乎这些微小的生物,并不甘心自己的青春的消陨,还希望有情之人来亲近自己的芳泽。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一种移情之笔。小草“知节”而“委翠”,与班婕妤见成帝宠爱赵飞燕而自请迁长信宫以避祸,不是很相似吗?小草虽然枯萎,却依然“含芳如有情”,与班婕妤的气质高洁,和她虽备受冷落,却不忘对成帝的一片旧情,不是颇为相似吗?当人们咏读这些诗句,对小草致以深切同情的时候,便自然而然会对导致小草凋零的恶劣气候产生憎恶之感。严霜、寒风扼杀了小草的生机,而帝王的喜新厌旧,使班婕妤这类宫廷女子的青春与生命过早凋零,不也像风霜一般的残酷逼人吗?不过,小草随“委翠”却仍“有情”,因为宫廷中的女子,除了期待皇帝的眷顾,别无出路;从诗人来说,则是遵循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

  正因为“有情”,因此班婕妤对成帝虽心怀怨尤,却依然没有绝望。据 《汉书.外戚传》,班婕妤在长信宫曾作赋自悼,中有“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只因不忘旧情,因此每日俯瞰殿前石阶,祈盼看到成帝履迹。本诗的后二句,应当是从这里化生出来的:履迹日日如此稀少,以致于中庭的草儿蔓延滋长,简直要向石阶延伸过来了。这无声的生长着的小草,正是含有无限哀怨的班婕妤的象征。在这里,诗人不着一个怨字,而巧妙地给无感情的小草赋予感情,使女主人公的满腔愁怨,表现得更为深婉,从而也更能令读者为之低回感叹、黯然神伤。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谈到过比喻之多边。以这首小诗而论:前二句以草比喻女子气质之高洁以及命运之不幸;后二句则隐以草比女子无尽之愁思。虽同为长信宫中之草,但前后寓意所指不同,这就使得这首短短的小诗,亦包含了相当丰富且耐人寻味的寓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传说合浦有一株杉树,随风远向北方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南冠羁居却不能回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秋蓬飞荡失去原住所,光阴转芳草多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长声叹息旅途关山月,风尘沾满天涯客子衣。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编著.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01页2、 金性尧著;金文男编.金性尧集外文编 第4卷 古诗文赏析 作家小传 编辑手稿 旧体诗 金性尧著作篇目索引:中西书局,2013.08:第94页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裴尚书:裴忌,字无畏。陈宣帝时历位都官尚书。“传闻” 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南冠: 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去云”两句: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编著.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01页2、 金性尧著;金文男编.金性尧集外文编 第4卷 古诗文赏析 作家小传 编辑手稿 旧体诗 金性尧著作篇目索引:中西书局,2013.08:第94页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起首两句是“兴”,即唤起。合浦(今属广东)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阳非实指,意思是合浦之杉叶尚能遥飞到洛阳,自己却流落异域,人不如叶。诗人知道岭南的杉叶飞到洛阳是不可信的,所以用“传闻”二字;然而愿望却在挑动诗人,并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虚幻与常识的起迭,失望与希望的对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在乱世尤其表现得突出,因而这两句也有它的社会内容。

  “北风”两句是对“传闻”两句的曲折承接,从南与北的地理的间隔上,又暗寓着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对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诗人的迫切愿望,但国土的分裂使他无法实现这愿望,因而“南”、“北”这两个字,也成为诗人的敏感性的词眼。

  前四句是诗人的独白,五、六两句才转入赠诗的对象。诗人和长安使之间应当有对话的,却以目送手挥来代替。诗人要着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情绪。这两句原是化用嵇康赠人诗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强了感伤的效果。江总原来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岭南,这时眼睁睁地望着长安使从他身边离去,自己却仍然留滞着。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说的话,如同小河下面的潜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说自己在客地已经度过几个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维《送别》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用意都有共通处。

  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对诗人来说,能够让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风尘而已。

  全诗前八句用比喻,对仗也很工整,却不雕琢,这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诗的格律正在逐渐趋向成孰稳定。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著;金文男编.金性尧集外文编 第4卷 古诗文赏析 作家小传 编辑手稿 旧体诗 金性尧著作篇目索引:中西书局,2013.08:第9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刘心明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谢灵运鲍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4-68页2、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二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526页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qì)阴峰。
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景:日光,这里指太阳。憩:休息。阴峰:北山。

舍舟眺(tiào)(jiǒng)(zhǔ),停策倚茂松。
眺:远望。迥:远。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侧径既窈(yǎo)(tiǎo),环洲亦玲珑。
窈窕:细长曲折的样子。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俯视乔木杪(miǎo),仰聆大壑淙(cóng)
杪:树梢。淙:流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xī)绝踪。
蹊:小路。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解作:雷雨大作。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初篁(huáng)苞绿箨(tuò),新蒲含紫茸(róng)
篁:竹子。苞:包裹。箨:竹笋一层层的外皮。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紫茸: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天鸡:鸟名,丹鸡。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juàn)(mí)重。
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览物:观赏景物。眷:留恋。弥:更。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去人:隐逸之人。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刘心明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谢灵运鲍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4-68页2、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二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526页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它以从南山往北山经巫湖中的所见为主要描绘对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由于诗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

  诗的一开始,以“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这一天的浮游乐趣,所见佳景自然是不胜抒写的。诗人对此并未用墨,而将笔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见之上。当诗人结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马代步时,别是一种情趣。举目四望,远处的沙诸依稀可辨,驻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远眺。“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这是远景描写,因为离得远,“侧径”显得“窈窕”细小,“环洲”也更见其“玲珑”巧妙。诗人用两个连绵字将陆地水中的景致写活了。 “侧径’’既弯曲细小,便以“窈窕”昵称, “环洲”在湖水的波光潋滟中愈觉高低明灭、娇小别致,故冠之以“玲珑”。然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改变视觉角度,从听,闻两个侧面写景抒情,“俯视”是参天的乔木,反映出诗人是憩息于阴峰之上,故有俯视乔木的奇笔;“仰聆”是山间大壑中的波声,群岩叠嶂,谷中水流与怪石相搏,在万壑之问激起万千优美的回响。下句“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是对上文的承接。“石横”是指分水岭,水因之分流,这是沟壑中流水声响变化万千的原因;“林密”是对上文“茂松’’的照应,而“蹊绝踪"也正是因为“侧径既窈窕’’之故。谢灵运直睹除沅的风光,当他陷入路绝之境无法更向上攀登时,才会觉得情怀得到畅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险峰之巅可以栖迟的地方,他才能纵目四顾,饱览周围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这两句是用典,是据《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变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万物丰容繁盛。接下来,用工笔重彩绘出一幅山水图:新竹长出嫩绿的苞芽,芦蒲的初蕊绽出紫色的茸毛。沙鸥在春水江岸嬉戏,美丽的飞禽在和风中上下颓飞。诗人以客观的笔触刻画山水景物,使之历历如在目前。面对这秀丽的大自然,只有与万物同化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以致贪欲无厌。但是对景难排,眷恋人间之美的情感愈加强烈。由于诗人厌倦世态,宁愿离开喧嚣的人境,独处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没有古代贤人青甚与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独游,一味伤感而嗟叹便大可不必。这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无人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遗憾心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9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