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还荆州

: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

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皇甫曾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5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古剑篇 / 宝剑篇

: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34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
凡:即共,一作“经”。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zī)(jiē)叹奇绝。
咨嗟:即赞叹。

琉璃玉匣(xiá)吐莲花,错镂(lòu)金环映明月。
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精光黯(àn)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lín)
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曾:一作“常”。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尘埋:为尘土埋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34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听话丛台

: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张恪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听话:听人论事 ; 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zhāng)河地里来。
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该句又衍“云遮襄国无边尽”。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金舆(yú)玉辇(niǎn)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舆:车,亦指轿子 ;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花、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汉宫词

: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82-1183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3-84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集灵台:汉时台名。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jīng)露一杯。
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82-1183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3-84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虚构出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

  一、二句“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青雀,即《山海经》中的青鸟,诗中借喻为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音讯的使者。青鸟,这任重致远的使者,向西方极乐世界飞去,却竟然一去未回,杳无踪迹。然而,异想升天的汉武帝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等待佳音。起句中的“竟”字精警地表达出汉武帝迷信神仙的痴呆心理:一心以为青雀西飞定会带来仙界好音,谁知一去“竟然”未回,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诗人著一“竟”字,极其传神地透露了他这种执迷不悟的心理状态。接着于“长在集灵台”句中和盘托出他的求仙活动,开首两句诗,揭露了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寓揶揄嘲弄于轻描淡写中,显得委婉有致,极富幽默感。

  三、四句“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诗人进一步刻画汉武一心求仙而无意求贤的思想行径,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有消渴病(今称糖尿病),因此水对于这种病人之重要,简直可以说是“救命之水”。但是,汉武只祈求自己长生而全不顾惜人才的死活,就是一杯止渴救命的露水也不肯赐给相如。结尾两句诗人拈出一个表示极大量的副词“最”与一个极小量的数词“一”作对比,前后呼应,便十分准确地揭露出这个君王好神仙甚于爱人才的偏执灵魂。讽刺辛辣而尖锐。诗里的数词已不仅表示量,而且还揭示质,蕴含深刻的思想意义。

  《汉宫词》虽然咏汉代事,但和唐代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如果说,这首诗在讽刺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这方面,写得比较明显而尖锐,那么,在讽喻唐武宗的问题上,便显得含蓄深隐,曲折而婉转。李商隐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如:“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等等。这首诗也是有感于自己的身世,不满唐武宗贬视人才。诗人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委婉地表达不便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内容来,让辛辣的讽嘲披上一幅神话、历史与现实巧妙织成的面纱,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82-118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步虚

: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母亲亲自教我学习走路和礼仪,她就好像是从千里之外的蓬莱仙岛下来的。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我仿佛听见高雅宫廷乐曲的和和谐的民间乐曲从瑶琴上奏出,停留不散;似乎看见鸾与鹤从天上飞下来,绕着香炉低飞盘旋。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qiǎn)下蓬壶。
步虚:步虚是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现存各地道教仪式中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中的诵唱。指代学习优雅的走路和行为做事的礼仪。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遣:派。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luán)鹤飞低拂宝炉。
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合称。指美妙的乐曲。韵俗:比较一般的乐声。瑶瑟:指用玉装饰的琴瑟。鸾鹤: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宝炉:熏香炉的美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庄居野行

: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闭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空无一人。向路过的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官家不向商人征税,偏偏征税于劳役辛苦的农民。在这里居住的人,纷纷做生意谋出路去了,以致这里的土地无人耕种,任由行人往来,变成了道路。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这些经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边疆士卒要吃要穿,这些珠宝如同泥土,无法充饥御寒。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我们的粮仓已经空虚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田园已经完全荒芜。上天不落下粮食,有什么办法去养活众多的老百姓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6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383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gǔ)
比屋:一作“比邻”,相连接的许多人家。借问:请问。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lǒng)亩。
税商:征税于商人。“税”用作动词。侵垅亩:一作“侵垄亩”,侵占了庄稼地。

采玉上山颠(diān),探珠入水府。边兵索(suǒ)衣食,此物同泥土。
山颠:一作“山巅”。水府:神话传说中龙王的住处,这里指水的深处。此物:指上文的珠宝玉器。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chú)犁。
把:持,拿。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jí)(lí)。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蒺藜:长有细刺的野生草本植物。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动词,落下。烝黎:百姓。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6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383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姚合在任武功县主簿后曾在农庄闲居一段时期,写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较有社会意义。这首《庄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

  《庄居野行》诗歌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重商轻农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农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轻农,导致农民都弃农经商,造成“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的严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此诗和刘驾的《反贾客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拓宽了唐诗创作的题材。

  这首诗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诗人落笔便直敷诗人“野行”之其事,突现了农村“比屋皆闭户”的萧条荒凉的现实。接着,诗人便挖掘、剖析了农民“闭户”从商的社会原因,说明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症结,在于“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接下去,诗人又展示了农民被迫采玉撷珠的苦辛和边兵敲诈勒索农民的生活画面,并从古今遥迢辽阔的时间领域上对“官家”逼农经商的昏庸举动进行了鞭笞,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的忧恨。结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愤怒质问,更寄寓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赋的表现手法在于体物写志,在记叙性诗歌中用得较多。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层层展开场景,拓展画面,从“田间”至“比屋”,从“屋中”至“垄亩”,从“山颠”至“水府”,从“古来”到“如今”,从“仓”廪到“田”畴..都达到“随物赋形”的地步,而环境的每一推移,又总带情韵以行,让读者透过“皆”、“尽”、“犹”、“常”等充满感情色彩的时间、程度副词而看到唐末重商轻农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虽属平铺直叙,却颇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首诗语言通俗,对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等句,则对比鲜明,讽指深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