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我于大和三年在已故的吏部侍郎沈公任江西观察使的幕府供职。那时张好好十三岁,已经小有名气,刚因会唱歌而被编入乐籍。过了一年,沈公改官宣歙观察使,又把张好好带去安排在宣城乐籍。又过了两年,张好好被沈公弟弟著作郎沈述师以双鬟的年纪纳为姬妾。再后两年,我在洛阳东城重又见到张好好。感旧伤怀,就题了这首诗送给他。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您是南昌佳丽人,当年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像嫩绿凤尾刚生芽,像晕红莲花还含苞。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高阁依在半天里,章江连接碧云霄。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在这里请您试珠喉,专为此把华丽宴排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主人公环顾四座客,正惊讶您来得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吴娃就起身引您上前,还犹豫掩长袖半遮面。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一双发髻高低恰合宜,青螺小袄正显身娇俏。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明眸妩媚静垂下双袖,歌喉啭动犹如雏凤鸣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急促的弦索弹出关纽,高亢的管乐像要吹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多少乐声都跟不上您的歌唱,缭绕飘渺飞向那碧云天路。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主人公赞叹了还又赞叹,说这样的歌声天下称罕。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送给您天马绸缎,还配上水犀头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到龙沙洲去看秋浪,在明月下畅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从那以后我们便常常会面,三日不见就要算时隔太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美丽资质随着月亮变得丰满,浓艳风情跟着春天更加展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深红的嘴唇渐渐轻灵乖巧,轻盈的步态越发从容自如。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旌旆旗帜忽然东下,笙歌乐舞转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秋霜凋萎谢楼楼畔树,春沙温暖句溪溪边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身外事任由它等同尘土,酒杯前且尽人生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集仙殿里飘然客,作赋压倒司马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聘您使用碧瑶珮,载您动用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从此洞门关闭水声远,明月高悬蝉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自那时过了没几年,已经散尽了我们这些高阳酒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洛阳城东重又相见爱你,您身姿绰约正酒店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奇怪我“为什么事情所苦,年轻轻的就白了须胡?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同游的伙伴如今可还在?这失意的日子可还受得住?”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在我哭悼沈公后,水天尽染初秋色。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斜阳冷光照衰柳,凉风暗生起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泪水洒满胸衣襟,短歌一曲为您书。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72、 罗时进 编选.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30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huán)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大和:唐文宗年号(—),也作“太和”。佐:辅佐。吏部沈公:沈传师,字子言,吴(今江苏苏州)人,大和(太和)二年(年)以尚书右丞出为江西观察使,曾召杜牧为幕僚。大和(太和)九年(年)死于吏部侍郎任上,故称“吏部沈公”。幕:幕府,将军的府署。乐籍:乐部的名册。古时官伎隶属于乐部。移镇宣城:沈传师于大和(太和)四年(年)九月调任宣歙观察使。沈著作: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字子明,大概曾任著作郎或者著作佐郎,故称。双鬟:将头发盘曲绕成环状,挽成双髻,为年少女子的常见发型。一说指一千万钱。
君为豫章姝(shū),十三才有余。
豫章:郡名,即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即驻于此地。姝:美女。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fū)。
茁:生长。凤生尾:植物,当即凤尾竹。跗:花萼的基部。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高阁:指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旧址在江西新建县西章江门上,西临大江。章江:即章水,源出江西崇义聂都山,东北流入赣县,与贡水合流为赣江,经南昌流入鄱阳湖。碧虚:天空。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yán)铺。
华筵:丰盛的宴席。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chí)蹰(chú)。
主公:指沈传师。顾:回头看。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吴娃:吴地的美女。起引:搀扶引领。裾(jū):衣服的前襟。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rú)。
罗襦:丝罗制成的短袄。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chú)凤呼。
盼盼:贞元间名伎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武宁节制徐建封所宠。这里代指张好好。雏凤呼;形容声音清越,如同小凤凰的鸣叫声。
繁弦迸(bèng)关纽,塞管裂圆芦。
繁弦:急促的乐声。迸:喷射,裂开。关纽:琴弦的转轴。塞管:即芦管,一种少数民族乐器。
众音不能逐,袅(niǎo)袅穿云衢(qú)。
袅袅:歌声绵延不断。云衢:天空。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主公:一作“主人”。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xī)梳。
天马锦:用沙狐皮做成的皮大衣。沙狐活动于沙丘地带,身小皮白,肚子下的皮称为天马皮,下巴下的皮称为乌云豹,都是极为贵重的皮料。副:配上。水犀梳:用珍贵的水犀角制成的梳子。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龙沙:地名,在南昌城北,因其地多白沙并呈龙形,故名。东湖:地名,在南昌城东,与章江相通,也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玉质:玉体。满:丰满。艳态:娇艳的姿态。舒;舒展。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绛唇:红唇。云步:像云彩一样飘逸的脚步。虚徐:轻柔,舒缓。
旌(jīng)旆(pèi)忽东下,笙歌随舳(zhú)舻(lú)。
旌旆:旌旗。东下:指沈传师调任宣州。舳舻:船尾为舳,船头为舻,指首尾相连的船只。
霜凋(diāo)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谢楼:谢朓楼,在宣城北,又名北楼,南朝齐宣城太守谢所建。句溪:又名东溪,从宣城东流过,曲折如同“句”字,故名。
身外任尘土,樽(zūn)前且欢娱。
樽:酒杯。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集仙客:指沈述师。讽赋:作赋。欺:压倒。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
聘(pìn)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聘:下聘,用礼物订婚。碧瑶:碧绿的玉佩,形容贵重。紫云车:仙人乘坐的车子,形容豪华。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chán)影孤。
洞闭水声远:这里暗指张好好嫁给沈述师后不再与故人往来。月高蟾影孤:此处暗示张好好独守空房,孤单寂寞。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尔来:从那时起。高阳徒:即高阳酒徒。
洛城重相见,婥(chuò)婥为当垆(lú)。
洛城:洛阳。为当垆: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婥婥,姿态美好的样子;当垆,指卖酒,垆是酒店里安放酒坛的土台。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怪我:对我感到惊奇。
朋游今在否,落拓(tuò)更能无?
落拓:无拘无束,自由放纵。
门馆恸(tòng)哭后,水云愁景初。
“门馆”句:指诗人因为沈传师的去世而痛哭。因为杜牧曾为沈传师的幕僚,故有此称。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yú)。
座隅:座边。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72、 罗时进 编选.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30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实是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路过金陵,曾为“穷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了悲慨的《杜秋娘诗》;两年后,诗人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又为她沦为“当垆”卖酒之女,而“洒尽满襟”清泪——这就是此诗的由来。
风尘女子的沦落生涯,在开初往往表现为人生命运的惊人跃升。此诗开篇一节,正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翠茁(zá,生长)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花萼的基部)”——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那红扑扑的脸盘,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葩欲放。诗人安排她的出场非同一般,那是在一碧如染的赣江之畔、高倚入云的滕王阁中——正适合美妙歌韵的飞扬、回荡。为了这一次试唱,人们特为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而处于这一切中心的,便是张好好。
此刻,她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只在现身的刹那间,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为着表现张好好的惊人之美,诗人还不忘从旁追加一笔:“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主公,即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当时诗人正充当他的幕僚);“来踟蹰”,则化用《陌上桑》“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踟蹰”之意,描写沈传师在座中初睹张好好风姿的惊讶失态的情景,深得侧面烘托之妙。
然后便是张好好的“试唱”,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低头不语地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寥寥数笔,画出了这位少女的无限柔美羞怯之态。令人不禁要怀疑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然而,“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她像贞元(785-805)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摔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迸散关钮、芦管即将为之破裂。而张好好的袅袅歌韵,却还压过“众音”,穿透高阁,直上云衢。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商女奏乐之妙,全借助于连翩的比喻描摹;此诗则运用高度的夸张,从伴奏器乐的不胜竞逐中,反衬少女歌喉的清亮遏云,堪称别开蹊径。
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卖唱的歌妓。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乐妓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她大约到是满心喜悦地以为,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那伴着“主公”在彩霞满天的秋日,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浪,或是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的生活,该有无限乐趣。最令诗人惊叹的,还是张好好那日愈变化的风韵:“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这就是诗之二节所描述的张好好那貌似快乐的乐妓生活——诗人当然明白,这种“身外(功业、名声)任尘土,樽前极欢娱”的“欢娱”,对于一位歌妓来说,终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长久。但他当时怎么也没预料,那悲惨命运之神的叩门,对张好好竟来得如此突然。而这一节之所以极力铺陈张好好美好欢乐的往昔,也正是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转,以反衬女主人公令人惊心的悲惨结局。
这结局在开始依然带有喜剧色彩:“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仙人所乘)”。
那风度翩翩、长于“讽赋”的聘娶者,就是曾任“集仙殿”校理的沈传师。诗序称他“以双鬟(一千万钱)纳之”,可见颇花费了一笔钱财,故诗中以“碧瑶佩”、“紫云车”等夸张之语,将这出“纳妾”喜剧着力渲染了一番。张好好呢,大约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归宿,生活拘检起来,正如传说中的天台仙女一般,关闭“洞门”,不再与往日熟知的幕僚交往。“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二句,叙女主人公为妾景象,虽语带诙谐,字里行间毕竟透露着一种孤清幽寂之感,它似乎暗示着,女主人公身为侍妾,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如意。
诗情的逆转,是数年后的一次意外相逢:“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这令诗人十分震惊。奇特的是,当诗人揭开张好好生涯中最惨淡的一幕时,全不顾及读者急于了解沦落真相,反而转述起女主人公对诗人的关切询问来:“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此四句当作一气读,因为它们在表现女主人公的酸苦心境上,简直妙绝——与旧日朋友的相逢,竟是在如此尴尬的场合;张好好纵有千般痛楚,教她也无法向友人诉说。沉沦的羞惭,须得强加压制,最好的法子,便只有用这连串的问语来岔开了。深情的诗人不会不懂得这一点。纵有千种疑问,也不忍心再启齿相问。诗之结尾所展示的,正是诗人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凝望着衰柳、斜阳,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使得诗人落泪不止的,便是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而后又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的不幸遭际;便是眼前这位年方十九,却已饱尝人间酸楚,终于沦为卖酒之女、名震一时的名妓。
这首诗正以如此动人的描述,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作为一首叙事诗,诗人把描述的重点,全放在回忆张好好昔日的美好风貌上;并用浓笔重彩,表现她生平最光彩照人的跃现。只是到了结尾处,才揭开她沦为酒家“当垆”女的悲惨结局。这在结构上似乎颇不平衡。然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便在读者心中,刻下了张好好最动人美丽的形象;从而对她的悲惨处境,激发起最深切的同情。
解释二: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这是杜牧的爱人张好好写给他的诗,诗里有爱,爱重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所以不是什么同情,是爱情诗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参考资料:
1、 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 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 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七夕今宵看碧霄(xiāo),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几万条:比喻多。
参考资料:
1、 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 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 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
1、 言鼎编著,古诗文诵读,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7,第58页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学语的时候。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时诗。
就知道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的的诗了。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世道不太平可怜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家中贫困,全部仰仗你母亲来照应。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全国到处是举着麾旗的军队,战乱不止。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
参考资料:
1、 胡光舟,周满江主编,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页 2、 徐志福编著,古今名人教子诗赏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06,第20页骥(jì)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骥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指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世乱怜渠(qú)小,家贫仰母慈。
渠:他,指骥子。仰:依赖。
鹿门携不遂(suì),雁足系难期。
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这里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遂:不成。雁足:此处指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天地军麾(huī)满,山河战角悲。
军麾:军旗。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战角:军中号角。
傥(tǎng)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傥:通“倘”,如果。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迟:延迟。
参考资料:
1、 胡光舟,周满江主编,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页 2、 徐志福编著,古今名人教子诗赏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06,第20页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时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编著,唐诗名篇鉴赏 超值珍藏版,京华出版社,2011.05,第100页 2、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自读课本 八年级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51页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亲手栽下很多棵杏与桑,富家郎砍倒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只因为连年徭役太繁重,不得不全部卖给富家郎。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富家的大郎田地产业多,他又花臭钱买来大官当。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老田翁咋日在他门前过,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嗟。
老田翁到家一向家人讲,惹得满室的儿孙竟嗟伤。
不见千树桑,一浦芙蓉花。
看不见千裸桑树与杏树,只有满池的荷花散幽香。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植:种树。树:株,棵。文杏:杏树的一种,树高大,其材有文彩,可做中梁。
频年徭(yáo)役重,尽属富家郎。
频年:累年,连年。尽:都,全部。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金章:大官执掌的金印。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的人乘坐。垂杨:树名,又名垂柳,此树易于栽种,枝叶下垂,摇曳多姿。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zī)嗟(jiē)。
说向家:“向家说”的倒文,向家人说起此事的意思。咨嗟:感叹声。
不见千树桑,一浦(pǔ)芙蓉花。
浦:本作“水滨”解,这里指水池。芙蓉花:荷花的别名,荷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开花美丽,又有莲花、菡萏等别名。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田翁叹》通过一位植树田翁的感叹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面貌,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人间的不平与官府徭役的繁重与害人。这位植树的田翁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农,他辛勤劳动了一生,亲手栽下了千棵桑树与杏树,他本指望这些劳动会给自已与自己的一家带来温饱,也造福于社会与后代。这种愿望是应该得到满足的。但是,封建社会的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连年繁重的徭役使田翁倾家荡产,他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与希望的桑林与杏树卖给富家郎。而这位富家郎却砍倒“文杏作中梁”,又段林开池,在池中种上了满池的荷花,以供自己的观赏与享乐。这位富家郎“田业广”,又花钱买了“金章”,步入了官场。他又广为结交,使他家门前的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这样的现实,使田翁及田翁的一家感叹嗟伤,又使作者感到不平。
这首诗形象鲜明,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田翁的形象是从作者的正面描写中展示出来的。这首诗是以写田翁的所做、所观、所想为主,这位田翁的性格特点是由他的动作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手植千树桑”,他家有满室的儿孙,说明他的勤劳,他已经为社会劳动了一生。他对富家郎的怨恨说明他有朴素的阶级觉悟。他对“千树桑”被毁,对他亲手栽的文杏做了中梁,对桑林被开为荷花池感到痛心与惋惜,这说明他一生种桑与种杏不单是为了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当然也包含着为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这中间透出了一定的为社会及后代造福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可贵的善良的一面。这位老田翁的形象是具体的,是有血有肉的。而那位富家郎的活动,他的所作所为,他砍“文杏作中梁”,他“田业广”,他用钱“买金章”,他招来无数贵人的车辆,他毁桑林开水池种荷花,这一切都是从田翁的眼里看出,从田翁的嘴里说出,这种写法省略了不少笔墨,而这位富家郎“为富不仁”的特点又表现得极为突出。作者的态度,作者对田翁的同情,对富家郎的厌恶与斥责都是通过这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诗人对官府徭役繁重的揭露也没有正面阐述,只是在说明田翁把“手植”的“千树桑”卖给富家郎的原因时,顺便交待了一句“频年徭役重”,致使田翁的“千树桑”“尽属富家郎”。这样描写,使这首诗重点突出,情节多变化,这是一首以叙事与扦情二者相结合的作品。另外,这首诗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诗中田翁与富家郎是封建社会两类人的代表,田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富家即是压迫别人剥削别人的官僚地主。这两者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就在这对比之中展示出来。同时,语言通俗形象,情节跳跃性较大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罩云飘远岫(xiù),喷雨泛长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喷雨:喷下雨。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岭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脚。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泫丛珠缔(dì)叶,起溜镜图波。
泫丛: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濛(méng)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