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内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月色太亮,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906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02页3、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9:第6页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谢公: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原义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谢朓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yáo)天末,清光几处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906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02页3、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9:第6页“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钱起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的同时,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
“萤远入烟流”,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43-344页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几年来无所事事漂泊于江湖,这一次又醉倒在黄公的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酒醒后才发现月亮挂在天上,花影映满全身需要有人来扶。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lú)。
傍江湖:江湖漂泊,此处指隐居。黄公酒垆:原指竹林七贤饮酒之处,此诗指自己的饮酒场所。
觉(jiào)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qìng)人扶。
觉:酒醒。倩:请。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这是一首闲适诗。“闲适诗”的特点,向例是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出人们无牵无的悠然心情,写意清淡,但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有些佳作,在艺术上不乏可资借鉴之处。此诗是写诗人酒醉月下花丛的闲适之情。
起句“几年无事傍江湖”,无所事事,浪迹江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反映了“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的无限自在。第二句中的“黄公旧酒垆”,典出《世说新语》,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放达纵饮的生活态度,从而标榜襟怀的高远。
“觉后不知明月上”,是承前启后的转接,即前承“醉倒”,后启归去倩人搀扶的醉态。此处所云“不知”,情态十分洒脱;下句“满身花影倩人扶”是全篇中传神妙笔,写出了月光皎洁、花影错落的迷人景色。一个“满”字,自有无限情趣在其中。融“花”、融“月”、融“影”、融“醉人”于浑然一体,化合成了春意、美景、诗情、高士的翩翩韵致。
这首诗着意写醉酒之乐,写得潇洒自如,情趣盎然。诗人极力以自然闲散的笔调抒写自己无牵无挂、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诗人冠绝一时的才华,而终身沉沦,只得“无事傍江湖”,像阮籍、嵇康那样“醉倒黄公旧酒垆”,字里行间似仍不免透露出一点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309-1310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31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51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1-324、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幽意:寻幽的心意。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风吹行舟,花所入溪口。
晚:一作“好”。花所:一所鲜花。
际夜转西壑(hè),隔山望南斗。
际夜:至夜。壑:山谷。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tán)烟飞溶(róng)溶,林月低向后。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且弥(mí)漫,愿为持竿叟(sǒu)。
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31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51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31-324、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创作的作品。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此诗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作者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30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23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参考资料:
1、 严杰 编选.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5-462、 姜洪伟.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51-52红线毯,择茧(jiǎn)缲(sāo)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煮。
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缫丝:将蚕茧抽为丝缕。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煮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diàn)上毯。
红于蓝:煮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披香殿广十丈馀(yú),红线织成可殿铺。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彩丝茸(róng)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shēng)物。
不胜:承受不起。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sè)毳(cuì)缕硬,蜀都褥(rù)薄锦花冷。
涩:不柔润。毳:鸟兽的细毛。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jié)力。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厚:是说丝毯太厚。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衣:即地毯。
参考资料:
1、 严杰 编选.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5-462、 姜洪伟.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51-52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绿丝丛。
篸:古同“簪”。
须臾(yú)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yōng)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慵: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花纱嫩麴(qū)尘。
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缦(màn)最宜人。
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第1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