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杖剑:同“仗剑”,持剑。尊:酒器。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螫:毒虫刺人。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志:立志,志向。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诗,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极目望尽南天。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端盘。
常听说有五六仙人,在此端乐。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坛石崖耸立。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落在陵阳山,黄鹤呼叫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子安的在这里羽化骑黄鹤上日月,乘长风驾云雾,与鸳鸾比翼。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下视茫茫宇宙之间,四海皆是波澜壮阔。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双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艰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人生百岁,现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预期。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强食的瓜儿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我愿跟随仙人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sǒng)麻姑坛。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白龙降陵(líng)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yuān)鸾(luán)。
鸳鸾:一作“鹍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lán)。
皆波澜:一作“空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君子枉自清高,不知人云亦云的迷惑。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我离开家乡来贵县已经几个月了,家中的妻子孤独听着凄凉的蟋蟀声声。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来投奔你的人特别多。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你不用好语善言,我都知道你的美好的内心。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我心怀珍贵的绿宝石,长期埋没在泥土里。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一般的人,把他看成是容易污损的假玉。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我把它擦拭干净,想把它献给朝廷,可惜没有进献的途径。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有人把白猪和山鸡当作珍贵动物献给君王,却把真正的凤凰抛弃。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我却怀抱宝玉,因为没有进献的途径而痛哭流涕。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我只好落寞回乡,像张仪一样让妻子看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吗?在就好,就有希望。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范县令不沽名钓誉,弹琴唱歌,清净高雅。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你用无为之道治理县政,心境犹如冰壶之水清澈见底。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你治理的县境,没有盗窃,每家都是男耕女织。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没有游荡闲逛的人,风气淳朴,客至如宾,殷勤招待。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我来贵县,深深为你的政绩感动,不由献给你一曲颂歌。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1-523、 胡光舟,周满江.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7海畔(pàn)尖山似剑铓(máng),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散上:飘向。一作“散作”。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1-523、 胡光舟,周满江.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7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颖,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在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与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回不到京国,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亲友。他曾写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句,这与此诗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都是触景生情,因景托喻,有异曲同工之妙。“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芒”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8-919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2:1249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3、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