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五之桂林

: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zhào)
楚客:犹迁客。指任五。越:通“粤”,古民族名,居江浙闽粤之地,谓之“百越”。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jī)(qiǎn)同缯(zēng)纶,僻幽闻虎豹。
羁谴:因贬谪流放而旅居他乡。一种系丝绳以射飞鸟的箭。纶:钓丝。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苦节:指于逆境之中,坚守节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林:指唐桂州。《旧唐书·地理志》谓桂州治临桂(今广西桂林),“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楚客:犹迁客。指任五。楚三闾大夫屈原因谗见放,而赋《离骚》。后世因称被贬迁滴之人为“楚客”。
越:通“粤”,古民族名,居江浙闽粤之地,谓之“百越”。
羁谴:因贬谪流放而旅居他乡。一种系丝绳以射飞鸟的箭。
纶:钓丝。
苦节:指于逆境之中,坚守节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6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宿巫山下

: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昨夜在巫山下过夜,满山猿猴,连梦里都仿佛听到它们的哀啼。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绿水上,我竟然敢在这时候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疾风将雨吹至南方,淋湿楚王的衣裳。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我在高高的山岗,怀念那宋玉,为什么给楚王写出那么美丽的文章,看到这古迹,让我热泪满眶。

参考资料:

1、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0年版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参考资料:

1、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0年版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李白诗论丛》詹锳,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石始肯留真迹。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舟人渔子入浦溆(xù),山木尽亚洪涛风。
浦溆:岸边。亚:通“压”,俯偃低垂。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sōng)半江水。
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石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石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这是一首题王石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石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石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石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石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石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石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8-5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崇义里滞雨

: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jī)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mò)败草,雨沫飘寒沟。
秣: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chóu)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湿景:雨影。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xiá),客帐梦封侯。
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村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

自去自来江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上 一作:梁上)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长夏:长长的夏日。江村:江畔村庄。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1-42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shuāi,旧时读cuī)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2-53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