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送别的道路上云雾蒙蒙,驿亭旁的枝叶稀疏寥落。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感叹人与那归雁不同,无法一起作伴同行而归。
参考资料:
1、 周汉申.诗词曲名篇赏析: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58-592、 陈渔 夏雨虹.唐诗三百: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26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所嗟(jiē)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归:一作“飞”。
参考资料:
1、 周汉申.诗词曲名篇赏析: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58-592、 陈渔 夏雨虹.唐诗三百: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26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
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且诗人时龄七岁,且为女子。在古代轻视女子,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能如此善用这样的艺术技巧,实在让人费解,惊异。
再回到全诗,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玑,语言简朴、明白如话,意境高妙。这样的诗篇,在中国古诗词中实在不可多得。难怪有人称她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54-55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我一进李监你家就感觉到王孙贵裔的风韵,豪门大家的气派十足。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门后的屏风上画着开屏的金孔雀,内室里,棉被上绣着盛开的玉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桌上摆放着美味的双鱼,味道十分香浓。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家门庭喜气洋洋,原来是女儿新近嫁了个乘龙快婿,可喜可贺!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豪华的馆舍春风四起,高高的楼阁把云雾刺穿。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户外一丛丛七彩鲜花相互辉映,一双双娇燕飞入珠帘,回到梁上的老巢。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李公谈吐不凡,令满座一见倾倒;虚怀若谷,十分爱惜人才。
盐车虽绊骥,名是汉廷来。
你虽然像骐骥一样为沉重之盐车所累,但是终有一天会有大任,因为毕竟是来自汉庭的天马啊!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李监宅二首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李监,指李令问,唐宗室子弟,曾任秘书监,故称李监。王孙:李令问是宗室子弟,故称。
屏开金孔雀,褥(rù)隐绣芙蓉。
“屏开”句:《旧唐书》记载,高祖皇后窦氏的父亲,在门屏上画两只孔雀,给前来求婚的人两只箭,私约射中者招之。高祖发两箭,俱中,因招为婿。此用其事,言李氏则婿之雅也。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且食”句:乃翻《孟子》舍鱼取熊掌语。
门阑(lán)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门阑”句:庾信诗:“诘旦启门阑。”《礼记》:“乃有喜色。”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华馆春风:刘帧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曹植诗:“春风起兮萧条。”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杂花:丘迟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魏澹诗:“映户落残花。”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一见能倾座:吴迈远诗:“一见愿道意。”《司马相如传》:“一座尽倾。”
盐车虽绊骥(jì),名是汉廷来。
“盐车”句:《战国策》云,骐骥驾盐车,上吴板,迁延负辕而不能进。此用其意,以比李令问官职闲冷。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李监宅二首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清晨登巴陵(líng),周览无不极。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chéng)鲜。
际海:岸边与水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pǔ),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瞻光:瞻日月之光。阅水:阅逝去之水。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北渚(zhǔ)既荡漾,东流自潺(chán)湲(yuán)。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潺湲:水流动貌。
郢(yǐng)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这里运用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说,无论是善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莲曲》,都无法使作者高兴起来,反而更加悲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泪如泉”的原因,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77-280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7-48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2-393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石门长老身世如梦,当年栽种的檀香已经成林。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静坐念禅今非昔坐来念念比,莲华经念了万遍有谁倾听?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如今年过七十早已忘却往日的追求,筋力衰减再不会壮志凌云。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zhān)檀(tán)成林手所种。
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万遍:形容反复念诵。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zhì)皆飞。
雉:即野鸡。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属于借题发挥,即借用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长期被冷落的悲愤失望的心情。
诗的首句通过“石门长老”的形象,引出作者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说明官场新贵们的得势。三、四句再借“石门长老”之言,说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作者的忠心无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经无望。五、六句以“石门长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叹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负的落空。“忘机”,就是已经“无意苦争春”。“贪爱都忘”,就是心的颓丧,不再有理想与追求。七、八句是诗的尾联,也是对全诗的总结。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
“雉皆飞”含有一个典故,由乐府琴曲《雉朝飞》变化而来:“春秋时,卫侯女出嫁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傅母(女官名)仍然劝她去处理丧事。丧毕不肯归,终死于齐。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放之,忽二雉出墓中。傅母托雉曰:‘女果为雉也?’言未毕,雉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也有人说:“《雉朝飞》为齐处士伤无妻之作。”柳宗元早年丧妻,来永州之后,母亲和女儿先后病逝,所承受的人生变故如同“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这种打击与悲痛可想而知。他被贬职后闲居永州,这期间江山易主,官场易人,新贵层出不穷,而且无不趋炎附势,对柳宗元等“俟罪”的闲官不屑一顾,或者颐指气使;更有一帮小人,经常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和莫须有的诬陷之辞。因此,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整首诗,以一个衰老、冰冷、绝望的外表,包容了一颗充满激情、火热和突突跳跃的心。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冰与炭的不可调和,最终决定了这位大才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