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素蘤(huā)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蘤:“花”的古体字。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duò)时。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伤感、惆怅,又恰逢落叶飘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3-44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fén)。
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河汾: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
心绪(xù)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树叶凋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3-44 .这首五绝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它采取了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这前二句是说,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黄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的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不难使人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到震惊的。难道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义是复杂的。总的说来,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后二句是说,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的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战国楚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用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2-63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参考资料:
1、 (清)梁修撰;梁中民,廖国楣笺注. 花埭百花诗笺注[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04.第37页 .2、 熊四智主编. 中国饮食诗文大典[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01.第214页3、 宋金鼎著. 李商隐诗今译[M]. 郑州:海燕出版社, 2012.08.第132页榴枝婀(ē)娜(nuó)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石榴: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
可羡(xiàn)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jiá)一千年。
可羡:何羡,岂羡。碧树: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参考资料:
1、 (清)梁修撰;梁中民,廖国楣笺注. 花埭百花诗笺注[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04.第37页 .2、 熊四智主编. 中国饮食诗文大典[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01.第214页3、 宋金鼎著. 李商隐诗今译[M]. 郑州:海燕出版社, 2012.08.第132页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诗人盛赞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尽管石榴比碧桃还要美丽娇艳,却也无法红颜“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榴”字凡四叠,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不独上下句复辞,联内亦复辞。“碧桃”联袂而出,深叹人间红颜易逝,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在艺术特色上,此诗运用了复词重言的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参考资料:
1、 王红军.李商隐诗复叠辞格之美[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2、 郭清扬.石榴[J].青少年日记(小学版),2016,(第12期)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鬓白道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辩认道路。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田家老翁住东陂(bēi),说道平生隐在兹。
陂:山坡。兹:此地。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cí)。
茅茨: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岩际窟中藏鼹(yǎn)鼠,潭边竹里隐鸬(lú)鹚(cí)。
鼹鼠:田鼠。鸬鹚:水禽。鱼鹰,俗称水老鸦。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shǔ)与君辞。
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这首诗写诗人寄宿农家、与老翁饮酒所见所感的内容,表现农人的闲静惬意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诗看。农人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心迹。诗的笔法属白描,抒写逼真实在。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6-158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wěi)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qì)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而去。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景气:景色,气候。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猥:鄙贱。自谦之词。烦:打扰。辄便:就。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饭讫: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沦涟(lián),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zè)径,临清流也。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辋水:车轮状的湖水。村墟:村庄。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疏:稀疏的。静默:指已入睡。曩:从前。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春中,草木蔓(màn)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zhāo)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当待:等到。蔓发:蔓延生长。轻鯈: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矫翼:张开翅膀。矫,举。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麦陇:麦田里。朝雊: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傥:同“倘”,假使,如果。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是中:这中间。无忽:不可疏忽错过。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6-158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
1、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