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
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397篇诗文

猜你喜欢

五日观妓

: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今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纱的美女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

眉黛夺将今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那深翠色的黛眉,使今草相形失色;那火红的裙裾,让五月的石榴花嫉妒。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她善唱新歌,甜润的歌喉,美妙的旋律,令人艳羡不已;她醉而起舞,双眸含情,云鬓微乱,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乐伎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6

西施谩(màn)道浣(huàn)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西施:春秋时越过绝色美女。谩道:空说或莫说的意思。浣:洗。春纱:生丝织成的薄纱。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出身微贱。这里用以借指乐伎。丽华:美人名。一说丽华即“华丽”之意。

眉黛夺将(jiāng)(xuān)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夺将:从……夺得。萱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亦称“忘忧草”。红裙:红色裙子,亦指美女。妒杀:让……嫉妒而死。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móu)(liǎn)(bìn)斜。
艳:即艳羡。双眸:两颗眼珠。敛:收束,这里指拢发的动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五丝:即五色丝,又叫“五色缕”“长命缕”“续命缕”。端午时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君家:设宴的主人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6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写上层士大夫宴饮、赠妓之作。这类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艺术上却偶尔有可取之处。万楚的《五日观妓》,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篇诗作。

  此诗首先写乐伎的美妙动人。“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一落笔便别有风情。在越溪边浣纱的西施,是古来公认的美女。诗人刚刚提到西施,又用“谩道”二字将她撇过一边。这样,既触发起了以美人比美人的联想,又顺势转到了眼前这位美女的身上。但仍不直说而故作迂曲。诗人让西施、碧玉、丽华三个美女一路上迤逦行来,借传统形象比拟所要描写的对象,省却了许多笔墨,却使描写对象轻易地步入了美人的行列之中。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两句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夸张而兼拟人的表现方法。上句用了表示动作的“夺将”,下句用了表示情感的“妒杀”,从而分别赋予眉黛、萱草、红裙、榴花以生命,极尽对眉黛、红裙渲染之能事。萱草和石榴都是诗人眼前景物。况端午时节,萱草正绿,榴花正红,又都切合所写时令。随手拈来,为美人写照,既见巧思,又极自然。

  写罢形貌之后,又接写歌舞:“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写出观赏者对乐伎的艳羡,并点出“双眸”,更使乐伎形象光彩照人,充分渲染了其勾魂摄魄的力量。

  以上四句对乐伎的描绘,从对形貌的静态描绘开始,进而在动态中加以刻画,写她的歌舞。一静一动,由形及神,展示了乐伎的色艺俱佳。

  最后诗人深情激动地说:“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死君家”与“彩丝线”密切关合,奇巧而自然,充分见出诗人动情之深。

  此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秾艳流丽,光彩照人,是以诗写人的成功之作。特别“眉黛”二句表现手法独特,富有艺术个性,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1-4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越中览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22、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24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还家:一作“还乡”。锦衣:华丽的衣服。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zhè)(gū)飞。
春殿:宫殿。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22、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24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其中更有深味可嚼。昔日,吴败越后,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纹饰,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随着良辰美景,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至于越国的命运,诗人不去写了,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而是急转一笔,写了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242、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0-3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别离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qióng)去。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著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空有青云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斑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东山的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你有曾子的风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平原的风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酒。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与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月,秋天里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等到明年东风将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船儿归来。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尽晒。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巨源: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曾子: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平原: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诗·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云旗绛天。”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汉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疏 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疏 一作:苏)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江汉思归客,乾(qián)坤一腐(fǔ)(rú)
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疏 一作:苏)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疏 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