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审言

: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卧病在家,人事隔绝,悲叹此时你又遭贬谪去到万里之外。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无法到河桥送你为你饯别,唯有那江边垂柳依依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卧病人事绝,嗟(jiē)君万里行。
嗟:悲叹。君:指杜审言。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含情: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别路追孙楚,维(wéi)舟吊屈平。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此诗首联叙事写情,平坦直露,写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已使人有寂寞之感,忽闻得朋友远滴江西,惆怅万分。第二联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第三联围绕“嗟"字,借孙楚、屈原的典故,交待友人行踪,喻写友人品性遭遇,抒发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以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卧病在家,人事隔绝,悲叹此时你又遭贬谪去到万里之外。
无法到河桥送你为你饯别,唯有那江边垂柳依依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注释
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
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首联叙事写情,平坦直露,写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已使人有寂寞之感,忽闻得朋友远滴江西,惆怅万分。第二联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第三联围绕“嗟"字,借孙楚、屈原的典故,交待友人行踪,喻写友人品性遭遇,抒发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以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公元698年(则天皇后圣历元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诗人卧病在家,无法送行,写此诗以赠。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同州端午

: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hè)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鹤发:指白发。尺:量词,旧时长度单位。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同州端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开头就写刻画了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略写了端午节的气氛。然后就写到小孩子见到自己的喜悦,想要尽快回到自己的故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叶

: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20页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20页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22、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下征虏亭

: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船顺流而下朝广陵驶去,明月照亮了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远望山花如娇艳似绣颊,江上万家灯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

船下广陵(líng)去,月明征虏(lǔ)亭。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山花如绣颊(jiá),江火似流萤(yíng)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作者选取江船、明月、古亭、山花、江火这些景物,把征虏亭一带的夜色描绘得既妩媚动人又生机勃勃。夜色,在一般诗人的笔下多是宁静的,呈现出倦倦睡意的,但在李白的笔下却是生动的,精神十足的。他用少女的风姿来比喻岸边的山花,一下子给江岸增添了无限的生气与活力。夜晚江船的渔火本来是静止的,但是作者却从自己行船的感受角度去写,把静止的渔火写成动态的,使江面的景象活泼起来,飞动起来。作品中的景观,归根到底,是作者性格的反映,这首小诗使我们感受到李白那种飞扬跃动的性格特征。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咸阳县楼望雨

: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2-184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6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wèi)川。
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有的像奇异的怪兽。渭川: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入黄河。

尽日空濛(méng)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尽日:整日,整天。空濛:迷檬,迷茫,这里指雨丝不断,远眺景物迷茫。雁行:指雁群。行,列,排。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行,一会变“一”字飞行。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2-184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6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使诗人有所思,有所感,诗人触景生情,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势衰微,日趋末落,经济崩溃,民生涂炭。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悲楚,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写进诗中。这首诗,虽句句写诗,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中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诗人所虑。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诗人用一“乱”字,用“如兽”的比喻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通真。第二句是写雨。雨虽不大,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紧接着,第三句用了“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用“空漂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写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濛濛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这样,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人借景抒情,设喻描绘的技巧是高明的。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2-184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放轻脚步缓缓的踏过寒竹林,打坐修禅只能听到那铜壶水滴滴落的声音。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高高的松树上落下颗颗松果,那深井的水面也慢慢凝结成冰。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磬声停罢屋外的树枝仍在随风而动,悬挂的烛灯将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屋舍映照的格外温暖明亮。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什么时候邀请我于你那里留宿,让我也好沐浴着月色感受万物静寂与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敛屦(jù)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敛屦:犹摄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肃。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漏声:铜壶滴漏之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qìng)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罄: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何当:犹何日何时。乘月:即为沐浴着月光之意。上方: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