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并序

: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左军羊长史,衔(xián)使秦川,作此与之。
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陕西关中地区。作此:写这首诗。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yú)
愚:作者自称,谦词。三季:三代,指夏、商、周。黄虞:黄帝、虞舜,指上古时代。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千载外:千年以前。指历史上所谓禅让时代,即唐虞之世。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圣贤: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贤相。中都:占人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在这里建都,都叫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游心目:心涉想目远望。关河:山河。这两句是说北望中原,不能忘怀,但却去不了。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yú)
九域:九州,即天下。甫已一:开始统一。义熙十三年七月,刘裕灭后秦,送姚泓至京师,斩于市,天下渐趋统一。逝:语助词,无义。理:治。舆:车。理舟舆:治备船和车要到中原去。

闻君当先迈,负疴(kē)不获俱。
先迈:先行。疴:病。负疴:抱病。不获俱:不能同行。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chóu)(chú)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踌躇:徘徊、停留。

多谢绮(qǐ)与甪,精爽今何如?
多谢:多问。绮与角:绮里季与甪里先生。精爽:神如有灵。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紫芝:即灵芝。芜:荒芜。

驷马无贳(shì)患,贫贱有交娱。
驷马:富贵人的车乘。贳:远。无贳患:不能避患。交娱:欢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清谣:指“四皓歌”。心曲:心窝里、心坎上。人乖:人生背时。见疏:被时代遗弃。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拥怀:有感。累代:应前三季、黄虞、千载而言。舒:展。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龄,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当时任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的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秦川,今陕西一带。

  刘裕在消灭桓玄、卢循等异己势力之后,执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怀有夺取司马氏政权的野心。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国,收复了古都长安、洛阳。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分裂,晋师不出,已逾百年。这次北伐胜利,本是一件大好事。无奈刘裕出兵的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胜利,便匆匆南归,去张罗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并非真有意于中原”。南北统一的希望,终成泡影。三年之后,他便代晋成了依然偏安江左的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君。

  对刘的意图,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对北伐胜利和羊长史入关称贺,他都表现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说了一句“衔使秦川”而在诗中又委婉地讽示友人,不要趋附权势,追求驷马高官。这一切,都显现出这位“隐逸诗人”对现实和政治还是相当敏感、有所干预的。 因为诗所涉及的是很敏感的时政问题,所以其表现也十分隐约、含蓄。全诗分四节。首节八句,悠徐地从“千载外”说起,说是自己生在三季(夏、商、周三代之末)之后,只有从古人书里,得知些黄帝、虞舜之世的事,不禁慨然长念——那时真风尚存,风俗淳朴平和。言下之意,三季之后,就只剩下欺诈虚伪,争攘篡夺了。这自然是对刘裕的隐隐嘲讽。既提到“古人书”,就以它为纽带,自然地转入下文:也正是从书里,知道了贤圣余迹,多留存在中都(指洛阳、长安)一带。点到“贤”字,目光便已遥注到下文的“绮(里季)与甪(里先生)”;而“圣”,则上应“黄虞”。自己是一直向往“贤圣”们所作所为的,所以始终盼望着去那里游骋心目;只是限于关山阻隔(实际是南北分裂的代用语),没能如愿而已。这样缓缓说来,既说出自己对“贤圣”的崇仰心情,也以宾带主,渐渐引入羊长史的北去。思路文理,十分绵密。

  次节四句,转入赠诗。现在九域(九州,指天下)已经初步统一起来了,诗人下了决心,要整治船只车辆,北上一行。听说羊长史要先走一步,自己因身有疾病,难以联袂同行,只有赠诗相送。作者早衰多病,五十以后即“渐就衰损”(《与子俨等疏》),“负疴”当然是实情;但“不获俱”的真正原因,还应在于羊长史是奉使向刘裕称贺,而自己却是要“游心目”于贤圣遗迹,目的既不同,当然也不必同行了。

  “路若经商山”以下八句,是赠诗主旨所在。到关中去,说不定要经过商山,那正是汉代初年不趋附刘邦的绮、角等“四皓”(四个白首老人)的隐栖之地。作者很自然地借此向友人嘱咐,要他经过时稍稍在那里徘徊瞻仰,并多多向四皓的英灵致意:他们的精神魂魄又怎样了呢?相传他们在辞却刘邦迎聘时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见《古今乐录》)如今,紫芝有谁再采呢?深谷里也大概久乏人迹、芜秽不堪了吧?——多少人已奔竞权势、趋附求荣去了。作者在这里说“为我”,流露出自己是有心上追绮、角精魂的人,同时也示意友人要远慕前贤,勿误入奔竞趋附者的行列。接着,他又化用《紫芝歌》后段的意思警醒友人:“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高车驷马,常会遭罹祸患;贫贱相处,却可互享心神上的欢娱。是讽示,也是忠告,朱光潜在《诗论》中曾举到这首诗说:“最足见出他于朋友的厚道。”正指此处。

  《紫芝》一歌,可看作这首赠诗的灵魂。篇首的“慨然念黄虞”,已化用了“唐虞世远”之意;直到结尾,作者还郑重写出“清谣(指《萦芝歌》)结心曲”,深慨绮、甪长往,人既乖违,时代亦疏隔久远,自己只有在累代之下,长怀远慕,慨叹无穷了。“言尽意不舒”,见出作者对时世慨叹的多而且深,也示意友人要理解此心于言语文字之外。

  此诗对刘裕不屑涉笔,意存否定,却对不趋附权势的绮、甪崇仰追慕,这些都显示出他崇高的人格修养。在写作上,虽从远处落笔,却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才突出赠诗主旨,手法都很高妙。无怪方东树《昭昧詹言》云:“《羊长史》篇文法可以冠卷。”

  沈德潜论赠答诗,谓“必所赠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复以己之情性流露于中,自然可咏可读。”(《说诗晬语》)此诗应是此论的一个好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陕西关中地区。作此:写这首诗。
愚:作者自称,谦词。三季:三代,指夏、商、周。黄虞:黄帝、虞舜,指上古时代。这两句是说自己生在三代之后,却向往黄虞时代的休明之治。
千载外:千年以前。指历史上所谓禅让时代,即唐虞之世。这两句是说依赖古书的记载才知道上古的政治情况。
圣贤: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贤相。中都:占人以黄河流域为中原,在这里建都,都叫中都。如尧都乎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汤都毫,西周都镐,东周都洛邑等,都在黄河流域。作者举此,在于说明东晋都建业,只是偏安割据的局面。
心目:心涉想目远望。关河:山河。这两句是说北望中原,不能忘怀,但却去不了。
九域:九州,即天下。甫已一:开始统一。义熙十三年七月,刘裕灭后秦,送姚泓至京师,斩于市,天下渐趋统一。逝:语助词,无义。理:治。舆:车。理舟舆:治备船和车要到中原去。
先迈:先行。疴(kē苛):病。负疴:抱病。不获俱:不能同行。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踌躇:徘徊、停留。
多谢:多问。绮与角:绮里季与甪里先生。
精爽:神如有灵。这两句是说多问问商山四皓,他们的神如有灵今天应怎样?作者自己有归隐之意。
紫芝:即灵芝。芜:荒芜。
驷马:富贵人的车乘。贳(shì市):远。无贳患:不能避患。交娱:欢娱。
清谣:指“四皓歌”。心曲:心窝里、心坎上。人乖:人生背时。见疏:被时代遗弃。
拥怀:有感。累代:应前三季、黄虞、千载而言。舒: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龄,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当时任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的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秦川,今陕西一带。

  刘裕在消灭桓玄、卢循等异己势力之后,执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怀有夺取司马氏政权的野心。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国,收复了古都长安洛阳。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分裂,晋师不出,已逾百年。这次北伐胜利,本是一件大好事。无奈刘裕出兵的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胜利,便匆匆南归,去张罗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并非真有意于中原”。南北统一的希望终成泡影。三年之后,他便代晋成了依然偏安江左的刘宋朝的开国之君。

  对刘的意图,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对北伐胜利和羊长史入关称贺,他都表现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说了一句“衔使秦川”而在诗中又委婉地讽示友人,不要趋附权势,追求驷马高官。这一切,都显现出这位“隐逸诗人”对现实和政治还是相当敏感、有所干预的。 因为诗所涉及的是很敏感的时政问题,所以其表现也十分隐约、含蓄。全诗分四节。首节八句,悠徐地从“千载外”说起,说是自己生在三季(夏、商、周三代之末)之后,只有从古人书里,得知些黄帝、虞舜之世的事,不禁慨然长念——那时真风尚存,风俗淳朴平和。言下之意,三季之后,就只剩下欺诈虚伪,争攘篡夺了。这自然是对刘裕的隐隐嘲讽。既提到“古人书”,就以它为纽带,自然地转入下文:也正是从书里,知道了贤圣余迹,多留存在中都(指洛阳、长安)一带。点到“贤”字,目光便已遥注到下文的“绮(里季)与甪(里先生)”;而“圣”,则上应“黄虞”。自己是一直向往“贤圣”们所作所为的,所以始终盼望着去那里游骋心目;只是限于关山阻隔(实际是南北分裂的代用语),没能如愿而已。这样缓缓说来,既说出自己对“贤圣”的崇仰心情,也以宾带主,渐渐引入羊长史的北去。思路文理,十分绵密。

  次节四句,转入赠诗。现在九域(九州,指天下)已经初步统一起来了,诗人下了决心,要整治船只车辆,北上一行。听说羊长史要先走一步,自己因身有疾病,难以联袂同行,只有赠诗相送。作者早衰多病,五十以后即“渐就衰损”(《与子俨等疏》),“负疴”当然是实情;但“不获俱”的真正原因,还应在于羊长史是奉使向刘裕称贺,而自己却是要“游心目”于贤圣遗迹,目的既不同,当然也不必同行了。

  “路若经商山”以下八句,是赠诗主旨所在。到关中去,说不定要经过商山,那正是汉代初年不趋附刘邦的绮、角等“四皓”(四个白首老人)的隐栖之地。作者很自然地借此向友人嘱咐,要他经过时稍稍在那里徘徊瞻仰,并多多向四皓的英灵致意:他们的精神魂魄又怎样了呢?相传他们在辞却刘邦迎聘时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见《古今乐录》)如今,紫芝有谁再采呢?深谷里也大概久乏人迹、芜秽不堪了吧?——多少人已奔竞权势、趋附求荣去了。作者在这里说“为我”,流露出自己是有心上追绮、角精魂的人,同时也示意友人要远慕前贤,勿误入奔竞趋附者的行列。接着,他又化用《紫芝歌》后段的意思警醒友人:“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高车驷马,常会遭罹祸患;贫贱相处,却可互享心神上的欢娱。是讽示,也是忠告,朱光潜在《诗论》中曾举到这首诗说:“最足见出他于朋友的厚道。”正指此处。

  《紫芝》一歌,可看作这首赠诗的灵魂。篇首的“慨然念黄虞”,已化用了“唐虞世远”之意;直到结尾,作者还郑重写出“清谣(指《萦芝歌》)结心曲”,深慨绮、甪长往,人既乖违,时代亦疏隔久远,自己只有在累代之下,长怀远慕,慨叹无穷了。“言尽意不舒”,见出作者对时世慨叹的多而且深,也示意友人要理解此心于言语文字之外。

  此诗对刘裕不屑涉笔,意存否定,却对不趋附权势的绮、甪崇仰追慕,这些都显示出他崇高的人格修养。在写作上,虽从远处落笔,却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才突出赠诗主旨,手法都很高妙。无怪方东树《昭昧詹言》云:“《羊长史》篇文法可以冠卷。”

  沈德潜论赠答诗,谓“必所赠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复以己之情性流露于中,自然可咏可读。”(《说诗晬语》)此诗应是此论的一个好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20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九日闲居

: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秋,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1-532、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3-24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láo)(mǐ)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靡: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斯人:指人人。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

露凄暄(xuān)风息,气澈天象明。
露凄:秋霜凄凉。暄风:暖风,指夏季的风。气澈:空气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酒能祛(qū)百虑,菊解制颓(tuí)龄。
祛:除去。制:止,约束,节制。颓龄:衰暮之年。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这里指重九节。倾: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

尘爵耻虚罍(léi),寒华徒自荣。
尘爵耻虚罍: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寒华: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荣:开花。

(liǎn)(jīn)独闲谣,缅(miǎn)焉起深情。
敛襟: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作诗。缅: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退,难道就一事无成!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1-532、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3-24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陶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小序中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宋代李公焕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中认为此句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陶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君寿说是“一意两层收束”(《老生常谈》)。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陶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21-5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127

寝迹衡门下,邈(miǎo)与世相绝。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邈: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顾盼莫谁知,荆扉(fēi)昼常闭。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荆扉: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凄凄岁暮风,翳(yì)翳经日雪。
翳翳: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hào)已洁。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皓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劲气侵襟袖,箪(dān)瓢谢屡(lǚ)设。
劲气:猛烈的寒气。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萧索:萧条,冷落。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高操非所攀,谬(miù)得固穷节。
谬:误,谦辞。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jù)为拙!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苟:如果。由:沿看,遵循。栖迟:游息,指隐居。讵:岂。

寄意一言外,兹契(qì)谁能别?
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契:契合,指志同道合。别:识别。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127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承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事实上固守其穷决非易事。陶渊明在诗中坦率地说自己是“谬得固穷节”,论者或以为这是他的谦辞,其实这一句诗表明他本来并不想走这样一条路,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在陶渊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在官场里不断运作和升迁,那是阳关大道(“平津”);另一条是退守田园,栖迟于衡门之下,这是独木小桥。陶渊明说,既然前一条路走不成,那么只好走后一条,这也不算是“拙”。话是这么说,却总是有点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味道,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这时的陶渊明认为固守其穷乃是“拙”,算不得“高操”。可知他本心深处并不打算“拙”,只是实逼此处、无可奈何罢了;这与他后来下决心“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心情是两样的。

  这首诗绝大部分诗句意思都相当明确,只有结穴处“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两句颇有玄言的色彩。这里的“一言”,或谓指“固穷”,或谓指“栖迟讵为拙”,恐怕都不大合适,既然是“一言”,应当只能是指出上句之末的那个“拙”字——否则就不止“一言”了。

  “拙”字在陶诗中出现过多次。陶渊明后来往往在褒义上使用此字。在此诗中,“栖迟讵为拙”这一句是为“栖迟”亦即隐居辩护的,他说这样活着还不能说是“拙”,这里“拙”字明显是贬义的。当然,陶渊明立即又说,“拙”字在它的一般义之外还有言外之意,这就含有要替“拙”字推陈出新的意思了。诗中末句忽然发问道:谁能够对此作出分析研究呢?他大约是寄希望于他的从弟陶敬远罢,但也没有明言,此时诗人自己陷入了深沉的反思。前人论陶渊明此诗往往一味称道其高尚,而无视其情感上的矛盾纠葛,尚未可称为知言。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2-5032、 顾农.说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J].古典文学知识,2006(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山川一何旷,巽(xùn)坎难与期。
一何:多么。旷:空阔。巽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聒(guō)天响,长风无息时。
崩浪:滔天巨浪。聒天响:响声震天。聒:喧扰。长风:大风。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游:游宦,在外做官。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淹:滞留。兹:此,这里,指规林。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良:实在。

当年讵(jǜ)有几?纵心复何疑!
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讵: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绘声绘色。“聒”字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聒”字形容声杂。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像崩浪震天那样可怕。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可以看见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真实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侯爵良 彭华生.陶渊明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饮酒·其十

: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yú)
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道路迥(jiōng)且长,风波阻中途。
迥:远。“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qū)
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yú)
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拟古九首

: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君:指出门的游子。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jiā)友。
中道:中途。嘉友:好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言:指临别誓约。负:违背,背弃。

多谢诸(zhū)少年,相知不忠厚。
多谢:多多告诫。相知不忠厚:当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意气:情谊,恩义。倾人命:送性命。离隔:分离,离弃。

辞家夙(sù)严驾,当往至无终。
夙:早晨。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志无终:向往到无终去。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商:经商,做买卖。戎:从军。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节义:气节信义。士雄:人中豪杰。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斯人:此人,指田畴。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生:生前,在世时。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直:只,仅。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
仲春:阴历二月,遘: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众蛰(zhé)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众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

(piān)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固匪石: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君:指燕。

(tiáo)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迢迢: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分明:清楚。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茫茫:辽阔,深远。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此场:指山河、平原。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máng)
百岁后:去世以后。相与:共同,同样。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tuí)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荣华”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zhuó)一冠。
著:戴。冠:帽子。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观其人:访问他。越河关:渡河越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luán)
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孤鸾:即《双凤离鸾》,汉琴曲名。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树:指松柏。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zī)
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jì)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稷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指彼:指望他们。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装束:整备行装。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行行”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chī)
不合意:见解不同。嗤: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君:泛指读者。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用作动词,吹动。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

佳人美清夜,达曙(shǔ)(hān)且歌。
佳人:美人。美清夜:爱清夜。达曙:到天明。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竟:歌唱完了。此:指下文四句歌辞。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感人多:十分动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厉:性情刚烈。

谁言行游近?张掖(yè)至幽州。
张掖:地名。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易水:水名。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丘:坟墓。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伯牙:古代音乐家。庄周:庄子。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三年”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始:才。值:逢。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柯:枝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本:桑树枝干。这两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前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前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

  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4-18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