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绰约风姿,好像天上仙子一样,从云端翩然而至,手腕的洁白如凝脂。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绰(chuò)绰下云烟,微收皓(hào)腕鲜。
绰绰:风姿绰约的样子。下云烟:从烟雾缥缈中而来。下:可以解释为从什么地方来的意思。微收:是写弹筝时候手腕的动作。鲜:应该是嫩的意思。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生:解释为生发;咽:呜咽,指发出的声音。碧柱和红弦:是古筝上的部件。
翠佩轻犹触,莺(yīng)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chán)娟。
婵娟:月亮。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在阴崖下居住实属不便。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我想找的是一块重冈北护、终日得阳的地方。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以终天年。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作物能够丰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牙疼的老病好了以后,再邀您同去西谷。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徘徊于虎穴之上,观览于龙潭之恻。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也将踏着小路,拜访您的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流的呢!
参考资料:
1、 信应举著,杜诗新补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19页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一昨陪锡(xī)杖,卜邻南山幽。
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卜邻:选择邻居。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幽秋。
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未便:不便。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竟日:终日,整天。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买:一作“置”。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shǔ)稠(chóu)。
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亭午颇(pō)和暖,石田又足收。
亭午:中午。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chōu)。
塞:《全唐诗》校:“一作寒。”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hóng)头。
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参考资料:
1、 信应举著,杜诗新补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19页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寄赞上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二一八卷第八首。这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
从内容着眼,这首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八句,通过对前一次卜邻的回顾,引出诗人置“草堂地”的条件。杜甫到秦州后所以再三想到西枝村,就是因为那里有赞公这位“上人"的缘故。第二句中不言“卜居”而说“卜邻”,正是这个意思。三至八句说明“心所求”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反衬出“一昨陪锡杖"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其中“年侵”以致“腰脚哀",由于“腰脚衰”,所以“未便阴崖秋”,脉络十分清楚。“未便"句从反面讲,“重冈”两句正面说,就是《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中所说的“要求阳冈暖”的意思。“茅屋”句写作者的另一条件;置草堂并购附近可耕种的土地。最后一句“斯焉”的“斯”统指上述各项,“心所求”总结全段。
第二段包括“近闻”以下四句,描写“西枝西”的那条山谷。这里关于山谷的传闻,正照应上段中对草堂地的要求。“有谷”承“重冈”,不过一从“冈’’说,一从“谷"说;“亭午"句承“竞日”句,其中一写正午,一写全天;“石田”句承“茅屋”句,不仅“兼土",而且足收。那正是诗人理想的卜居之地。
第三段包括“当期”以下八句。写诗人的愿望和设想:“塞雨干”、“齿疾瘳”之后,卜居西枝西谷,与赞公为邻,互相来往交游,共同欣赏西枝秀色胜景,以此为乐事。“柴荆”、“茶茗”,淡泊闲适,正是风流之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层次清楚,内容丰富。从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不宜居住在阴冷的地方,如果有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能搭建自己的茅屋,周围还有土地可供耕种,就心满意足了。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到时和赞上人你来我往,一同徜徉在山原,信步于林径,观看西枝村秀色美景;赏花品茶论经赋诗,是件多么令人惬意,使人羡慕的风流之事。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48-249页 .2、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北京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 :123-124页 .3、 范晓燕 .唐诗三百首赏译 :南方出版中心 ,2005年 :246页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chán)我却回。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飕(sōu)飗(liú)枕前觉(jué),一年颜状镜中来。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风声。颜状:容貌。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miàn)青云睡眼开。
拳毛:攀曲的马毛。雕:猛禽。眄:斜视,一作“盼”。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扶病:带病。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48-249页 .2、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北京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 :123-124页 .3、 范晓燕 .唐诗三百首赏译 :南方出版中心 ,2005年 :246页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22-824页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的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尽耕种。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万里长江水,流趟着你的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们被我哀鸣抱不平。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但是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 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地响。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3-4342、 史孝宜.同是离别情异样——《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3,Z2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马首”句: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3-4342、 史孝宜.同是离别情异样——《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3,Z2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7-748页